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中介绍的为昌河CH6328Ei车和CH6352车燃油蒸发系统,着重从燃油蒸发系统的供油性能、燃油蒸发特性、安全性方面进行设计,并就其主要部件油滤、油泵、炭罐、软管、油箱等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从而全面地阐述了昌河电喷车燃油蒸发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蒸发式冷凝器空调系统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发现即使在相对湿度较大的运行环境下,空调系统的性能系数(COP)仍可达3.5左右;空气湿球温度对蒸发式冷凝器的排热性能影响明显,在测试范围内,当其它控制参数不变时,湿球温度每上升1℃,排热量下降5%左右.对蒸发式冷凝器及空调系统进行了变工况条件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冷负荷的降低,系统COP和冷凝器能效比均有所下降,但采用变风量的运行控制策略,系统性能系数可提高5%以上.通过与空冷式空调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即使在夏热冬暖地区,基于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系统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斌  吉林忠 《山西科技》2014,(2):152-154
介绍了水质控制技术在大唐国际临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蒸发冷却器喷淋系统改造中的应用,阐述了该公司闭式水蒸发冷却器运行现状,讨论了蒸发冷却器存在问题,分析了腐蚀和积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喷淋水系统水质控制的措施,以大幅提升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确保盛夏高温季节重要辅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对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建立其特性实验系统和模型,着重研究蒸发式冷凝器板外水和空气侧的传热性能,并得出适合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的计算关联式,以指导该冷凝器的设计计算和热阻分析.研究表明,湿球温度、板片间距、喷水量和风量均是影响喷淋蒸发板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动态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航空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模型仿真方法考察了不同参数阶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部件数学模型与闭环系统部件间耦合关系,在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环境下建立了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容积法离散各模型方程求解获得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制冷剂流量发生阶跃时,蒸发循环制冷系统各热力性能参数的动态响应规律不同。仿真结果可为机载蒸发制冷循环系统的优化及系统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机械压汽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其设计生产能力为2 m3·d-1、蒸发温度为95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蒸发-冷凝器、压缩机和预热器的性能及系统运行参数对产水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在89~97 ℃之间系统运行良好;盐水浓度从4.0%降到2.0%,淡水产率提高约7.2%;淡水产率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系统最小淡水分离功为59.4 kJ·kg-1.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阳能烟囱综合系统内强化海水蒸发这一关键环节,搭建了太阳能烟囱强化海水蒸发的小型实验装置.通过接触式测温元件,考察了系统内气流温升和湿舍量变化,研究了改变系统结构条件时系统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囱入口处气流接近饱和状态,蓄热水体基本可以维持系统昼夜工作;提高水体的吸收率和优化烟囱的结构参数,可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属填料蒸发型空调系统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复杂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学习功能和记忆功能,通过对数据样本的学习,建立起描述金属填料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再根据此模型来预测影响因素变化引起的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变化.利用试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网络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相对误差大多在6%以内,证实该网络模型对金属填料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导致空调负荷较大,制约着现行家用空调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这一问题,提出了地基式水蒸发空调系统,并对地基式水蒸发空调系统性能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进行论证,结果显示水蒸发空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跨临界CO2制冷循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理想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性能计算,揭示了该循环的一些特点:对于一定的冷却器出口温度,对应一个使系统性能系数最佳的冷却压力,而且系统性能系数最佳时的冷却器出口温度与冷却压力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代数式表示;提高蒸发温度可显著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当冷却压力较低时,提高循环的吸气过热度,可显著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冷却器出口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当蒸发温度和冷却器出口温度较高时,减小回热器传热温差,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性能系数.这些结论,对于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运行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工作性能相差较大,为了提高蒸发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在对蒸发制冷系统的冷凝和蒸发过程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理论关系式,并结合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关系式。然后再对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得到了主要制冷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地热驱动有机朗肯-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系统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作为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以R245fa,R123,R114,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地热流温度(发生温度)、凝汽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用于中温地热能驱动的有机朗肯-单机压缩制冷系统最佳工质.计算结果表明,R141b综合性能最佳,根据典型工况下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系统火用损的分布情况,在发生器和冷凝器处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负压多级降膜蒸发在太阳能海水淡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分析了海水在水平管外蒸发以及饱和水蒸气在水平管内冷凝的机理。分析表明:采用负压多级降膜蒸发,在加热水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可大大强化传热传质过程,提高海水的蒸发量;利用饱和水蒸气在水平管内加压冷凝,可有效地促进热质交换过程,提高冷凝的效果。在该理论指导下设计制造的具有闪蒸与压缩蒸馏性能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不仅比传统的盘式太阳能淡化装置效率提高很多,而且可利用较低温度的太阳能加热水进行海水淡化,淡化效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直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与操作,运用热经济孤立化方法,对直热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进行分析,获得了系统最优化操作参数。同时讨论了设备使用年限、最高海水温度、进料海水单价对年度化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拉格朗日乘子分别为¥4.85/kJ、¥0.59/kJ、¥0.40/kJ、¥0.19/kJ时,系统实现热经济孤立化。此时,闪蒸温度为58.6 ℃,蒸发温度为35 ℃时,年度化费用为¥4 332.81/a。年度化费用随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最高海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进料海水单价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布参数方法,对大型制冷系统中水平管降膜蒸发器的换热特性进行管束列数优化数值模拟,计算了饱和液态制冷剂HFC-134a在水平铜管束外的流动蒸发换热特性,并考虑不同降膜管束列数和蒸发器中的满液管排数对蒸发器换热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质流场均匀性因子来评价降膜蒸发器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在满液管排数一定的情况下,降膜蒸发器的管束布置列数越少,则降膜传热管外干斑面积越小;质流场均匀性因子越大,蒸发器换热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散于海水中的烷烃的自然风化。用厦门港湾日高盐度海水(S=29‰)加入20~#柴油搅拌2h使油分散于海水中,静置过夜,取中层部份作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为含油海水。另取盐度为10‰的河口水和高盐海水(均用脱脂棉过滤)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含油海水,配成一系列初始油含量相同(约0.2mg/l)而不同盐度的溶液,恒温25℃,取初始和8天后的水样萃取分析。实验均分两组平行进行,其中一组加入HgCl_2(Hg~(2+)含量为1ppm)以杀死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的物料和能量平衡,建立了蒸汽热力压缩器与平流多效蒸发器耦合技术(PP MED-TVC)浓缩石化企业含盐废水的热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效数对平流多效蒸发(PF MED)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四种不同进料方式MED的热性能,并对TVC最优抽汽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效数对系统的热力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四种MED系统的比较,TVC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系统的造水比(GOR)和降低蒸发器总换热面积;根据GOR和蒸发器总换热面积,设置最优的TVC抽汽位置,MED-TVC的性能可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盐田良性生态系统中嗜盐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剩余压紧力条件下具有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的水压马达配流副的摩擦学性能,选取431不锈钢和碳纤维增强PEEK作为摩擦副配对材料,在保持凹坑面积占有率相同的情况下,设计和制造了三种不同截面且直径分别为0.8 mm、1.0 mm、1.3 mm和1.7 mm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凹坑试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获得了摩擦副摩擦系数、试件摩擦表面微观情况、试件摩擦表面粗糙度分布及磨损量等结果。结果表明,造成配流副磨损的摩擦机理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沟犁磨损;配流副间设计的凹坑型非光滑表面都起到了降低摩擦系数、加快摩擦系统平衡和减少磨损量的作用;开口直径为1.0 mm的圆锥形凹坑能起到更好地降低摩擦系数的效果;开口直径为1.0 mm的圆锥形凹坑能起到更好地减少磨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