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多元文化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已成为有效跨文化交际的潜在障碍。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以期能培养学生正确全面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价值观,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2.
邢丽莎  魏耀章 《科技信息》2012,(33):294-294
针对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失语现象展开讨论,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并论证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艳荣 《科技信息》2011,(29):I0006-I0006
大学英语教育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过度导入使之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缺陷,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性,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改变现状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孙宇 《科技信息》2013,(2):26-26
当前英语教学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增加中国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加强研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提高教师跨文化交流的素质,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成功,从而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5.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旅游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向世界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鉴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增加和改革中国文化教学和测试内容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修养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即本族语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在大纲制订、英语教材编写、教学实践和测试环节中适当注重中华文化的导入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将有助于克服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7.
卜霄艳 《科技资讯》2007,(22):153-154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然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严重欠缺,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中国英语"概念,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观,以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功地传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闫玲 《科技信息》2012,(22):147-147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英语不断丰富发展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跨文化交际中提高文化传输的双向性为切入点,结合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及特点,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政治经济文化;缓解中国文化的失声和失语现象;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要求并推动中国英语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文典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英译无疑是让世界其他民族了解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积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典籍英译可以一方面提高文化素质,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相似文献   

10.
警惕“中国文化失语症”下的汉英文化交际“单行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基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文化作为目的语文化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许多中国人却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本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明显。这就使得汉英文化交际这条本应来往通畅的道路,成为了一条"单行道"。这无疑是汉英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是跨文化交际中应该警惕的。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创作中喜欢用"三"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道家的宇宙模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从尚"三"特征出发,探讨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挖掘沈从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1978—1991年,宁波的文化事业在拨乱反正中复苏,并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形势;1992—1999年,宁波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以创新的思路、创业的胸襟建设港城文化,在宁波文化类型由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的探索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2000年以来,宁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大市”。回顾改革开放30年宁波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化是改革开放30年宁波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吩傲"流传在富宁县田篷镇上农村民委的几个"布傲"村寨。调查组在对"吩傲"进行田野调查时,认识了纯朴独特的傲人习俗,聆听了古朴淳厚的傲人民歌,看到了承载"布傲"文化精华的傲人歌书,接触了一个维系"吩傲"命运的83岁老人,感受到了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不经意间却发现"吩傲"已经濒临失传,即将销声匿迹。作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对"吩傲"的广泛关注,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传承、保护和培育"吩傲"这朵艳丽的壮族民间传统文化之花。  相似文献   

14.
彭匈散文的幽默特色表现为一种学者高层次品味的“雅”和天性温厚所体现出来的浑然本色。这种“雅”“趣”兼具的美,受惠于梁实秋幽默散文学者加绅士的雅隽风格和丰子恺幽默散文的率真品质。在当下消费文化泛滥,插科打诨的庸俗笑话横行的语境中,其散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移民社会融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文章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分析,认为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总体融入水平还不高,还需政府、社会以及移民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这样,移民才能从"二元社区"完全过渡到"敦睦他者",逐步走向"同质认同"。  相似文献   

16.
“道”始终是在中日两国的哲学史上本土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中国的“道教”还是日本的“神道教”.都对文化文学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中日古典戏剧中对“道”的体现却不尽相同:中国以“道化度脱”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成为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其戏剧中潜藏着的“真实物哀”的美学意境。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是中日戏剧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魏源从林则徐的《四洲志》中看到了世界的辽阔,从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上认识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势,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意识到了文化改良的必要性。魏源坚持"睁眼看世界"的立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主动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是对跨文化理念的自觉运用和实践,对近现代文化探索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谈论中国的文化传统,常常使人陷入一个悖论环境。但是若对这个问题加以变焦处理,可以看出不同侧面:从虚实分,西方文化其用在“实”,中国文化其用在“虚”;在某个历史阶段,西方文化其优在“先”,中国文化其优在“后”;从“段位”看,西方文化段位在“中端”,中国文化段位在“高低两端”。在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今天,物质进步与我们的精神气质显得有些不相称,这是我们追讨传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饮食传统彪炳于世,“品味”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体体验,然而,学术界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和身体经验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文章以民族志范式对我国饮食的“味道一品味”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反哺”表述,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公平是学前教育“普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自然不能忽略对其文化层面的考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及文化特征塑造了儿童所特有的文化,包括儿童群体文化和儿童个体文化.必须通过关注儿童文化来促进学前教育的文化公平,进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