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给石佛寺水库浸没区提出植物措施配置及具体规划,针对水库浸没区,通过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划定浸没范围,利用水尺读数变化得到极差值进而确定蓄水对浸没区域的影响程度.根据石佛寺水库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条件、植被现状等因素,结合浸没区不同土壤含水率进行详细分析,为所划定的浸没区选择最适宜的植物,充分利用浸没区的土地,避免因植物选择不当、土地利用不合理使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利影响.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美化环境、预防水土流失为目标,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最优化,为辽宁省其他水库浸没区植被措施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柳林县高红水库拦河水库库区浸没问题的研究,圈定了浸没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松塔水库曲曲沟坝址库区浸没问题的研究,圈定了浸没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右岸浸没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预测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库区浸没范围和程度,以库区右岸为例,建立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右岸浸没评价的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有限元渗流模型,模拟预测在多年平均水文条件下,库区蓄水后浸没程度及范围,并对比布设防渗墙和防渗墙与减压井联合布设对计算区的浸没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无防渗措施工况下坝址下游发生渗漏型浸没,坝址上游发生顶托型浸没,在坝址处形成浸没程度过渡带;防渗墙能够延缓浸没发生,但在275 d后仍然发生严重浸没现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采用防渗墙和减压井相联合的工程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计算区浸没范围达到控制浸没要求,且防渗墙能够大幅度减小减压井排水量。  相似文献   

5.
水电站蓄水后,库区附近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是否会对下游约3 km处温泉的天然循环条件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其水量、水温和水质等要素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评价了水电站蓄水对温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泉群属上升泉,其形成与区域地下水的深循环有关,这一循环系统相对独立,只是在泉水上升排泄过程中,与浅表地下水发生了混合;水电站建成后,温泉仍会正常排泄;蓄水对温泉群的水量、水温和水质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如何确定浸没影响范围,并给出防治措施。结合红山水库的专项研究,提出简易办法:建立分配比例系,利用短系列水文资料,推出“类比年流量”作为不同频率年三个进库站的流量。取7,8月份的月平均流量作为推算河道水面线的依据,应用计算机算得水面线外包线的水位,拟合精度超过了试算法和图解法。本办法确定的浸没范围接近实际,结合当地状况所提出的防治措施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闫醒春  王海云 《甘肃科技》2006,22(9):139-141
水库形成后,由于蓄水原因,库区水文动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如岸边再造、水库浸没等,公路选线时必须考虑这些问题,以选择合理位置,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永泰大樟溪梯级电站界竹口库区埔埕村的环境工程地质与文水地质条件,从定性分析与理论计算两个角度出发,对水库正常蓄水后埔埕村的浸没情况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研究区降水、气温、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埋深数据,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增加不显著,气温呈升高趋势,地表径流显著减少;通过建立的Visual MODFLOW模型,对基准情景(基准期平均降水量条件)和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研究区未来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基准情景和3种气候情景下研究区北部浅层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南部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3种气候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均大于基准情景下地下水位埋深.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潜水蒸发剧烈地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直接相关,确定三者间关系是合理排水系统设计和地下水管理的基础.根据塔里木盆地实测土壤含盐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资料,分析了土壤含盐量主要组分变化特征,建立了0—30,0—60和0—100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三者间函数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旱区土壤积盐与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建立三者间经验关系,为根据作物耐盐度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和地下水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浸水载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了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 m,桩长为18 m,浸水坑边长为20 m)大型原位浸水载荷试验,设置了天然状态下和浸水状态下的2种工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历史上月最大降水量3倍的试验浸水量条件下,浸水主要影响区域在地表下8.5 m以内;浸水试桩侧摩阻力分布呈"单峰"形态,负摩阻力分布在桩身3~9 m的区域,其强度为-0.5~-2.2 kPa,较土体饱和条件下的数值明显偏小;天然状态和浸水状态下桩基承载能力差异较小,未浸水试桩的极限荷载是浸水条件下的1.06倍;但变形差异显著,浸水试桩在极限荷载下的变形是未浸水条件下的7.76倍。因此,建议在对应条件下可采用按沉降量控制的桩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庆  汤勇  朱萌  杨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5):15188-15193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标贯试验击数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果显示本地区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深度在地震烈度Ⅶ度、Ⅷ度时超过20 m。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工程实践抗液化处理深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刚性桩复合地基桩身的受力特性,从其变形模式出发,利用Bjerrum公式,推导了考虑桩-土-垫层相互作用时负摩阻区深度l0的计算方法.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参数分析表明,当桩身的弹性模量Ep大于某一数值时,桩土应力比n与l0曲线变化已趋稳定,此时提高桩体强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置换率的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基坑侧壁的稳定性变化,采用G-slope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对某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状态、基坑底部隆起位移以及基坑侧壁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会影响地下水渗流状态,地下水位等势线向基坑开挖方向倾斜,饱和区等势线保持平行,非饱和区水位等势线变化较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伴随着坑底土体的隆起;坑壁整体稳定性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开挖至第四步时坑壁处于失稳状态。研究成果对存在地下水的基坑开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查汗套海滩生态建设区不具备引黄灌溉、天然排水条件。开采地下水,以抽代排,把地下水位降到临界深度以下,防止盐渍化。以此为目标,评价地下水流系统中的水资源量,允许开采量,达到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区环境治理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立磷石膏集中库,以堆填的方式处理解决磷工业废弃物是目前的主要方法,而磷石膏集中库的建立对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为避免库区中磷石膏发生泄露对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以及为该库的实际工程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六里冲村的磷石膏集中库项目为例,综合利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等方法,查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Qtacer2软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分析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流向及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发现库区北部(初期坝处)发育一具有走滑性质的逆断层构造(F2),其是库区岩溶发育方向的主控因素;地球物理勘探确定了沿淹水淌断裂发育的岩溶区存在着地下水流径通道;示踪试验数据表明库区地下水流速缓慢,存在着由淹水淌断裂控制的地下水主流径带,方向为NE70°;分析示踪剂浓度历时曲线特征得出库区岩溶发育程度不均一,岩溶发育特征为裂隙、单一小型管道、局部溶洞并存,具有非均质各向异性特征;基于Qtacer2数据分析,估算出水力参数(包括弥散系数,纵向弥散度,摩擦系数,雷诺兹数,舍伍德数,施密特数)。研究成果对库区的选址、建设以及对当地岩溶含水层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温度示踪法的堤坝渗漏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度是地下水渗流的天然示踪剂。地层温度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是连续有规律的,温度是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有地下水渗流的影响下,地层的温度分布会产生异常现象。通过采集钻孔中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曲线;根据温度的异常变化判断地层渗流的情况,如确定地层集中渗漏通道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等信息。利用温度示踪法对西部某水电站进行了地下水探测分析;根据地层中温度的异常,探测出集中渗漏水是从水平排水条带汇集到坝后量水堰,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配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的修订工作,编制组对国内外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研究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该调研分析报告进行梗概性介绍,旨在促进对外部硫酸盐侵蚀机制的了解和对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的研究.列举了目前我国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研究的自然试验、室内加速试验以及浸泡方式对混凝土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相关试验方法标准作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地区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现象普遍、问题严重.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全浸泡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可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将这2种方法纳入《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