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 ,得到发展潜力指数Fi,据此对重庆市渝北区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等级划分 ,并把潜力评价结果应用于完善渝北区城镇体系规划实践中 ,对加快渝北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异性,根据经济社会变化综合程度指数,将全省划分为快速发展类型区、中速发展类型区和低速发展类型区,表现出从南到北发展速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看,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空间发展潜力研究是实现低碳化城市空间规划的基础.以城市空间低碳化为目标,运用GIS技术,选取空间导向资源和价值导向资源作为空间资源评价项目.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地发展潜力、产业空间发展潜力、空间人口承载潜力3个评价项目建立了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空间发展潜力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上海松江新城北部片区的空间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为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是对城市空间研究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和评价中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总量、用途及分布,结果表明中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发展潜力巨大,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如果利用后备土地资源,采取替代种植和提高单产等措施,燃料乙醇的发展潜力为2 000万tce。这为我国制定生物质能政策、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构成滇池流域生态系统的4个主要土地系统为基本单元,采用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析了每个土地系统的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地生产力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生态评价.论文讨论了多样性指数在土地利用评价中的生态学意义和流域上游土地利用与流域生态系统平衡的关系,提出了协调和改进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剑川县土地利用现状多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指数等多因子,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云南省剑川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剑川县土地资源提出了相应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要素。构建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显示:2007~2013年,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数变化呈先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力指数与分项承载力指数在年份之间的增幅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预测,2014~2025年,土地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社会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从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提高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区位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长春市及各市县(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不高,主城区和其他行政区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很大;耕地的集中化和区位意义突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进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理解,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来自遥感影像建立起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提取,然后运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数量模型,获得了1988年和2004年两个时期各个土地类型的洛仑兹(Lorenz)曲线,并且参照了集中化指数、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合理开发区域土地以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银川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状态指数和生态安全度指数,进行长时序时空格局变化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8年银川市土地利用中建筑用地大幅增加,耕地整体上升,草地与未利用土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和水域保持稳定;银川市的土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建筑用地空间连通性越来越好,城市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