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20t顶底复吹转炉水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通过测定熔池均匀混合时间长短,确定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最佳位置和供气量。结果是单支底部供气元件偏心布置在炉底耳轴方向0.4D位置,供气量在0.557 ̄0.928m^3/h的复吹熔池均匀混合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2.
用实炉为30t电弧炉,缩尺为1:7的水模型确定了底吹气体流量,喷嘴孔径及孔数,喷嘴布置方式,液体深度对溶液均匀混合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吹气体搅拌能密度增大,溶液均匀混合时间短,二者间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r=kε^-n表示;搅拌能密度相同时,均匀混合时间随喷吹点的增加而缩短,最佳喷吹点为中心圆及电极圆4孔,最佳喷嘴孔径为1.0~1.5mm均匀混合时间随溶液深度的降低而缩短。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幼鳖的能量代谢(I):水中呼吸及其与温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饥饿状态下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在水中的呼吸代谢及其与温度、体重的关系,体重16~150g的幼鳖在水温28℃下的个体氧率R可表示为:1g(R/mL.h^-1)=0.6314g(W/g)-1.0549(W为个体湿重);r=0.91,n=26,P<0.001,这时幼鳖的单位体重耗率V与体重呈加下负相关关系:V=88.1254W^-.3686;r=0.80,n=26,P<0  相似文献   

4.
表面粗糙度对构件疲劳强度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从Forost规律Δσ^ma=C和稳态疲劳门坎关系ΔKth=2Δσ(a)^1/2出发,导出临界粗糙度的凹槽深度R0=C/Δσ^m0和长,短裂纹交界点的深度α^m-22=(ΔKth/2)^2m/C^2。  相似文献   

5.
底吹电弧炉熔池流动状态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底吹电弧炉熔池在中心底吹和内三孔底吹两种布置方式下,气体搅拌熔池水模型的速度场,利用SIMPLEC算法计算两种底吹布置方式下水模型流场,结果表明:内三孔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优于中心布置方式下的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6.
定义于0×[a,b]∈R^n×R的一个领域内的C^r函数F(x,λ)叫沿区间[a,b]是C^0局部平凡的,如果存在局部同胚h:V→V^1,V和V^1是0∈Rn的邻域,使得F(x,a)=F(h(x),b)。本文给出函数F(x,λ)沿[a,b]C^0局部平凡的条件:存在向量场W(x,λ)满足下面条件:1)〈W,gradF〉=0,2)〈W,e〉〈0,3)W(x,λ)满足Lipschitz条件。这一结论推  相似文献   

7.
嘉陵江西河赫眼鳟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鳟属中小型经济鱼类,在筑坝河段生长较快,体长与体重地相关关系为:W=0.013898L^3.0668(r=0.93207);体长和全重生长方程为:Lt=67.2131「1-e^-0.1464(6+0.9925)」,Wt=5590.492「1-e^-0.1464(6+0.9925)」^3.0668;体重生长拐点tr=6.6,拐点体篝为1644.15g,了地方种群间的生长差异,探讨了资源利用状况和  相似文献   

