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时”和“体”两种语法范畴及其表现形式的比较,得出英语总体上是通过语法手段表现“时”的语言,而汉语则主要是通过语法手段表现“体”范畴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刘浩 《科技信息》2010,(10):I0138-I0138
英语的时、体、态属于传统的语法范畴。但是其含义及功能并非仅限于传统语法中的解释,由于语言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交际的手段之一,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很强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旁指代词按照占据句法位置的情况,可以分成体词性的和加词性的两类。旁指代词不仅句法位置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不一致。旁指代词都可以做定语而且比例颇高,超过了主语、宾语和状语之和,“其他”和“旁的”的比例尤为突出。“其他”、“其余”、“旁的”、“别的”做主语、宾语的比例不高,说明称代功能不占优势,指示功能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类程度副词,是指表示程度高的一组副词。龙岩话里的“”类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三组:一、;二、极、成、好;三、死人。本文分别从语义、分布及功能等方面对这两组词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结果表明:这几组词在语义的轻重和适用的句类上各有特色;在分布上也显示出好些对立的情形;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是高能型的,可以占据较多的句法位置,有的是低能型的,只能占据极少数的句法位置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信息冗余按照其呈现的方式可分为复现型信息冗余和蕴涵型信息冗余。根据英语句子语法性对句中信息冗余的制约程度,信息冗余可分为语法性要求的信息冗余,语法性容许的冗余信息和语法性禁止的信息冗余三大类,从信息冗余出现的句法条件和语用功能看,在一个英语句子的任一管辖范畴内,一个虚词的语法意义与另一个虚词或语法范畴的标记式的语法意义之间不容许存在信息冗余。  相似文献   

7.
英语动词新的语法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拉丁语法模式。该体系提出了英语动词有现在和过去两种“时”的形式 ,同时还有进行和完成两种“体”。“时”和“体”是两个独立存在的语法范畴。新体系还认为英语并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的动词形式 ,然而这两者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词类划分标准上,张斌的语法功能是唯一的标准的观点不曾改变,但对"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从"词与词的结合能力就是功能",词在句中的职位只起辅助作用,到"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从质疑"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边"到"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连属功能",把功能的解释从句法层面拓展到语用层面;从反思"词汇语法范畴",到提出"意义是基础、功能是标准"。张斌先生的研究在经历了继承、吸收的过程后,最终在理论上、方法上和实际运用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了汉语词类划分标准理论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借鉴传统语法理论探讨否定词“不”在句法否定中的位置。“不”可以作为否定短语NegP的中心语,而其可能带有的情态意义使其更可能处于C中。对“不”的句法地位描写的过程体现了语法研究中语法与语义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理论互为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英语命令、建议式虚拟语气与祈使句的间接引语在语法特征上的相似,其语法范畴相对模糊。在语用框架内从礼貌原则、指示语理论和语用现象语法化3个层面上解读命令、建议式虚拟语气,证明其独立存在的合理性。指出命令、建议式虚拟语气与祈使句的间接引语存在着时态和语用意义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的“进行”和“加以”都是最典型的形式动词,两者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可以互换。但是,两个词语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有着不同路径,历时演变的迥异导致了共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差异,尤其体现在两者对宾语和修饰语的限制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时候"与"时间"是命名时间范畴的同义词,在一定的语义和语法基础上,可以实现互换;但二者的互换使用具有不对等性。不能互换的原因在于:语义角度,词义上、语义功能上的不对等;语法角度,句法功能和句法搭配的不对等;语值角度,表意上、语体上和修辞上的价值不对等。  相似文献   

13.
莲花方言是赣方言吉莲片的分支,其语法比较复杂多变,突出表现在表示语气、时态、行为方式的助词、副词、语气词异常丰富,且多为身兼数职,表达了极其详尽的语法意义,本文撷其中一个"来"字,分析了它在此方言中的八种用法及语法功能,分别从其不同的句法功能阐述其句法特点及其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相似文献   

15.
试论被动化转换的语义差异邵伟国,许小平根据乔姆斯基的语法纲领,“凡是一种语言,其语法都包括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纯然是传译性的,对于句子结构的递归生成,这两部分毫无作用。句法部分由基础和转换部分构成.基础又由范畴次部分和词汇...  相似文献   

16.
英语动词新的词法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拉丁语法模式。该体系提出了英语动词有现在和过去两种“时”的形式,同时还有进行和完成两种“体”。“时”和“体”是两个独立存在的语法范畴。新体系还认为英语并不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的动词形式,然而这两者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复"是中古时期产生的一个词尾,词尾"复"是在与"又"同义连用共同做状语的句法环境中产生的,"又复"高频共现、逐步凝合,在发展过程中"又"吞噬了"复"的语法功能,"复"意义脱落虚化为词尾。"又""复"同义连用时,它们的语法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在排列顺序上"复"位于"又"之后,"复"的后置性是其虚化为副词词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要不要讲范畴?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和句法结构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引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和讨论,它们几乎成了汉语语言学中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面固然有着某种历史上的客观原因,但不少语言学圈子里的人们囿于现成的语言理论,不敢越传统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史上“果”既是副词也是连词。副词“果”历经了“树木所结的果实(名词)——实行、实现(动词)——果真、果然,最后、终于,究竟、到底(副词)”的演变轨迹。连词“果”则沿着“果真、果然(语气副词)——如果真的(连词)”的轨迹虚化演变。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的影响等是“果”语法化的主要动因,重新分析等是“果”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