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单一复合反应器处理难降解焦化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悬浮相污泥中投入纤维球填料形成单一复合生物反应器,用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研究水力停留时间、pH值、负荷等参数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复合生物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COD和NH4 —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一复合生物反应器能有效降解焦化废水中的COD及NH4 —N等难降解物质.当进水COD和NH4 —N分别小于670 mg/L和260 mg/L时,COD和NH4 —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8%和91.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碳钢屑/活性炭混合床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依据腐蚀电化学原理对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碳钢屑/活性炭混合床反应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其去除率能达到80%左右;在2 h左右的反应时间里,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仅为3%,加入絮凝剂可使去除率提高5%左右;碳钢屑/活性炭混合床反应器对焦化废水中COD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电絮凝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A/O组合工艺联合处理焦化废水.利用锰矿石氧化去除水中挥发酚等有机物,进水p H=2.0,水力停留时间22 min,挥发酚去除率达98.8%,COD去除率64.8%.出水经磷酸铵镁(MAP)沉淀处理,去除和回收大部分氨氮,在最佳p H=10.5时氨氮去除率达81.4%.以A/O工艺生物处理,混合液回流比200%,COD和氨氮去除率为93.8%和97.3%.焦化废水经组合处理后,挥发酚、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8.8%、97.8%、99.6%.  相似文献   

4.
 选矿废水中所含的选矿药剂种类多,毒性大,物质结构复杂,大多难以被微生物快速、有效利用,进入环境后可以长期存留,用物化法难以保证出水中有机浮选药剂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因此用生物法处理选矿废水达标排放或便于回收利用已势在必行。本实验采用逐渐增加进水的选矿药剂浓度、固定水力停留时间的方法启动厌氧-好氧反应器,分析了其挂膜过程中对COD和浮选药剂浓度的去除效果及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挂膜和驯化期间,系统对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好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虽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去除率远远低于好氧反应器。反应器启动40d后,COD的总去除率稳定在55%,苯胺黑药、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2%,84%和82%,且填料中的生物相趋于稳定,标志着系统挂膜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选择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焦化废水,探讨了不同颗粒污泥浓度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颗粒污泥浓度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别。投加颗粒污泥后,反应器对不同颗粒污泥浓度条件下COD、NH3-N、苯酚、TP的去除效果不同。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下,反应器中的好氧颗粒污泥质量分数为100%时对COD去除率为99.17%、NH3-N去除率为95.00%、苯酚去除率为99.90%、TP去除率为85.22%。同时,比较了不同颗粒污泥浓度下反应器运行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及膜表面的变化情况。颗粒污泥投加量的不同对膜污染的抑制作用也不同。颗粒污泥使膜污染减轻,膜通量恢复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强化及未生物强化厌氧滤池(AF)–曝气生物滤池(BAF)两套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 并研究外加杂环化合物咔唑、喹啉和吡啶对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添加杂环化合物, 两套AF-BAF反应器系统厌氧段COD的去除率均为35%, 厌氧出水可生化性从进水的0.33上升为0.59; 添加100 mg/L咔唑后, 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COD去除率仍维持在35%, 出水可生化性变为 0.53, 未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COD去除率降为23%, 出水可生化性降为 0.45; 同时添加100 mg/L喹啉和50 mg/L吡啶, 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COD的去除率降为27%, 出水可生化性降为0.48, 未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COD去除率降为12%, 出水可生化性降为0.38。生物强化有效地提高了反应器对高浓度杂环化合物的耐冲击能力。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 外加的咔唑、喹啉和吡啶在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的去除率可达83%, 91%和88%, 而在未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段的去除率仅为57%, 66%和55%。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 外加杂环化合物导致生物强化反应器厌氧出水烷烃与含苯环酯类物质种类的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高浓度杂环化合物咔唑、喹啉和吡啶负荷对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针对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模拟焦化废水的处理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从焦化厂缺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良好反硝化性能的反硝化菌群作为生物阴极,构建MFC处理模拟焦化废水,以电压、功率密度、COD和废水中代表性有机污染物苯酚、吡啶、喹啉与吲哚等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生物阴极MFC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输出电压可达495mV,功率密度最高达29.23mW·m-2,COD去除率为70%;苯酚、吡啶、喹啉与吲哚等焦化废水中代表性有机污染物均有所去除,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1%,吡啶、喹啉与吲哚等去除率也达到30%左右,反硝化菌生物阴极MFC对模拟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比较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好氧与间歇运行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 表明:在进水氮负荷和m(COD):m(TN)值出现较大变化时,间歇式MBR可以通过灵活改变操作条件获得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总氮和总磷去除方面,间歇式MBR都明显优于好氧式MBR,二者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9%,78.9%和15.34%,34.2%;在NH4 -N去除方面,间歇式MBR平均去除率为87.4%,而好氧式MBR则需要通过外加碱性物质,才能获得较高的去除效果,此时平均去除率为78.7%.  相似文献   

9.
