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工作面概况 1271(3)工作面位于西一采区突出危险区域,13—1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两巷支护方式为锚索网。标高-745-660m,东西走向长度1350m.南北倾向长度160m。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平均为4°,原始煤层瓦斯含量为8.5m^3/t.煤层总厚3.0~4.5m,平均煤厚3.6m。  相似文献   

2.
程峰 《安徽科技》2004,(10):43-44
5611B11b工作面位于新庄孜矿五六采区Ⅲ线和李Ⅷ线之间,工作面上限标高为-495 m,下限标高为-592m,工作面走向长990 m,倾斜长160~180 m.煤层平均厚度3.5 m,总厚度2.5~4.8 m,局部有夹矸插入体,造成煤层变薄,煤厚不稳定;煤层倾角28°~32°.该煤层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2.0~4.0 m,易冒落;局部含伪顶,为碳质泥岩,厚0.3 m;老顶为细砂岩,厚2.0~4.0 m.直接底为灰色泥岩,厚0.8~2.0 m.煤层硬度f≤1.5,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9.0 m3/min,煤的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张结如 《安徽科技》2014,(11):49-50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百万吨/年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发生突水的Ⅲ631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3采区上部,为该采区右翼首采面。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412.5m,倾斜宽180m。煤层倾角16~18°,煤层厚度平均2.8m。  相似文献   

4.
正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Ⅰ、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814综采工作面伪顶为均厚0.3m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均厚1.0m的泥岩,老顶为均厚15m的细砂岩;直接底为均厚  相似文献   

5.
正钱营孜煤矿3212(W)为首采工作面,位于矿井-650水平西一采区北翼,工作面机巷长2196m,标高在-650~-610m;风巷长2252m,标高在-630~-570m;两巷方位角339°;开切眼斜长200m,平距194m。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16°,煤层走向为NW。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 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4271B10工作面南起IV线以南133 m,北至Ⅲ-Ⅳ线以南10 m,上限标高-601 m,下限标高-654 m.该工作面走向长330 m,倾斜长110~200m,平均长150 m;煤厚0.7~1.8 m,平均厚1.3 m;煤层倾角7°~28°,平均21°.该工作面上段B10煤层为薄煤区未回采,其上覆B11b煤层Ⅲ-Ⅳ线以北已回采,Ⅲ-Ⅳ线以南未回采.  相似文献   

7.
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I、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  相似文献   

8.
杨建良 《山西科技》2014,(1):140-142
通过对巴彦高勒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得出以下结论:该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1煤层0.120 m3/t、2-1煤层0.023 m3/t,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1煤层0.092 m3/min、2-1煤层0.038 m3/min,生产盘区瓦斯涌出量0.133 m3/t,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161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58 m3/min,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相似文献   

9.
针对鸡西矿区极近距离薄煤层下层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研究同采工作面时空关系。根据正阳煤矿地质资料,利用ANSY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27-1#和27-2#同采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运用SPSS软件对现场工业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极近距离薄煤层同采工作面时空关系回归方程及错距计算公式。结果表明:27-1#和27-2#同采工作面前方4~8 m内支承压力急剧增长,在工作面控顶区1~2 m内支承压力降至最低;下煤层工作面应力峰值出现在上煤层峰值前方。两煤层按错距计算公式设计,将下煤层工作面处于上煤层工作面开采所形成的减压区内可实现同采。该研究对极近距离薄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018工作面为南一采区右翼第三个区段,上部F6断层保护煤柱,下部为1016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左翼为1017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其左侧以大巷保护煤柱为界,右侧至-340m回采上限。改造后1018机巷650m,风巷580m,切眼178m,共计1408m。本工作面煤层全部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10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一、巷道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急倾斜煤层硫化氢气体侵蚀规律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氢气体是高含硫的急倾斜煤层(65°)综放工作面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以铁厂沟煤矿45#煤层水平标高为+645 m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硫化氢气体治理为工程背景,针对硫化氢的特殊物性,综合分析了高含硫的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硫化氢的腐蚀机理、危害与影响因素,采用综合手段,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尾巷硫化氢气体浓度,实现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2.
一、工作面概况 4251B8工作面上限标高-487.5 m,下限标高-536.5m,走向长170 m,倾斜长60~133 m、平均93 m,煤层倾角24°,煤层总厚3.3~4.5 m、平均4.0 m,赋存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煤层群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同采工作面采用稳压式布置比较合理;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其煤层超前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工作面合理错距的影响;然后,综合矿压理论和实验结果,综合修正了下煤层初采和正常同采时的合理错距,即下伏3-1煤和4-2煤初采合理错距应为84.8 m和79.3 m;3-1煤和4-2煤正常同采时的合理错距应不小于40 m和46 m。  相似文献   

