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二台乡生态农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同于现代石油农业的新型农业模式,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国内对生态农业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为克服石油农业带来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指明了道路.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张北县,由于农业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严重,农业生产力低,并且处于京津风沙源区.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是发展当地农业生产的正确选择.本文以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典型地区小二台乡为例,借鉴国内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分析小二台乡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小二台乡生态农业模式探讨,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的影响,分析表明小城镇是接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方向和场所,并提出小城镇建设要注意解决资金筹集、合理规划、节约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位地租是由于距产品消费中心远近不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利用纯收益.它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向与利用强度,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因子的投入和农作物品类的选择.发展我国农业,应积极利用区位地租的经济意义,调节各地农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因子合理投入,竞争作物合理分布,从而使有限的土地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福建省1988年土地利用详查资料与1995—2001年土地变更资料以及相关经济统计年鉴,对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宏观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后,对建设用地及耕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尺度上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是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内部调整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利用1995—1996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修正后的转移概率矩阵,运用马尔可夫过程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与预测,试图揭示该省土地利用未来走向,并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顶山市城郊农业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挥区位扰势,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城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财富之母,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一直在探求一条合理利用土地之路.对广西柳江县土地利用的现状、程度、效益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纠纷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萍 《科技信息》2009,(25):381-381
1.土地纠纷主要表现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点。而作为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往往是纠纷经常产生的根源。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土地纠纷源于何处.土地纠纷该如何合理解决,从上访群众和信访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涉及农村土地矛盾和问题的内容占群众上访内容总量的40%左右.在处理的民事案件中,涉及农村土地纠纷的案件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心城土地利用结构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上海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区划进行了研究,探索性地论述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特别就区划方法的步骤和指标作了详细的表述,进而对上海中心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功能分区和评价.本文提出了以用地现状、土地生产力和地理位置结合进行城市区划的新模式,强调了区划对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城审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的角度.探讨缓解满足城市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与控制城市用地扩张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总结了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制,提出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空问合理演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实地踏勘、座谈等调研方式,发现重庆市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落实土地空间布局起了积极作用.着重分析了规划实施的难点,提出了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这对下一轮规划修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闽江流域临海区长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8年与2000年的TM/ETM+和SPOT遥感图像,及1998年土地利用GIS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长乐市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长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为水田、林地、旱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水田、林地的明显减少,旱地、未利用地及居民地的大量增加,占总面积25.39%的土地单元发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处于发展期,并有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及布局,土地规模经营,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土地利用对小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为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Landus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ased on the three-year landuse data( 2000,2005 and 2008),Arc GIS and Fragsta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use type and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use and non-point source-total nitrogen( NPS-TN) and nonpoint source-total phosphorus( NPS-TP) were discussed with the methods of spatially statistical analysis,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study results conveyed that agricultural land and forestland,which accounted for over 92% of the study area,were the major landuse type of Ashi River Basin.Meanwhile,the NPS pollution ha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landuse type and landscape pattern. When it comes to landuse type,the export risks of NPS-TN and NPS-TP were agricultural land urban land grassland forestland. As for landscape pattern,NPS-TN and NPS-TP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SHDI and SHEI, while negatively connected with LPI,AI and COHESION. Therefore,the study could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ore fragmented and complicated the landscape patterns were,the more serious the NPS pollution wa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萝藤乡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该乡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方向与途径,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顺德市非农建设用地在乡镇企业布点,工业用地开发规模,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翼城县2000年土地需求量进行了预测,为本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依据,也为县级土地需求量预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仆寺旗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为经,以其人品、资源和环境的关为纬,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气候潜力和土地经营水平等影响上地承载能力的因素出发,建立了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研究的动态模型。模拟了太仆寺旗土地承载能力在不同土地利用人口增长和投入水平下,未末20年的可能文化、土地规划和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证明,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县级土地承载力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沂蒙山区平邑县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影响生态功能的3个因素中的10个因子并确定了其权重.采用GIS和SPSS技术,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平邑县进行了生态建设功能分区,它们为北部中山森林旅游自然保护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区、中部平原农业生态区和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区,进而确定了各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岩溶含水层由于其本质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极其敏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以典型岩溶单元—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文地质背景下的岩溶含水层本质脆弱性,结合流域地下河水近20年的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含水层脆弱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农业活动、城镇建设及居民活动都对地下水质变化有明显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恢复岩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和改善岩溶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