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音乐在艺术创作中受到了重压。在"极左"思潮主导的特殊年代,形成了单一的音乐创作发展空间,音乐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夹缝中顽强生存的作曲家依然成功地应用样板戏、各类歌曲以及民族民间乐器,改编成独具匠心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2.
"多的是"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的不同分布位置反映了不同的语法属性,且各有其历史来源,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受到了"有的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19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文化秩序、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巨大变革的影响,王尔德的社会讽刺喜剧《理想丈夫》在继承了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特征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喜剧美学的"丑本位"、"非理性"和"荒诞化"、"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神话热"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文艺论坛上形成高潮的世界性现象.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开始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中国文学范围内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受到"神话热"的影响.穆罕默德·巴格拉西是在维吾尔族文学中第一次开创了这种创作方式、也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的代表性作家.本文主要探讨了巴格拉西各小说当中的神话成份、神话意识,并指出了作者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把关人理论"详细分析了西方媒体的"中国博克门"丑闻事件的产生原因和背景,指出西方媒体的把关行为事实上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和立场的影响,从而在很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章、作品的翻译不是单一的语言转变,会受到背景、文化以及译者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安德烈·勒菲弗尔作为"文化转向"的发起人之一,提出了"操纵理论",也被称之为"改写",意指译者对于原作进行"加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文本改写,同时译者会受到意识形态以及主观诗学两方面的限制,即译文受到"操纵";还提出翻译中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以李继宏中译版本《追风筝的人》分析译文中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帝庙独特的建筑文化,受到了"儒学"、"道家"自然之美思想、巫楚文化思想和"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思想的影响。其表现形式,继承了巴蜀地区古老的穿斗式结构做法。"严谨而不夸张,浪漫而不娇情"的建筑特征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使"天、地、人"三大要素在感性与理性中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戏剧观念经历了由"戏"到"曲",再到"戏"、"曲"、"文"的结合,再到"剧"的演化。黄梅戏作为传统戏曲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不免地受到剧化观念的影响,本文从黄梅戏影视剧和舞台剧两个角度出发,着力阐释黄梅戏剧化的具体形态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巧芬 《科技资讯》2012,(25):146-146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大规模建设,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荒漠化,洪涝灾害频繁,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人类生存环境得到了保护和建设才能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好,在景色秀美的地方生存,首先在尽最大力量去保护山、水、植、野生动物,并积极维护其他自然资源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和太阳社主要受前期"拉普"的影响."拉普"在倡导"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在文艺自身规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因此受到批判,被迫做了修正."拉普"对中国左翼文学的积极影响是帮助克服了"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拉普"的解散主要是政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3.
从梅曾亮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八蔽"说出发,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其核心是真实,写景状物要真,思想感情要真,评品作家作品要真,这是他超越桐城派的地方,因为桐城派中人从来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其次,是强调真实地反映现实,干预现实,要有用,要有讽喻教化作用。这一思想也超越了清代前期的诗学思想,清代前期的四大诗歌流派——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大多从艺术上论诗,都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诗歌的真实性,现实性,这可能与梅曾亮所处的嘉、道时期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无关系。再次,是强调艺术规律,如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问题、体势问题。最后是作家的修养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近体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这种形式主义诗歌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五言律诗成熟于南朝齐梁永明年间,但其格律因素的萌芽却在先秦《诗经》时代,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各个时期诗人的努力探索才得以成熟,它表现为言句顿式、联句对式、跨联粘式等方面的律定。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梦阳等人推崇严羽却又大谈“法式”的矛盾现象,说明“诗法”是研习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妙悟”作为一种鉴赏感悟活动,固然有指向独创性的积极意义,而其对于“诗法”论的渗透,导致后期“诗法”论过分注重对格调意趣的感悟式表述,远离了“诗法”本有的创作论主旨。这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诗法”和“妙悟”各有不同的适用方面。而“诗法”对于创作的研习尤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唐五代词坛上,李煜在词史上的突破,与其词中女性化意识的出现密切相关。李煜词中的女性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其词中的女性化视角与女性词的重合与交叠;其词中的女性化情感流露。李煜词中的女性化意识,是他的成长环境使然,也与他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梁宗岱是我国象征诗派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将中西方的"象征"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现在他提出以"整体象征观"去把握诗歌的象征内涵.他的这一诗学理论成为新文学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石,在现代诗歌中也有突出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