14.
李志刚 《科技资讯》2005,(22):17-17
1、工作面地质生产条件该对拉工作面为三采区九层煤上分层,工作在长向长充为5BOM,煤层平均倾角9度,平均厚度为1.3m,中间运输巷埋藏深度为102m。为110m。排距0.8m,间距1.6m,巷道净断面积为4.8平方米,宽*高为2.4*2m。三片工作面采用B14D-100型采煤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木帽支护顶板,最大控顶距3.5m。采用“边采边准”的作业方式,四片工作面采用放炮落煤SGW-40型刮板输送机运宽D241-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木帽支护顶板,排距1.0m,柱距700mm,3 ̄4排管理顶板。采用“边采边准”作业方式。四片工作面采用BNID-100型采煤机落煤,SGW-40型刮…  相似文献   

15.
邓广哲  刘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2):8916-8922
针对工作面煤层坚硬夹矸预裂问题,结合小保当煤矿112201超长综采工作面局部出现的大范围硬岩夹矸层,突破了单一煤层预裂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提出“气-液-酸”综合作用于煤层的夹矸预裂技术,含高压水射流割缝技术、二氧化碳预裂技术及酸液软化技术。通过对“气-液-酸”综合预裂技术的原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高压水射流割缝工艺、二氧化碳预裂及酸液软化工艺,设计了350m长工作面局部大范围硬岩夹矸的“气-液-酸”综合预裂试验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采煤机截割效率及日产能明显提高,截齿消耗量大幅下降,日产能达到4万吨,较方案实施前提高了35%,吨煤截齿消耗量下降到40个,下降幅度达到50%,吨煤油脂消耗量降低了29.4%。该破碎过程由高压水射流割缝-气体爆破-酸液软化按一定工艺组成,具有定向作用,破碎网络可控性好,对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免扰动,保证了综采面的安全及截割效率。为工作面煤层坚硬夹矸预裂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综放工作面设备条件以及地堑构造的几何特征,确定了中煤平朔井工三矿34201工作面过地堑构造时挑顶卧底的控制范围以及单轮挑顶和卧底的角度,计算了该工作面在不同位置处的煤层倾角、工作面方向与断层之间的位置关系。该工作面的挑顶卧底工作流程为"卧底-调斜-挑顶",在过地堑构造期间控制采高为3.5 m。通过挑顶卧底及综采和综放工艺的调整,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通过地质构造带,有效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安徽科技》2012,(8):41-42
一、引言涡北煤矿8104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合并开采,双倾斜大倾角。煤层平均倾角30°,平均仰采角度30°;“三软”特厚,82煤平均厚2.92m,f=0.2;81煤平均厚3.98m,f=0.3,煤层松软;两层煤之间夹矸平均厚1.4m,岩性为泥岩;直接顶平均厚度1.89m,泥质页岩;工作面老顶平均厚度31.18m.岩性为硅、铁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18.
一、工作面概况 Ⅱ1023综采工作面位于矿井西部Ⅱ102采区东冀二阶段,工作面标高为-630—668m,走向长约410m,倾斜宽约150m,煤层厚度0.4—3.4m,平均为2.86m,局部有伪顶,煤层倾角4°~17°,平均9°。回采方向上机巷整体为上坡,坡度4.9°,起伏变化小;风巷整体为上坡,坡度3.6°,起伏变化较机巷略大。  相似文献   

19.
一、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8102工作面是涡北矿首采工作面。81、82煤采用联合综放开采,跟82底板回采,工作面平均割煤高度为2.7m,平均放煤高度为6.11m,工作面采放比为1:2.26。煤层赋存较稳定.为黑色粉末状、碎块状,黑色条痕,玻璃光泽,半亮、光亮型,局部含少量黄铁矿颗粒。81、82煤之间有一层厚0.8~2.0米的夹矸,平均厚1.54米,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20.
以阳煤集团新景矿8~#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下,建立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变形的相似模拟实验系统。分析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应力、岩层结构的变形、移动与垮落特征以及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开切眼上方一定范围(约5~15 m)和工作面前方(约5~20 m)形成集中应力区,此范围内煤体应力增大,煤层透气性进一步降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该结论可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