BAC-SBR反应器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BAC-SBR)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红外光谱等技术检测分析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并重点研究分析了该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BAC-SBR反应器中的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BAC-SBR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过程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生物再生及生物再生完成3个阶段;经过180 min的处理,废水的COD和TOC去除率均能达到85%以上;并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可知该反应器能够高效地降解转化废水中的芳香类及有机腈类有毒有害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铁屑法预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化废水脱氮大多采用生化法处理,但化学需氧量(COD)高不利于后续生物脱氮的行为,为了降解COD,采用铁屑法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铁屑中加入辅料并曝气对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在没有将废水pH调节至酸性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发好的预处理效果,CODcr的去除率约40%。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铁屑用量、石墨用量、辅料A用量、处理时间、曝气时间。预处理反应器运行两个月,处理效率没有显著降低,运行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回流比是影响其脱氮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调节回流比参数,考察回流比分别为100%、200%、300%时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对COD、NH3—N、NO3-—N、TN的去除效果.试验表明回流比对反应器中COD、NH3—N、NO3-—N、TN均有一定的影响,对TN的去除影响最大.在一定的范围内(100%~200%),增加回流比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但当回流比过大时(300%),系统出水水质下降.确定最佳回流比为200%,该工况下系统出水COD、NH3—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45、2.27、12.45 mg/L.  相似文献   

12.
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构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来进行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试验,结果表明,在0.64 m.d-1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分别具有3种植物(茭白、水葱和鸢尾)的人工湿地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有机污染物COD、NH4+-N、NO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29.2%~39.1%、37.5%~47.2%、70.3%~74.9%、48.6%~59.1%、和54.6%~57.3%).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与无植物的空白湿地系统相比较,尽管对COD和NO3--N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但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都是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显著好于无植物的空白湿地系统,证明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臭氧紫外法处理TNT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梯恩梯(TNT)水溶液中臭氧紫外氧化工艺下的降解特性。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氧化条件下TNT降解过程中的TNT、三硝基化合物、臭氧等相关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 单独臭氧氧化对TNT的降解作用小;臭氧紫外联合氧化作用对TNT降解效果明显;碱性环境对臭氧紫外氧化法降解TNT的促进作用不大。经臭氧紫外氧化处理后,TNT水溶液中仍残存一定量的三硝基化合物,当其质量分数下降到25%以后变化非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响应不够灵敏和响应度偏低等问题,将具有高功函数的Pt电极引入TiO2紫外探测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薄膜。以金属Pt为电极,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将Pt电极溅射在TiO2纳米薄膜上,制作了MSM (Metal Semiconductor Metal)型紫外探测器件。在5 V偏压下,探测器的暗电流为4.5 nA,260 nm波长光照下的光电流为5.7 μA。在260 nm的紫外光照射下,探测器的响应度达到最大值,约为447A/W,与其他紫外探测器(200 A/W左右)的响应度均值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最后,设计外围电路,制作出功能完整的紫外强度测试仪。实验表明,该探测器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灵敏度及响应度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复合填料地下渗滤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在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3.4%,98.2%和20.1%;在提高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5.4%,79.1%和26.9%;在添加碳源条件下运行,分别为88.9%,88.5%和55.7%.