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经验势研究了Lun(n=2~36)团簇的基态结构.分析了Lun(n=2~36)团簇的基态结构随尺寸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团簇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结合能和总结合能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增大.以总结合能的二阶差分为判据,Lun(n=2~36)团簇的幻数是4,7,13,19,23,26,29,32,34.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了(CdS)。团簇的基态结构、结合能及能隙随尺寸的变化关系,指出n=6,12是(cds)。团簇的幻数,原因在于该团簇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和能隙。另一方面,通过对其基态结构的分析发现n=6,12时该团簇有较高的对称性,形成一个稳定的笼型结构,有利于稳定性的加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为我们提供微观世界的信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简单金属小团簇Aln(n=2~7)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旋极化的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原理方法,对简单金属铝的小团簇Aln(n=2~7)的结构特性和磁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团簇的结合能随着团簇中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虽然Al是简单金属,但是其小团簇Aln(n=2~7)具有磁性,磁矩在1 μB和2 μB间变化;通过能级图分析了Aln团簇磁矩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分析了Aln团簇的磁矩、结合能、能量的一阶和二阶差分随原子数n的变化,讨论了最稳定团簇Al5的电子结构和电荷密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踢球全局优化模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Ptλn(2≤n≤9,λ=0,-1)团簇的几何结构等微观性质,以及这些性质随着团簇尺寸变化的关系与演化规律.通过对计算结果理论的分析发现:中性与阴性团簇的基态构型在所研究的尺寸范围内更倾向于具有低对称性的三维立体结构;体系的平均结合能均随着铂金原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阴性团簇平均结合能比相应的中性大;所有电荷态下团簇的离解能、二阶拆分能都随着铂金原子个数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奇偶交替现象.结果表明:阴性的奇数团簇的稳定性要强于与之相邻的偶数团簇的稳定性;相反,中性团簇下偶数团簇的稳定性比奇数团簇强.  相似文献   

5.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NaB5Hn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Δ2E)和能隙(Eg)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原子数的增加,NaB5Hn团簇的结构由平面转变为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当氢原子数小于4时,簇的结构为平面构型,其他所有的团簇都是三维立体结构;NaB5Hn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和能隙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和"幻数"效应;NaB5H8,NaB5H12,NaB5H 18和NaB5H20团簇稳定性大于NaB5Hn中的其他团簇,为NaB5Hn团簇中最稳定的几种团簇.  相似文献   

6.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NaB5Hn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2E)和能隙(Eg)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原子数的增加,NaB5Hn团簇的结构由平面转变为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当氢原子数小于4时,簇的结构为平面构型,其他所有的团簇都是三维立体结构;NaB5Hn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差分能和能隙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和"幻数"效应;NaB5H8,NaB5H12,NaB5H18和NaB5H20团簇稳定性大于NaB5Hn中的其他团簇,为NaB5Hn团簇中最稳定的几种团簇。  相似文献   

7.
用遗传算法(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奇数高碳团簇(C51~C59)及相关的含Rh富勒烯团簇的结构进行了计算,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对奇数高碳团簇C51~C59的结构进行搜索,找出其最低能量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B3LYP/3—21G方法对相应的奇数高碳团簇结构进行再优化,利用遗传算法得到了比已报道的能量更低的奇数高碳团簇C51~C59的基态结构,计算所得的奇数高碳团簇具有准笼状类富勒烯结构,其最低能量异构体都含有一个两配位的碳原子,在金属富勒烯C14Rh的结构中,Rh原子取代C55上两配位的碳原子而形成取代型类富勒烯结构。对奇数高碳团簇及含Rh富勒烯团簇的结合能和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还讨论了奇数高碳团簇异构体的结构随能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Hartree-Fock方法对氨水团簇(H2O)n(NH3)m(m n=6)的一些可能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进一步用MP2方法计算了这些优化结构的能量和结合能.通过构型体系能量和结合能的比较,得到了这些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在此基础上还计算了这些团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对(H2O)n(NH3)m团簇体系的结构和性质的进一步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LYP水平上对cunNi(n=1~9)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异构体的总能以及CunNi(n=1~9)团簇的稳定结构,利用团簇的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发现cu,Ni、Cu6Ni、cu8Ni团簇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莫比乌斯反演对势和遗传算法获得了钕团簇NdN(N=3~20)的基态原子结构,给出了钕团簇的对称性,结合能以及最近邻原子间距.计算结果表明,具有Id对称性的Nd13团簇结构上最为稳定,Nd7团簇的对称性比Nd11高,但Nd11在结构上比Nd7更稳定,表明高对称性的团簇并不总是比低对称性的团簇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Cu、Ag、Au在P位掺杂磷烯的几何结构、稳定性、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得到以下结果:几何结构畸变率最大的是Au原子掺杂的磷烯结构,但Cu掺杂磷烯结构的稳定性强于Ag、Au掺杂的磷烯体系;磷烯的能带结构可以通过掺杂Cu、Ag、Au金属原子进行调控;磷烯掺杂体系中都出现了两条杂质能级,一条施主能级和一条受主能级,杂质能级的出现增加了体系的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金、银纳米及Au@Ag、Au-Ag合金复合纳米粒子为基底,研究尼古丁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讨论分子在4种纳米粒子表面的作用方式及可能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分子在金纳米和Au-Ag合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取向相同——垂直吸附,不同的是与金纳米粒子形成了稳定的N-Au键;由于银纳米粒子和Au@Ag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均富含大...  相似文献   

