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创新科技》2020,(5):28-37
颠覆性创新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既有文献对于其驱动因素讨论的不充分限制了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从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力视角出发,探究设计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基于"意义"维度,颠覆性创新可以划分为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和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不同类型的设计对颠覆性创新驱动机理不同,具体而言,产品功能设计通过功能—成本联动创新满足了低端和边缘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服务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而产品语义设计则通过技术—社会文化要素联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象征性和情感性价值,满足他们情感和社会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2.
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与市场的扩散。当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基于技术、市场、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缺乏对技术来源的深入分析。由于颠覆性技术来源的多样性、初始目标市场的差异性,因而不遵循统一的演化路径。从技术创新的来源出发,将颠覆性技术分为创新突破型、集成重组型和跨界应用型3种类型,通过3类颠覆性技术和初始目标市场的不同组合,总结了多种颠覆性技术演化模式,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分类识别、颠覆性技术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研究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颠覆性创新与新常态下社会主流创新需求间的契合点,证明颠覆性创新已成为推动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在总结大企业现有封闭式创新模式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后发现,现有模式并不符合颠覆性创新的社会需求,进而提出大企业的创新路径,即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最后从提升大企业内部创新承载力和外部创新环境支撑两方面对大企业搭建外部创新平台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促进颠覆性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战略。自颠覆性创新被提出以来,相关概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不少曲解。为进一步厘清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嬗变过程,首先采用文献归纳法对颠覆性创新的原始定义、路径拓展、范围拓展进行系统阐述,随后对路径拓展引发的预见性问题和范围拓展引发的应对性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1)路径拓展是颠覆性创新概念边界变化的第一个阶段,在低端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市场路径和高端路径两种类型,但路径拓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仍局限在市场和行业范围内;(2)范围拓展是颠覆性创新概念边界变化的第二个阶段,由现有市场领先企业颠覆向系统性颠覆和社会—技术系统范式颠覆扩散;(3)颠覆性创新的路径拓展和范围拓展使早期预见问题和混合型应对策略问题成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颠覆性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颠覆性创新     
正"颠覆性创新"呈现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关于该理念细致入微的研究,是读者全面和精准理解克里斯坦森思想的代表性作品。从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威胁,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再到对于颠覆性创新的反思等,克里斯坦森通过引人入胜的解析,回答了"颠覆性创新"方方面面的问题。颠覆事实上是可创造、可预测、可化解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对的事。  相似文献   

6.
正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家们喜欢将"颠覆性创新"挂在嘴边,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真正的含义。他们以为只要把产品设计得更好、更便宜、更快捷就具有了破坏性,不过这一点与颠覆性并不等同。1997年,哈佛教授克里斯坦森发布《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说:"有两种技术,一种叫延续性技术,另外一种叫颠覆性创新(或者叫破坏性创新)。在延续性创新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在破坏性创新的竞争环境之下,领先者总是被后来者掀翻马下。  相似文献   

7.
 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搜寻计划因其系统化的优势而受到关注。研究了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搜寻初选、评价环节,分析了颠覆性太空技术的理论基础、基于STEP框架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介绍了颠覆性太空技术的技术路线图。通过对欧洲颠覆性太空技术方法体系在理论、方法、实施3个层面经验的总结,得出推动中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启示,即重视技术应用场景分析,建立专家履历信息平台,构建多源信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发展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后发企业的创新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经济学角度对于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构建了一个包含后发企业和在位企业的古诺模型,通过对该经济学模型的纳什均衡解的比较,分析了两个企业采取不同创新选择的结果.得出了后发企业应该主动进行颠覆性创新才能改变现有竞争格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将影响国家未来竞争力和经济安全。根据颠覆性技术的特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从技术、市场和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评价颠覆性技术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人工智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中、美、法、德、英、日6国的竞争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技术革命带动社会变革,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3次浪潮--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无一不是当时的“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如今,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等,这些颠覆性技术每年都给世界经济甚至世界格局带来巨大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对技术预见能力都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发展核心技术能力成为各国战略布局的重点。本文阐述了颠覆性技术的8个趋势、2个环境和7层技术模型,并介绍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对数字化经济的重要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研究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根据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的互动原理,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应为全面创新战略和柔性战略,组织结构应为扇平化和项目化管理,以成功实现突破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裂变创新进行了进一步更细致的研究,认为并非所有的裂变创新都是一样的。进而把裂变创新分为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产品创新两种类型,并分别介绍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异同点。最后指出,只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才能对裂变创新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裂变性创新研究逐步扩大深化,理论研究需要先对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回顾裂变性创新多种类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裂变性创新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集合的划分,探讨四种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借助讨论和区分四种创新之间相互交错包含关系,更为清晰的阐述裂变性创新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颠覆性技术事关国家安全,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战争规则影响战争胜负,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改变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形态。综述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涵特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识别,同时面临技术突破需长期积累和技术运用需系统推进等问题。总结了颠覆性技术的预见方法,针对加强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提出了技术预见、加强创新、培育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效率可以有效反映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创新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创新效率较低,创新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创新评价方法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对效率的测度仅停留在在产业及区域层面,创新效率评价不全面。本文运用DEA与SFA技术相结合的“三阶段DEA”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中35 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研究表明,一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企业普遍处于创新无效率状态,在剔除宏观及微观环境变量的影响后,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提升,发展前景可观。环境因素方面,政府补助、主营业务收入及资产总计与创新资源的投入冗余成正相关,资产利润率及资产负债率与创新资源的投入冗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技术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力量。美、日等国早已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中国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颠覆性技术资助的经验,结合中国科技管理实情,发现现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传统的评审标准与方式以及科研项目管理的“急功近利”等阻碍了颠覆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此,提出成立专项资助办公室、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与资助方式以及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面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日益需求,我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比较薄弱,为了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与共享"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台了相关任务部署。本文针对这些任务的实施情况、进展成效,以及许多领域专家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9.
 颠覆性技术对实现中国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无人机技术领域为例,获取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和德温特(Derwent)专利数据库2005-2019年收录的2812篇论文与专利数据,基于LDA-LSTM文本分类算法得到技术主题,采用CiteSpace构建共现网络,从突变权重排序及突变时间段和突变共词聚类知识图谱2个角度进行主题突变检测,进而识别出无人机交互技术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及手势控制技术为该领域内的颠覆性技术,通过2020年无人机技术领域相关论文专利验证了识别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