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发光菌作为指示生物测定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的单一毒性,以及在等剂量下BS-12和苯酚、甲苯、硝基苯的二元与多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采用毒性单位(TU)、相加指数(AI)、相似性参数(λ)和混合毒性指数(MTI)4种联合毒性评价方法,对混合体系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研究体系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BS-12+甲苯的混合体系表现出相加作用,BS-12+硝基苯和BS-12+甲苯+硝基苯混合体系表现出拮抗作用,其他呈现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苯酚、硝基苯、甲苯3种取代芳烃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在等浓度配比条件下,SDS与这3种取代芳烃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毒性单住、相加指数、相似性参数和混合毒性指数进行毒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SDS与取代芳烃苯酚、甲苯和硝基苯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SDS与苯酚、甲苯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而与硝基苯则表现为弱拮抗作用;对环境存在风险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当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共存时会增加该类物质的环境风险性。根据发光原理和混合体系组成,可初步推测联合毒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常见重金属(Zn2+、Cu2+、Hg2+)对基因重组发光菌(E. coli HB101 pUCD607)的单一毒性和不同浓度比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并采用毒性单位法(Toxic Unit)、Marking相加指数法(Additional Index)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ixture Toxicity Index)来评价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Zn2+、Cu2+和Hg2+三种的重金属对发光细菌的15分钟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16、6.00和0.98mg/L。多元重金属混合体系主要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3种重金属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重金属联合毒性作用可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和生物毒性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光菌为受试生物,测定苯酚和19种取代酚类化合物在pH=7.0时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毒性单位配比下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相加指数、混合毒性指数和相似性参数4种方法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联合毒性效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苯酚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作用类型大部分表现为协同作用,小部分表现为拮抗或部分相加作用.对于同一联合作用,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会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三种农药与三种重金属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呋喃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3种农药与重金属Cu、Zn、Cd以毒性单位比为1∶1,1∶3和3∶1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联合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与3种有机农药作用后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呋喃丹毒性减弱最多,氯氰菊酯次之,溴氰菊酯则有增强的趋势;Zn与各有机农药作用后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不同浓度配比对3种农药的影响不同;Cd与各有机农药作用后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但不同混合体系相加作用程度有差异,Cd与氯氰菊酯表现为偏于拮抗的相加作用,Cd与溴氰菊酯表现为明显的相加作用,Cd与呋喃丹表现为偏于协同的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2,4-二硝基甲苯与硝基苯衍生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2,4-二硝基甲苯(2,4-DNT)与5种硝基苯衍生物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和在等剂量下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TU)、相加指数(AI)、相似性参数(λ)和混合毒性指数(MTI)进行联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5种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均为协同作用;比较了不同对位取代基对混合物协同作用强弱的影响,采用混合毒性指数的评价结果与其它3种方法略有不同,但在以2,4-DNT为底物的二元混合体系中,对硝基氯苯的协同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硝基苯及其主要降解中间产物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对明亮发光杆菌的单一毒性及多元混合联合毒性的影响.采用毒性单位法(TU)、加和指数法(AI)以及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半致死浓度的-log EC50值分别为3.21、3.40、3.30和4.15.这4种有机物二元、三元和四元混合溶液的生物毒性主要表现为部分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试验生物,测定了铜、间氯苯酚和间硝基苯酚对大型蚤的单一毒性.有机物的毒性大小为:间氯苯酚(-lgV_(LC50)=4.43)间硝基苯酚(-lgV_(LC50)=3.60).