13.
Gold nanoclusters exhibit extraordinary catalytic activities,but the dominating factor is still unclea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s.In this review,we briefly summarized the recent theoretical progress on their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activities.Combining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efforts,the structures of small-sized gold clusters have been explored systematically.Based on the determined structures,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talytic capabilities of small-sized gold clusters(Au_(16)-Au_(35))are studied using CO oxidation asa probe.The preadsorption energies of CO and O_2are foun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atalytic activities,which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clusters'geometries,sizes,and charge distributions.In addition,the presence of water could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activation energy barrier of O_2 dissociation to enhance the clusters'catalyt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Si5原子簇各稳定构型中的一个Si原子,经M(M=Li,Na,K,Mg,Mg,Ca,B,Al)取代后所得到的各种Si4M原子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它们的稳定结构.在所有的Si4M原子簇中,具有C2v对称的三角双锥结构是最稳定的构型,且同一主族金属原子,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Si-M键Mulliken重叠布居数依次减少,键强度依次减弱,键长依次变长;同一周期金属原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Si-M键Mulliken重叠布居数依次增大,键强度依次增强,键长依次变短.与同一主族和同一周期的原子共价半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组合分子动力学方法对Al29团簇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Al29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一系列的亚稳态结构。对这些结构的能量,键长和最高占据态与最低占据态的能量间隔做了讨论。并且得到了基态结构的态密度。  相似文献   

16.
李宝兴  褚巧燕  俞健 《江西科学》2005,23(4):303-307
用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分子动力学(FP-LMTO-MD)方法与单亲基因进化算法相结合,对正离子Si11-3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对于正离子Si11-20团簇,结果与以前报道的相一致,但发现了一些与基态结构几乎一样稳定的同质异构体结构。特别是用上述方法找到了正离子Si21-30团簇的基态结构。尽管这些基态结构很可能与中性团簇的不同,但是它们大部分与中性团簇一样含有三帽三棱柱(TTP)子单元结构。当n〈25时,正离子团簇的长形结构比球状结构稳定,当n=25时,致密的球形结构比长形结构稳定,但当n=26和27时,球形结构与长形结构的稳定性发生逆转,而结构真正转化的大小发生在n=28。  相似文献   

17.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BemBn(m=1,2;n=1-4)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优化,得到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最稳定结构的垂直电离势、能隙、平均结合能和成键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大多是平面,团簇中通常是B-B和B-Be共存,极少出现Be-Be。团簇的稳定结构中通常是几个呈负电性的B原子形成一个负电中心,而其它B原子和Be原子通常处在端位,且显正电性。计算得到的BeB4团簇较其它尺寸的团簇稳定。  相似文献   

18.
D001CC强酸性树脂吸附分离金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D001CC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从硫脲浸金液中吸附分离金和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该树脂对硫脲金(Au(Tu)2+ )、硫脲银(Ag(Tu)2+ )配离子(Tu= CS(NH2)2)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Au 为68.8m g/g-Resin,Ag 为99.1m g/g-Resin。负载金银的树脂可分别用NaCN-NaOH 溶液和Na2S2O3 的H3BO3-NaOH 缓冲溶液定量洗脱,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金银分离  相似文献   

19.
遗传算法研究贵金属团簇的基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遗传算法的选择规则中加入配位数分析的方法 ,并应用基于紧束缚模型的二级矩近似势计算得到了含 38、5 5和 75个原子的铜和金团簇的基态结构 .运用共同近邻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两种团簇基态原子排列方式的显著差异 ,并认为由于金原子间作用的短程特性使得含幻数原子数 (N =38、5 5 )的金团簇倾向于无序的内部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Johin-Yvon U-1000型显微拉曼光谱仪对一种新合成的缓蚀剂在金、银溶胶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金、银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这种缓蚀剂以S-Me键倾斜地吸附于金、银溶胶表面,与金、银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单分子膜,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分子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