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金缕梅亚科部分植物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区(含58S)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金缕梅亚科是单系类群;金缕梅族为多系类群,木属是本研究中金缕梅亚科内分化最早的一支,而金缕梅属与弗特吉族关系密切;蚊母树族、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单系分支,支持蚊母树族与弗特吉族合并;秀柱花属是牛鼻栓属的姐妹群,支持将牛鼻栓属并入秀柱花族  相似文献   

2.
测定和分析了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菜果亚科等各亚科代表属的核糖体DNAITS区和58S编码区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植物形成1个单系类群[含壳菜果属(Mytilaria)和山桐材属(Chunia)],支持壳菜果亚科作为1个独立的亚科.本研究所得到的ITS数据表明马蹄荷亚科(Exbucklandioideae)与红花荷亚科(Rhodoleioideae),金缕梅亚科(Hamamelidioideae)与双花木亚科(Disanthoideae)分别为姐妹群关系(其自展数据支持率各为95%和58%).分子系统树还表明,测得的所有金缕梅科植物形成一单系类群(其自展数据支持率为99%),枫香亚科(Liquidambaroideae)为该科最基础的1个分支.这结果与1997年所得到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缕梅科12属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木材解剖学方法,对我国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5个亚科12属14种植物,进行了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科中最原始的是金缕梅亚科(Hamamelidaceae)的榴木属;最进化的是同亚科的蚊母树属和水丝梨属。这说明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之间的进化程度并不一致。其它4个亚科中的7个属,进化程度处于榴木属和蚊母树属、水丝梨属之间。壳菜果和枫香树这两个亚科内,各自的属间进化程度较为一致。马蹄荷亚科与红花荷亚科均各只有一个属,它们的进化程度相对于金缕梅亚科的3个属来说,较为居中,且彼此也很相近。总的来说,除了金缕梅亚科内部各属进化程度差异较大以外,剩下的4个亚科进化程度都较为接近。在同一亚科内,属间木材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测定和分析了金缕科壳菜果亚科等各亚科代表属的核糖体DNAITS区和5.82S编码区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壳菜果亚科(Mytilarilideae)植物形成1个单系类群「含壳菜果属(Mytilaria)和山桐材属9Chunia)」,支持壳菜果亚科作为1个独立的亚科。本研究所得到的ITS数据表明马蹄荷亚科(Exbucklandioideae)与红花荷亚科(Rhodoleioidea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髯药草属的系统位置和地理分布;指出了该属的系统地位;从该属花药具髯毛这一特征,论证了黄芩立科、锥花亚科和野芝麻亚科之间的联系;该属与假糙苏属关系密切,与野芝麻属也很接近,是野芝麻亚族内一个与铃子香亚族有较多联系的属。该属现有2种,分布于浙、皖2省,安徽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次生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6.
姜族是姜科中最大的族,包括25个属,与舞花姜族共同组成姜亚科.本研究应用ITS,matK片段,通过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Bayesian推断(Bayesian Inference)、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对获得的序列进行联合矩阵分析,构建基因树,对姜族与舞花姜族之间的关系及族内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系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①姜亚科为单系类群.②Distichochlamys与Scaphochlamys、象牙参属与距药姜属、直唇姜属与喙花姜属是姐妹类群.③姜花属、象牙参属、山奈属、姜属是单系类群.④姜黄属与Paracautleya,Smitha-tris,Hitchenia形成并系类群.⑤凹唇姜属与拟姜黄属成并系类群.ITS和matK片段对姜族内部深分支系统关系的解决力尚有不足,建议今后寻找新的分子标记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摇蚊科隶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现行分为11亚科.本文整理了常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在摇蚊科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摇蚊科中的9亚科(不含智利摇蚊亚科和乌桑巴摇蚊亚科),除前寡角摇蚊亚科外,其余均为单系;直突摇蚊亚科与摇蚊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寡脉摇蚊亚科与长足摇蚊亚科为姊妹群.在摇蚊亚科中,摇蚊族(Chironomini)、长跗摇蚊族(Tanytarsini)都是单系群.常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18SrDNA和28SrDNA适合研究从界到科所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于部分类群可以进行属间分析;CAD基因能较好地解决从亚科到属之间各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ITS和EF-1α可以解决种或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COⅠ和COⅡ适合研究属、种及种以下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但不能很好地解决较高的阶元如族间、亚科以及科的系统发育关系;16SrDNA适用于种、属阶元水平的系统学研究,但不适用于种内;Cytb适合研究种内到种间甚至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8.