在测定重金属单一毒性(-lgV_(LC50)=5.73)的基础上,分别测定了二元有机-无机复合体系(重金属铜以其单一毒性0.2倍、0.5倍和0.8倍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与间氯苯酚和间硝基苯酚混合)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并采用毒性单位法(TU)和相加指数法(AI)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两种苯酚类化合物与铜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当铜浓度一定时,铜-间氯苯酚混合物对大型蚤的拮抗作用强于铜-间硝基苯酚混合物的拮抗作用;当铜与两种苯酚类化合物以1∶1的毒性单位混合时拮抗作用最强(毒性单位法的M值分别为3.01和1.88),原因可能是此种混合体系中有机物和无机物产生了较多的络合物,减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苯胺与6种取代苯胺对发光菌和大型蚤的单一毒性及其毒性单位比为1∶4,1∶1,和4∶1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苯胺与取代苯胺的二元混合物在3种配比下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而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则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到10种单一化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以及12组混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2-氯苯酚与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以混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Pmix)和前沿轨道能距(ΔEmix)为结构描述符,建立了联合毒性效应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脂溶性和反应性越强,混合物联合毒性越大,所得的模型对2-氯苯酚与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Cd;Pb和As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光菌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d,Pb,As元素分别进行了单一元素毒性和等比混合法联合毒性试验,并比较预期EC50和实测EC50,由毒性加强指数来评价联合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单一元素Cd,Pb,As的EC50值分别为2.411,1.668,0.463 mg/L.它们的毒性强弱顺序为As>Pb>Cd.当Cd,Pb两种元素联合作用时,其EC50值为0.293 mg/L,预期EC50和实测EC50比值为6.7,表现为协同作用.当Cd,Pb,As三种元素同时作用时,预期EC50和实测EC50比值为1.3,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杭州市和睦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污染指数法和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以高Zn、高Ni含量和高Cu、Cr含量为主要特征;季节分布特征上以7月和1月的高Cu、Zn、Cr、Ni含量为主要特征;单项污染指数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中Cu、Zn、Cr、Ni在不同季节呈现一定的中、轻度单项污染,且以7月和1月的污染更甚,故应关注和睦湿地不同样点沉积物中Cu、Zn、Cr、Ni的季节性污染防控工作;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各样点在不同季节呈现中、轻度综合污染.Hakanson潜在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I)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均达轻微风险等级,Hakanson潜在单项生态风险评价指数(Er)则表明,和睦湿地沉积物中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u与Cr ,故应重视和睦湿地沉积物重金属中Cu、Cr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研究在生态环境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潘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Pb^2+和Zn^2+三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单一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大型溢的毒性大小顺序为Cu^2+〉Pb^2+〉Zn^2+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Zn^2+、Cu^2+-Ph^2+和Cu^2+-Pb^2+-Zn^2+三组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Ph^2+-Zn^2+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联合毒性与毒物的组合有关,与毒物配比和暴露时间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对成蛙给药的新方式。方法采用90日龄虎纹蛙(Ranarugulosa)成蛙为实验动物,人工灌胃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菌剂的饲料,实验分组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剂量组,其剂量分别为1000、2150、4640、10000和21500mg/kg,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有5只成蛙,通过计算农药的LD,。及14d的体质量增加,评价采用灌胃给药开展成蛙急性毒性实验的可行性。结果人工灌胃饲料可使虎纹蛙获得营养支持,使其体质量增加;通过强饲添加不同剂量的Bt菌剂饲料,可以引起成蛙不同的毒性反应及不同的死亡率,且死亡率随Bt剂量增加而增大。Bt菌剂的LD,。为6691mg/kg,95%的置信区间为(5564,8329)mg/kg。结论对成蛙可以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或者补给营养,以进行成蛙相关的毒性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土壤质量环境标准为背景值,选取、分析贵阳市金阳、乌当等地鱼腥草种植区土壤中的Pb、Cd、Hg、As Cu、Zn的含量特征,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采样点内以Zn的平均含量最高(120.96mg·kg-1),Hg的平均含量最低(0.23mg·kg-1);Zn与Hg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说明Zn与Hg来源相同的可能性较大;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与Haka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对土壤的污染评价略有差别,其中,南明区的污染级别为轻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08,白云区为中度生态危害程度,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113.65,产生最大生态危害的是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