说明草炭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提高TN的去除率,而出水水位的提高,可促进系统内厌氧环境的形成从而有利于TN的去除,但同时也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TN的去除效果,使系统出水TN质量浓度由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的22.8mg·L-1下降到14.2mg·L-1,且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因此,影响该系统去除TN的关键因素是碳源的缺乏.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presented the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When influent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was 42. 78-73. 62 mg/L. The averag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was 81,32% from the bio-ceramics reactor. Sodium acetate and ammonium chloride were used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The COD removal rates by microorganisms of strain wgy21 and wgy36 were 56.1% and 45.45%, respectively. The TN removal rates by microorganisms of strain wgy21 and wgy36 were 65.85%and 67. 98%,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was with the removal rates of 75.25% and 84.96%, and it also had the function of producing NO2-N. Sodium acetate and sodium nitrite were used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Through the 12days of the aerobic culture, the COD femoral rates by microorganisms of strain wgy21 and wgy36 were 29.25%and 22.08%, respectively. NO2-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lowly. Comparison, similarity of wgy21 and many Acinetobacter sp. ≥99%, similarity of wgy36 and many Acinetobacter sp. ≥99%. Refer to routine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determination, further evidences showed that wgy21 and wgy36 belong to Acinetobacter sp.,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采用峰值波长为365 nm的UV光辐照预处理NaClO_2溶液,并基于模拟烟气系统和喷淋反应器开展脱硝实验,实验研究了UV辐照预处理时间、溶液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不同影响因素对NaClO_2溶液脱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辐照预处理可以明显强化NaClO_2溶液对NO转化率。与无UV辐照预处理相比,浓度为2 mmol/L、初始pH值为3的NaClO_2溶液经10 min UV辐照预处理,可使NO转化率从26.14%提高至83.86%,并对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氨氮猪场废水的亚硝酸型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猪场废水脱氮处理前一般要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完全厌氧消化能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但这同时降低了废水中的COD/NH4^ -N(1-3),根据厌氧消化四阶段理论,控制厌氧消化到水解或产乙酸阶段,使废水中的COD/NH4^ -N维持在较高的水平(7-10),为后续脱氮处理创造条件,本实验对比分析了运用缺氧/好氧SBR工艺处理这两种COD/NH4^ -N不同的废水的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的脱氮过程都是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的,反应器中的NH4^ -N浓度和pH值是控制亚硝酸型硝化的重要因素,经过部分厌氧消化的废水由于保持了较高的COD/NH4^ -N脱氮效果明显好于完全厌氧消化废水,NH4 -N去除率达到98%以上,但出水反硝化不完全,投加乙酸钠后出水NOx^--N减少到10-20mg/L,投加量以275mg/L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的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从中筛选出适宜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并从邛海人工湿地采集5种植物,在相同浓度的生活废水中进行水培观察,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从去污力、根系、管理难易、景观美化作用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大薸和菱角对总氮和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菖蒲对NH3-N、TN、TP的去除率表现最差,鸢尾、风车草、菖蒲对COD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进水浓度逐步上升方法驯化脱氮污泥,获得的活性污泥脱氮性能良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去除率最高达到59.0%.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驯化脱氮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有效可行的.在进水氨氮浓度每一提高阶段,氨氮去除率总有下降阶段,但经过3~7周的适应性运行后,系统氨氮去除恢复稳定,达到95%以上.同时,在该实验范围内,COD的提高对氨氮去除也有明显影响,氨氮去除率也有先下降后升高,最终稳定的过程.不同曝气量控制实验发现,在中间曝气量下(本实验为0.7 L/min),能实现较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41.2%.实验表明,存在一中间曝气量,低于或高于该中间值,TN去除率均会降低,当曝气量比较低时,不仅TN去除受影响,氨氮去除率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