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琵琶与戏曲     
一、琵琶被引进戏曲乐队是历史的必然 琵琶这件古老的弹拨乐器,是民族乐器中的骄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歌舞音乐的盛行,其演奏技术也随之发展.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用来独奏,它声情并茂,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曾有较多生动的描绘.琵琶也常被作为合奏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2):137-14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经箱乐”是喇嘛乐师班在民间丧事上演奏的器乐曲,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唢呐、鼓、镲、钹等,有一套固定的演奏曲牌。  相似文献   

3.
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流传于民间的音乐体裁,包括说唱音乐、民间戏曲、民间乐器和民间歌曲等。民间音乐来源于民众,与民众的生活相贴近,直接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发展和生产生活,发展和传承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十分之必要。本文就对湖南炎陵客家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唐朝时期始传入中国之后,经两宋时期的发展,到元朝时期不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而且是10个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北京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中心,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类似仪封三弦书这样的传统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延续和发展的困境。20世纪以来,多种音乐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仪封三弦书亦在这多种文化撞击的全球一体化中被挤压,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保护仪封三弦书在自由的环境下健康地延续与发展,是让传统音乐活在当下的必要基础条件。本文从实地考察人手,针对目前仪封三弦书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从宋代音乐史料看“雅乐”的神秘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正史中有关音乐史料的记载主要是《雅乐》,在历代统治阶段的《雅乐》中几乎都蕴含着极其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尤其以宋代的《雅乐》特别突出。本文从宋代音乐史料撷取有关史料,论述了《雅乐》应用的场合及内容,乐律制度,乐器制造和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8.
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陈治光 《科技潮》2011,(12):10-17
2011年7月9日的午后,天气炎热,长安大戏院正上演着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京津沪京剧名家演唱会隆重举行。众多京剧名家在仿生皮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的伴奏下,韵味悠长的唱腔响彻剧场。演出结束后,著名京胡演奏师燕守平对手里的仿生皮京胡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它高温不怕涨,潮湿不会塌,不受天气影响,不必频繁更换,最重要的是它还很环保,出国演出也没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部颁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器乐课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在诸多乐器中,小提琴由于其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为广大学生所喜爱,成为器乐课中被学生选中最多的一门学科。进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年龄层次最低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近年米由于多渠道办学,各类学生年龄一般由厂岁到25岁。对于学习器乐课,这些学生的情况可分为三类:一是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二是小时后学过一点乐器,进中学后而停弃;三是一直坚持业余学习乐器。这三类学生中,以第一类为大多数;本义主要是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进行探索。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以利玛窦为首的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揭开了西乐东传和中乐西传的序幕。西方的乐器,乐曲等被介绍到了中国。同时中国的民歌也通过他们带回了西方,出现了中西方相互交融的新局面,并推动了中西双方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清末民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失.成绩主要体现在音乐课的设立与音乐教育立法的完善、学堂乐歌开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等三方面;缺失主要体现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迷失与缺憾、音乐教学曲目过于注重功能性缺乏艺术性与原创性、缺乏主体性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等三方面.客观评价清末民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的介入使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钢琴逐渐得到了普及,很多人开始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了解钢琴,出现了"钢琴热";中国音乐家结合中国听众喜好和审美,在钢琴音乐创作时融合中国传统审美意境、韵味,注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使之带有中国音乐文化审美特征,同时中国民族音乐题材、民族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钢琴的融合让中国钢琴音乐更加独具魅力。但现今中国元素钢琴音乐作品仍然缺少足够分量,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满足中国钢琴的发展与需求。  相似文献   

15.
“快餐音乐”是当代特有的音乐现象,它产生于西方,流传到中国发展迅速并且被中国化;其存在于中国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却并不可能取代传统音乐成为中国音乐根基,因此我们应该有规律地“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有音乐鉴赏的传统,在西方音乐批评学的影响下,中国的音乐评论学科在改革开放尤其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些为其学科化建构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音乐评论学科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其发展中不能离开历史学的全景纵向角度。  相似文献   

17.
庄点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122-124
周代是我国乐舞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西周的雅乐,东周的俗乐。西周一整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到了东周“礼崩乐坏”已成大势。西周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文章认为从美学的角度讲,东周才是中国历史上乐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而西周只是一个过渡期。对于我国来说东周也才是真正意义上舞蹈艺术的开端。东周的乐舞艺术审美价值远远高于西周。  相似文献   

18.
声乐作为一种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传入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被广大的中国民众所喜爱和学习。声乐演唱作为一种复合型艺术形式,不仅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而且对演唱时的肢体动作以及心理活动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逐步完善演唱者的舞台表现力,声乐中的表演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与真理性的学科一样也必须经过反复"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个不断完善过程。结合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探讨李重光先生"基本乐理"中几个理论问题。在某程度上说,李重光先生等大师级的基本乐理完善之时,也就是我国的基本乐科走向正轨之时。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中国新音乐教育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新音乐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把"新音乐"运动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中国音乐院校的创建及贡献、抗战时期的中国音乐教育及成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研究,旨在为中国当前音乐教育及其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