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学一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九所驻区重点大学联合共建。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一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南京大学和鼓楼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并联合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八所驻鼓楼区高校共同创建,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园区。2001年5月,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2003年8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同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一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南京大学和鼓楼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并联合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八所驻鼓楼区高校共同创建,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园区。2001年5月,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2003年8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同年10月,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并在华东六省市开展的科技孵化器评选活动中,当选为“最具竞争力创业园区”。  相似文献   

4.
李志辉  何军 《科技潮》2002,(8):62-63
大学科技园起源于大学,它以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和地域形态为教育与科技、经济相结合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体现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方向。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把蕴藏在高校中的巨大创新潜能释放出来,并聚合起社会各方资源,共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1-2002年5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先后批准认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3所高校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配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宣传。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本刊将陆续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宣传报道。——编者  相似文献   

6.
协调发展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发展原则.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协调发展重在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的协调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经济发展迅速的长三角地区,上海有五个大学科技园,南京有三个大学科技园,浙江只有浙江大学科技园一家。作为长三角南翼的重要城市杭州,民营经济活跃但科技含量低,高等院校相对集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再建设一个以浙江省大学群体为依托的浙江省大学科技园。2002年3月20日,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成立。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大学科技园是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新网络行为主体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保证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相互依赖,这就要求创新网络行为主体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维持创新网络长久生存并促进创新网络行为主体共同发展的基础。研究归纳出创新网络主体间的6种信任建立机制,以东南大学科技园和南京-鼓楼大学科技园中的创新主体为实证对象,探讨了信任建立机制以及网络成员特性对信任关系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延伸,其高质量发展对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文章深入剖析我国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对比方法分析概念验证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的关系,探讨以概念验证中心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国家、高校和大学科技园等层面探讨概念验证中心对大学科技园功能平台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1999年12月批准的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5月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属"多校一园"模式,主要依托省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吸引高校师生和海归人才入园创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水平科技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乘中关村科技园东风,建设能源安全大学科技园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科技园的地缘优势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驻地经济发展不同,因此,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紧扣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脉络,充分利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优势,建设高起点、有特色、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大学科技园,就成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3日,由福州大学、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揭幕并举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16家科研平台正式入驻,14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据介绍,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属高校唯一一家获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11月,  相似文献   

13.
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指引,基于1989年-至今国家层面出台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文本,从公共政策视角探寻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政策生成期、政策涌现期和政策提升期三个阶段,在政策文本内容与侧重点、政策实践与成效等方面呈现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演进逻辑。尽管在政策变迁过程中有些阻力,但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政策环境变化和各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影响下,依然不断向前推进,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科技园区的引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身发展三者相互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和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对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大学职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大学科技园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验收,加快了学校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发展主流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受管理体制、增值服务能力、高校资源利用、与高新区关系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的提升,亟待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以市场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转变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思路,理顺与所依托高校和高新区的关系,真正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寻求大学和地方政府有效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的途径,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校府”合作共赢之目的,是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实践表明,校府合作共建是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合作中形成“达共识、消内耗,求共赢,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校府双方有效开放各自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互补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下简称“东大科技园”)自建园以来,积极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和磨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府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模式,已达成共建大学科技园“一园多区”的办园格局。  相似文献   

17.
蓬勃发展中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科技园区建立.把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产业组团定义为大学科技园区.1988年东北大学率先创建了东北大学科技园,以开发我国自主版权软件,建立民族软件产业为宗旨,成立东大软件中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向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软件和数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2年上海工业大学科技园批准设立; 1992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园周围划出120公顷土地建立了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1992年下半年北京大学提出建立北大科技园并于1994年建成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资产达到3亿元,有近150家科技企业入园;1993年清华大学开始建设清华大学科技园区并成立了北京市清华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1994年8月,南京大学科技园成立并开始建设;1994年底华中理工大学成立了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工业园,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信息咨询为一体,实现了孵化和辐射双向功能的新型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宗旨;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又相继有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23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区.截至2005年8月,全国已建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42所.   ……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不仅事关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还事关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事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现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标准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但要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大学这一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系统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搭建了有效平台,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 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北京、江苏和广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也实现了DEA有效,多数省份的孵化效率偏低,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高效率区主要由东部沿海、中部少数省份组成,东北三省和中部多数省份多位于中效率区,低效率区大都由西部省份组成.2) 各省级区域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似的特征,北京、江苏和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等级,大部分省区市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呈现先稳步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3) 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大学科技园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依托较高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更容易实现辐射异地发展,助力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