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司马迂的《史记》是一部光耀千古的伟大著作,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史记》中记载的不少故事,历史事件被人们概括和提炼成成语,作品原句中不少的精采词语也往往被人们引用成成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沿用不衰。源于《史记》的成语倒底有多少,还没有人作过确切的统计。但笔者  相似文献   

2.
试论张舜徽的文献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认为文献的含义,包括典籍与学者的言论,因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张舜徽认为,文献工作者还应努力撰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以方便读者。他所著《中国文献学》一书,是我国现代文献学的奠基作,而其力作《中华人民通史》,则是一部体例独特、通俗易懂的通史新著。  相似文献   

3.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支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连续分三次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百行章》自宋代以后便已失传。敦煌文献被发现后,《百行章》得以重现于世。《百行章》作为一部优秀的蒙书,在文献学、语言学、俗文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百行章》的研究在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未来还应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郑樵(1104一1162)字渔仲,号夹,自称西溪遗民,福建路兴军兴化(今莆田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个有贡献的文献学家、目录学家。他的“会通”观点不仅贯穿他的史学著作,也体现在他的图书文献分类体系中。《通志》中的《校徽略》、《艺文略》、《图谱略》系统地反映了郑推研究图书文献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校做略》从理论上阐明了他在文献收集、分类编目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艺文略》和《图谱略》,则是他理论的具体贯彻和应用。本文试从图书文献、分类编目两方面来阐述郑樵对图书文献学的贡献。一、对图书文微理论的贡田…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韵 《科技信息》2011,(23):38-38,82
胡应麟是明中叶一位有着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学者,文学、史学、目录学、文献学,无不涉及。其中,《诗薮》是他用力最勤,影响也最大的一部著作,是他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胡氏整个学术研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薮》的著述在很多方面无疑受到其他学术研究方法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影响,《诗薮》才有了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体例结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史学的鸿篇巨制中,只要一提起纪传体,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一提起史学评论来,就会想到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同样,只要一提起政书来,人们也必然联想起杜佑的《通典》来。《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又称《政  相似文献   

9.
《货殖列传》址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中的一个名篇,也是我国史学思想上珍贵的遗产。这篇文章通过大量事例,论述了当时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经济政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促进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集韵》征引文献材料异常广博,具有极高的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的价值。以《集韵》训释中明确征引有“汉书”书名的韵字为研究对象,共梳理出62条记录,一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疏证。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对《集韵》明确征引其他文献材料的研究,分析、总结并得出了《集韵》明确征引文献材料的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沙畹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汉学研究大师,他曾二次来到中国,二次登上泰山,翻译《史记·封禅书》,他撰写的《泰山》一书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泰山信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还对泰山石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而下,考论甚详,尤以余嘉锡用力最勤,但仍有未尽完善。为辨章源流,文中又对当时史书编撰的概貌一一加以厘辨、订补,使之更为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14.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是一部以韵书体例集录篆体和古文的集大成之著。该书版本为《宛委别藏》影摹旧钞本及其影印本,其他版本未见。该书不足、失误较多。现根据《永乐大典》、《集韵》和《古老子》碑对其进行整理和校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空前丰富,人们的思想也跟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已像古董一样被人们忽略、漠视甚至遗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文化良知、有道德操守、有担当精神的文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传统文化、历史记忆而深情呼唤。《金石记》的作者马玉琛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身怀文化忧患意识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8.
周梦江先生((叶适与永嘉学派》一书,从史学、哲学及其他方面评价叶适与永嘉学派。评介者冈元司先生认为“本书对于提携后学者研究永嘉学派来说,它毫无疑问占据着必读的领先研究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从引用形式上来分析,《史记》中的引用修辞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从文学方面来探讨,《史记》中的引用修辞,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和抒情性,更使论据坚实有力,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0.
《古事记》与《崇搬图》是采用东巴文书写的在纳西族流传的两部重要文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文字的使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的角度对两部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探究它们产生时代的先后,进而展示文字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为原始文字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些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