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之窗     
《世界科学》2005,(9):47-48
《路透社韩国汉城》-世界首只克隆狗问世;英国《自然》杂志-大脑中的地图;美国《科学》杂志-新的二氧化硅晶体;美国《化学与生物学》杂志-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纸张也有“指纹”;美国《斯坦福日报》-质疑“莫扎特效应”;  相似文献   

2.
科学不能带妖气毕东海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连孩子们都知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大人们却不崇尚科学.而去信奉迷信了;更有人打着科学的摇号,向人兜售“科学其命”、“电脑看相”,这算命瞎子也扯起“科技咨询”的招牌,堂而皇之进行营业.这与现代...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4.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逻辑主义的理论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之为“正统派”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在科学理论评价上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评价标准,如逻辑经验主义的“应该追求证认程度高的理论”、证伪主义的“应当追求证伪度高的理论”。但是,他们的理论评价观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得出了相近的结论:(1)严格区别发现范围和证明范围,主张科学哲学的中心任务是如何评价作为发现产物的科学理论;(2)经验证据在理论评价中占重要地位;(3)评价标准是普遍有效的,不随历史、不随理论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形式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05,(6):F004-F004
科学与艺术貌似南辕北辙,针锋相对,然而科学求真,真中含美;艺术求美,美不离真。科学与艺术,就像从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两个人,“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共同奔向人类向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美,可谓殊途同归。这里记录的是“2005上海科学与艺术展”的精辟,但愿能为你提供一份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美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科学与现代文明(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历史事实的分析,阐述了数学与文明不仅自古并存,而且一直同步发展;简要地论述了“数学科学”的真实含义;主要从近现代科技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宇宙观的演变、头脑编程的研究和美学原则等五个方面,阐明了数学科学在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磊 《世界科学》2009,(1):31-32
针对癌症治疗技术的发展,记者有时开玩笑会说,科学事件的理想表白应该用“黑洞治疗癌症”之类的标题;悲哀的是,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然而“纳米技术治疗癌症”却一个相当好的替补标题,而且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少数几个最基本的科学概念中的一个。有哲学家说:“应从时间理解存在”;又有哲学家说:“由于运动,空间在时间中产生”。爱因斯坦就是从时间概念着手,创立了相对论以及相对论时空观,他认为:“空间和时间融合成为一个均匀的四维连续区”,四维时空依赖于物质及其运动而变更着  相似文献   

11.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一些怪异现象不断地出现,例如常听司机说深夜开车见到“幽灵”,又如半夜里,睡在床上的主人会被一双冰冷的手扼住脖子,浑身上下动弹不得;再如在荒芜的坟地上出现若隐若现的“鬼火”等等,这些现象在科学上又该作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13.
沈葹 《世界科学》2006,(3):30-32
爱因斯坦一再强调:“要使科学思想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推进科学、造福人类,说到底,才是爱因斯坦等众多科学大师创建优美的科学理论、揭示深邃的科学真理、阐发其科学美学蕴含的本意,也是使他们的科学理论、连同其科学思想转化成巨大物质力量的同的所在。而作为自然科学根砥的物理学,毕竟是科技发展、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其富含美学意义的物理理论、物理思想,恰正是人类福祉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14.
新潮科技     
太阳能自行车;能“飞檐走壁”的“壁虎脚”;智能花型街灯;戴在脖子上的电脑;“发电鞋”边走边发电;鲜花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y1.打科学旗号反对科学。 “伪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违反和否定已被千百万人无数次科学实验所反复证实了的科学原理、科学定理和定律。他们把违背科学定律如能量守衡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等看作是自己的创造和成就,但却还要宣称自己的愚昧和迷信是“科学’,甚至公然说是“违背科学的科学”。他们往往把和科学对立的迷信思想和活动冠以“预测学”,“人体科学”,“研究天、地、人的学说”……等美名。  相似文献   

16.
王袁媛 《科学之友》2010,(4):115-116
笛卡尔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的第一原则;他的理性主义认识论、重视数学方法的应用,对近代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之争:需要反思的与值得回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科学之友》2007,(1):84-85
新闻背景:近来,一场围绕中医的存废之争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卫生部已针对所谓的“万人签名取消中医”的行为公开发言称“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并坚决表示“反对取消中医”,但还是有人从各方论证中医的“不科学”与“不安全”。譬如科普作家方舟子撰文质疑中医药的疗效,并称“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是“伪科学”;而以揭批伪科学著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也公开表示“支持批评中医”,并坦言“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  相似文献   

18.
在遗传学的名义下DorothyNelkin著范宗理译“人类基因组工程”已得到了研究经费,它的研究对飞速发展中的科学社会影响起到了诸方面的促进;这些飞速发展着的科学,可揭示生命的本质进行,并可预测人类未来的命运。这项工作的许多方面,是由社会学家、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双禁     
《科学之友》2007,(6C):21-21
发展公交再禁摩;单车“的士”载客忙;江门拟对摩托车全面实行“户籍管理”;禁摩后搭客仔改行“职业带路人”;从禁摩谈公权与私权的调协;听证会上“限摩”分歧最大;  相似文献   

20.
石赫  李洪波 《科学》2005,57(5):3-7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与“形”的科学。数学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演变而发展的,也通过这两个基本概念应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去。代数是研究“数”的学科,几何是研究“形”的学科。数学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两者彼此独立,又相互缠绕。几何(形)的概念用代数(数)表示,几何的目标可经过代数计算实现;反之,代数语言赋有了几何背景,可更加直观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发现它们的丰富内涵。吴文俊院士指出:几何代数化,在近代数学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