8.
以底吹电弧炉熔池水模型测定底吹5种布置方式下熔池均匀混合时间,指出内3孔布置是混合效果最佳布置方式,并得出其τ∝mε^-n(n≈0.6)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m-β-羟乙基砜硝基苯催化加氢制m-β-羟乙基砜苯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C为催化剂,考察了温度、压力、溶剂、溶剂量、溶液pH值、搅拌速度及反应原料对m-β-羟乙基砜硝基苯催化加氢制,m-β-羟乙基苯胺的影响。表明以自制的w=0.02Pd/C为经剂,经提纯的工厂中间体m-β-羟乙基砜硝基苯为原料,在65℃、3.5MPa、乙醇为溶剂、原料:乙醇:催化剂=1:1:0.05(m/m)、溶液pH值7~8、搅拌速度800r/mih的条件下反应2h,反应得率可达99.7%^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饥饿状态下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在水中的呼吸代谢及其与温度、体重的关系。体重16~150g的幼鳖在水温28℃下的个体耗氧率R可表示为:lg(R/mL·h-1)=0.6314lg(W/g)-1.0549(W为个体湿重);r=0.91,n=26,P<0.001,这时幼鳖的单位体重耗氧率V与体重呈如下负相关关系:V=88.1254W-0.3686;r=0.80,n=26,P<0.001.中华鳖能够正常活动、摄食的温度范围为20~35℃。20,24,26,28,30,32,35℃下30~60g幼鳖水中呼吸耗氧率的变动范围为24.37~31.20mL·k-1·h-1.t检验表明温度对鳖在水中的呼吸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萃取动力学的新方法——气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萃取动力学研究方法-气搅法,该法节约试制,操作方便,通过实例应用证明其研究结果与普通高速搅拌法相似,适合于慢萃取过程的研究,还对搅拌条件进行了探讨,发现通过比较不同搅拌方式对萃取的影响,可以得到一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搅拌方法对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Ti箔在电压为40 V、温度为60℃,超声搅拌或磁力搅拌下质量分数0.25%的NH4F+体积分数2.5%的蒸馏水+乙二醇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以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所制备的样品在空气中经450℃退火3 h。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所制得的样品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磁力搅拌制得的样品表面被严重腐蚀;而超声搅拌下可制备出完整的TiO2纳米管,无腐蚀现象;阳极氧化后的TiO2纳米管为非晶态结构,经退火处理后转变为锐态矿结构。对不同搅拌方式影响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描述大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过程电磁场的三维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不同搅拌电流强度和频率下,磁感应强度与电磁力的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偏心搅拌下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均随搅拌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搅拌电流频率的增大,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弱,而电磁力先增强后减弱,并在2.5 Hz时达到最大值;偏心搅拌时,电磁力在铸坯横截面上仍呈周向分布,但电磁力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都出现了不对称分布,在靠外弧的一侧更大.  相似文献   

14.
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硅耐磨铝合金第二相粗大.严重割裂基体.削弱材料的力学性能的问题.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细化Al-Si-Fe合金组织。结果表明在电磁搅拌过程中,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先共晶相—初晶Si和β-Al5SiFe相尺寸减小.尖角逐渐消失,变得圆整化;同时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共晶Si数量增加,发生破碎尺寸减小.逐渐变为粒状;而且随着电磁搅拌励磁电压的增加,合金宏观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15.
电磁搅拌Al-Si合金宏观组织细化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1-Si合金为例,对电磁搅拌细化宏观凝固组织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电磁搅拌强迫流动增加了液相中形核的同时性及使晶核更加均匀分散在液相中是宏观组织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电磁搅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最近几年来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从电磁搅拌实现方法、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电磁搅拌对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电磁搅拌凝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徐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4):10162-10166
频率搅拌混响室具有节省建造成本、提供更大的测试空间、减少测试时间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混响室,应用前景广阔。计算了给定工作频率下混响室的谐振模式,对频率搅拌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分别采用FEKO建模仿真和试验两种方式,测量工作区域8个顶点位置的场强值,运用IEC61000-4-21中关于场均匀性的评价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场均匀性均符合标准要求,从而验证了频率搅拌混响室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对比仿真,比较了中心工作频率在200 MHz,搅拌带宽分别为6 MHz、10 MHz、20 MHz时场均匀性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带宽增大,场均匀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磁场对高岭土合成4A沸石成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龙岩高岭土合成4A沸石,成胶过程采用磁力搅拌代替机械搅拌,高岭土的利用率可提高20%~30%;产品质量以钙交换能力计,平均达到298mgCaCO3/g干沸石;粒径1μm.并就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电磁搅拌凝固条件下,Al-Si共晶合金凝固组织中初生Si、共晶Si及初生α相的变化规律,表明电磁搅拌强迫流动具有使小平面-非小平面两相的共协生长中小平面相分枝减少的作用及电磁搅拌所产生的液相成分均匀化的作用是初生Si、初生α相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结晶器电磁搅拌在福建三钢炼钢厂5#小方坯连铸机上的应用.理论分析并结合福建三钢的冶炼条件选择结晶器电磁搅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进行优化,实践表明对减轻品种钢的碳偏析以及减少中心疏松和提高产品的低倍质量均有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发挥电磁搅拌在冶金生产中的作用,提出有必要在现有的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基础上增加末端电磁搅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