测定23种摇蚊亚科摇蚊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25种该亚科摇蚊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摇蚊亚科物种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运用MEGA5.1构建的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系统发育树表明:多足摇蚊属复合体中的斑摇蚊属、倒毛摇蚊属、内摇蚊属、明摇蚊属聚在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狭摇蚊属单独聚为一支;长跗摇蚊属群中的大部分属的亲缘关系也较近;哈摇蚊属群仅有部分属聚在一起,均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夹竹桃科属间关系的形态学数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夹竹桃科46属为分类运算单位,取用24项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及编码,选用相关系数以WPGMA法聚类,并作出树系图,结果表明:①夹竹桃科分为二亚科:鸡蛋花亚科和夹竹桃亚科为宜。②不能作出明显的族的等级划分线,但少部分来源于同一族的属仍较亲缘地聚在一起;大部分来源于同族的属并不总是亲缘地聚在一起,而是与其它族的各属混聚。③止泻木属应归属于夹竹桃亚科,而非象Pichon、Schumann和Markgr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标本500余号,经鉴定共有6亚科,39属,93种。本文对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切叶蚁亚科、蚁亚科、猛蚁亚科和臭蚁亚科为该地区的优势亚科;在世界蚁科昆虫区系共有18个分布型,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共有15个分布型。弄岗蚁科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以华南区种类占优势,且与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4区蚁科昆虫种类的关系密切。此外,还分别与云南、湖南、四川、陕西及西北地区的蚁科昆虫区系组成,以及邻近地区其他昆虫区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9种拟步甲16S rDNA部分序列及其亲缘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9种拟步甲的16S rDNA部分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1种步甲的基因序列作同源性比较,计算其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35 bp的序列中,A+T约占74.4%,颠换(transversion)取代的速率大于转换(transition)取代的速率,其中27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结果表明:属内种间的碱基序列差异范围为3.4%~6.2%;族内属间为9.4%~11.0%;科内族间为10.8%~17.7%;科与科间的差异达到46.7%~50.3%.分子系统树表明:拟步甲科为一单系群,其中琵甲族较为进化,漠甲族与漠王族相对原始;琵甲族与土甲族的亲缘关系较近;漠甲族、漠王族与鳖甲族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结果与传统的分类观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16S rRNA和POMC基因部分序列研究了中国北方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利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进行对位排列后,长度为1148bp,内群变异位点259,简约位点110.利用MP法、ML法和BI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林蛙属物种构成单系群,其中东北种群聚为一支,中国林蛙聚为一支,支持东北林蛙为有效物种.桓仁林蛙和核型为2n=26的林蛙属物种聚为一支,因此不支持核型为2n=24的林蛙形成单系群.桓仁林蛙、昆嵛林蛙、黑龙江林蛙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8族拟步甲科昆虫中各选择1种,解剖其成虫口器并描述形态特征和绘图,进而对各部分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共有特征和区别特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大理古代白子国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争议颇多。根据对诸多史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白子国是西汉到唐初建立的,以大理弥渡白崖为中心,以白崖张氏酋长为首的部落联盟。宾居部落是这个部落联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白羊村部落的后代迁移而来,为白族族源为土著说提供了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7.
豆科黄华族植物系统演化的解剖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China isolate HB of pseudorabies virus(PRV) was confirmed and g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amplifying and sequencing of partial UL34, a conservative gene involved in the egress of nucleocapsids from the nucleus,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 of UL34 of PRV HB isolate is composed of 786 nucleotides, which encoded 262 amino acids. In addition, a potential transmembrane domain(241-260 aa) and 11 potential phosphorylation site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UL34 of PRV HB isolate. Multiple amino acids alignment indicated that UL34 proteins of PRV strain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origins were highly conservative, but some mutations were also fou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UL34 protein indicated that PRV HB strain was evolutionarily distinct from other recent China strains sequenced so far, forming a single clade within the phylogeny. Moreover, PRV HB isolate had clos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ith Bo HV-1 and Bo HV-5 within the Alphaherpesvirinae.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V strains were in the progress of evolution. This study has expanded the knowledge of genetic profiles of PRV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