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威 《科技信息》2009,(2):195-196
以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数据统计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资料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中国男篮进攻方面的投篮次数、命中率、助攻及失误等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注重锋线、外围球员进攻能力的培养,加强快速、精准投篮技术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第十五届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对手的6场比赛技术统计,对中国队在投篮技术、得分技术、篮板球、失误等技术与对手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中国队在投篮命中率、两分球、罚球命中率方面稍有优势,但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比较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第18届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8强队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攻防技术方面的差距,以期为中国队后续竞技成绩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探究中国队与前8强队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特征及攻防方面的技术数据,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存在的差距.结果 发现中国队运动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后卫及中锋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相对较低.在进攻方面,中国队后卫运动员场均得分较少,投篮命中率较低,失误控制较好;前锋运动员场均得分较少,投篮命中率较低,进攻篮板球保护欠佳,失误控制相对较好;中锋运动员场均得分较高,投篮命中率较低,失误最多,进攻篮板球保护较好.在防守方面,后卫运动员防守篮板球保护不好,抢断次数最多;前锋运动员各项防守数据较低,犯规次数最少;中锋运动员在防守篮板球保护及抢断方面的竞技表现极佳,但犯规次数最多.结论 中国队与前8强队运动员相比整体呈现年轻化,后卫与前锋运动员相比在攻防两端存在较大差距,而中锋运动员相比差距相对较小,应该对中国队后卫及前锋运动员得分能力方面有所强化,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进而提升防守能力.  相似文献   

4.
第十四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技术统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十四届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对手的8场比赛技术统计,对中国队在投篮技术、得分技术、篮板球、失误等技术与对手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中国队在投篮命中率、二分球、罚球命中率方面稍有优势,但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比较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6场比赛的得分、投篮命中率、进攻篮板、助攻、失误等进攻能力,抢断、防守篮板、犯规等防守能力等技术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中国队虽然重回4年前的第八名,但意义不同。可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失误、身体对抗、整体配合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是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我国男篮人需要向欧洲学习,增强队员身体对抗能力,坚实基本技术,让篮球运动真正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6.
第15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技术统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15届世锦赛与参赛对手比赛的技术统计,对中国队在投篮、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中国队进一步确立了高空优势,但进攻战术简单,过分依靠内线,明显存在“内强外弱”的格局,防守和身体对抗能力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比较研究等方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的低得分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30届奥运会80分是得分基准线,以此为划分标准,12支参赛球队依得分能力强弱可分为三类,美国队为唯一的超强队,强队有7支球队,弱队有4支球队.中国队属于弱队中的低得分球队,得分能力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队低得分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指导思想有误、进攻篮板球不足、备战针对性不强以及受制于对手的攻击性防守.建议: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训练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攻防并重,不可重守轻攻;放弃单核战术,注重团队篮球;发掘培养投手,增加得分点;重视对抗能力训练,提高投篮稳定性;加强进攻篮板球与二次攻得分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8.
对国际篮联2010年10月1日后实施规则修改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近两届奥运会和世锦赛中国男篮的比赛数据,分析新规则对中国男篮的产生的影响,认为新规则增大了比赛难度、加快了攻防转化的节奏、也增加防守难度,势必影响篮球进攻、防守技术,主要表现在3分投篮范围的扩大对中国队比赛结果影响不大,限制区的扩大和进攻有利区的设立对以姚明为中锋的中国队利大于弊,24秒和14秒界定以及小线的增加将促进中国男篮进攻习惯和战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第16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立陶宛队比赛的2分投篮、投篮命中率、3分投篮、进攻篮板球、防守篮板球等技术数据,分析了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比赛录像统计对中国队在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中的防反效果与特点进行数理统计与差异性分析,发现中国队拦网效果、后排防守及反攻扣球的成功率上都与对手有一定的差距,强攻不强依然没有改变,但战术攻的成功率与胜局中后排攻的成功率较高;建议中国队加强拦网与后排防守的质量,坚持快速多变打法,并注重主攻手个人进攻技巧的提高以及进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男篮和竞赛对手在第17届亚运会7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和竞赛队相比已无明显优势,在亚洲已丧失绝对优势地位;中国男篮攻防核心尚未形成,内线优势明显下滑,外线进攻的稳定性、与内线的呼应配合能力欠缺,且进攻的效率不高,尤其是后卫队员;中国男篮整体防守的攻击性、破坏性不强.此外,中国男篮的替补队员与主力队员相比攻防能力及效率有待进一步历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看实况录像、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等方法,对2006年中国男篮参加世界男篮锦标赛比赛的六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虽然中国队小组出线进入前16名,但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失误、抢断、身体对抗、整体配合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差距,是阻碍中国男篮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因素;同时认为,球星战术“一人球队“与世界篮坛的发展趋势是不一致的;并着重提出了参加2008年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国男蓝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划分区域对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中锋策应配合进行研究.运用录像统计获得客观详实的数据,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分析中锋策应配合的诸多影响因素,提出中锋策应配合的合理区域,为中国男篮制定合理的战术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速度是当今篮球运动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速度的变化使整个技、战术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以速度为显著标志的快攻一直被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进攻战术,当人们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快攻是否还具备它原有的威力,打法是否有所改变?这正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中国队与美国队在运用快攻战术方面的对比分析,找出美国队在运用快攻方面的特点和中国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在第15届世锦赛的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风格转换期的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尚未建立起来,却失去了小快灵的传统特点;进攻点单一,过分依赖姚明,外线实力不足,内外脱节;防守的伸缩性、及时性不够,不能适应高强度攻守对抗。  相似文献   

16.
以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的中国男篮队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法对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的比赛进行研究.对造成中国男篮目前现状的几个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男篮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国青年男篮俱乐部联赛(南京赛区)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篮球俱乐部二线队伍水平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篮球联赛的发展,通过对本次比赛的临场技术统计和分析来探讨中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状况。我们使用CBA篮球比赛现场技术统计系统,现场对“2005年全国男篮球俱乐部联赛(南京赛区)”共计20场比赛进行了现场技术统计,从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本次比赛整体投篮命中率与CBA联赛水平接近,但是各队的失误和犯规次数都比较多,整体防守能力尚显不足,组织后卫的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核心球员缺乏。严格训练,努力提高技战术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已经落幕.世界男篮格局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欧美球队盘踞前八名,亚非篮球依旧落后.格局虽未变,但世界男篮的打法展现的是整体篮球成为主流.通过对中国男篮在本届世锦赛上得分、失分、篮板球、助攻、失误、盖帽、抢断等指标和前八强及与赛队的对比研究.剖析中国男篮和世界篮球主流的差距.就中国男篮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国男篮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和第16届世锦赛上与其竞赛对手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攻守速度有所加快,突破得分能力增强。但是中国男篮还存在投篮不稳定,篮板球控制能力差,体能不能满足高强度比赛的需要,替补队员能力差,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分析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重点对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与伦敦奥运会上攻防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姚明的退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迅速减弱,不但进攻能力减弱,防守能力、对抗能力也都有所减弱.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