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强调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因而是受动的存在物”。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劳动对土地环境破坏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人对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思想,而这一调整和控制的指导原则,就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人类本性”。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深厚的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强调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并且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因而是受动的存在物“.通过对资本主义农业劳动对土地环境破坏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人对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进行调整和控制“的思想,而这一调整和控制的指导原则,就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人类本性“.从中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深厚的环境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的价值目标应当是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和自然的和谐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上 ,要从不顾自然的人类发展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传统发展观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故而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向全球宣告:地球环境的恶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一自然失调造成的,是人“错”的位的恶果,因此摆正人和自然的位置,追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了全人类根本的大事。 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 ——探索人与自然关系 从古人类的研究中可知,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已经有400万年历史了。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之后,人与自然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英国土壤学家威廉·配弟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类又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尊重自然,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始终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下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的特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践观和精确的预见性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顿指出马克思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有意识的生产改造型劳动,而忽视了人的活动是受不可操纵的自然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通过提出对自然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理解,将劳动过程划分为生产改造型劳动过程和生态制约型的劳动过程,主张以“适应自然”代替“改造自然”,认为“改造技术”是提倡不断超越自然的极限,而“适应技术”才是不断适应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相似文献   

8.
纪占武 《科技信息》2011,(19):I0067-I006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在劳动分工中相应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全新的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是为其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运动服务的,他们总的立论取向是把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的和解纳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解决,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和解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而不是统一在环境法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调整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关系方面,法永远也不能超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当今世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资本的贪婪造成的。体现资本意志的国家及其立法者,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反对资本的掠夺意志。  相似文献   

10.
孙青 《科技信息》2007,(4):220-220,74
自然,指人类之外的各种自然物,包括“劳动产品中扣除了各种有用劳动后还剩下的‘物’,它们是某种不依赖人的、天然的东西。”在这里,自然既可指自然界,也可指自然界的各部分或各种构成要素,例如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眼下,自然正日益遭到严重破坏,人们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应遵循协调共生、适度发展、伦理道德的原则,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克服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基础上,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科学、酏面、深刻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辩证统一的观点,即劳动实践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与之相对立;以实践为“中介”,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实中活动使统一的自界分化为“人化的自然”和“天然的自然”,并且推动“天然的自然”不断向“人化的自然”转化等思想。正确理和掌握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古今中外,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思潮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种种观点,思想和为我们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使人同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思想,人的责任与日俱增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体现,异化劳动使人的本质丧失,共产主义运动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复归,使人重新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人的社会性、实践性本质得以恢复。这为人的责任归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今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责任的界定和切实履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涵,强调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目的与发展手段的统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即"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通过教育等活动来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或手段。我国广大的民族地区受传统的发展观影响相对较小,因而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尚未遭受较大的损害;通过民族教育目标的调适和民族教育课程的改革,形成以人为本的生存方式,使民族聚居地区在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及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避开传统发展观那种对生态"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 ,从而保证我国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社会是过渡型的和谐社会。他们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依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社会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为最终本质要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构筑其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并为人类真正幸福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探寻科学的实践路径,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社会和谐观,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社会和谐的中心思想,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指明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说明和谐社会具有自由、公正的本质向度。而自由和公正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精神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深刻总结了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遗产,把自然界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又不同于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界关系问题上深刻阐述了下列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实践是联结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纽带;社会性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般性质;异化的扬弃是人与自然界和谐关系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