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译与变译是翻译的一对新范畴。变译应用于实践,构成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述评、译评、译写、阐译、改译、参译、仿作十二种变译方法。本文通过单位、解字、过程视角,以图表形式宏观解构变译,探寻变译十二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此普化变译研究,丰富翻译体系。  相似文献   

2.
变译和全译是一对全新的翻译范畴,变译是相对于全译而言的。在不同文本转换中变译现象比比皆是,在中式文本转换中也不例外。本文在介绍变译和变译理论的同时,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式文本转换中变译的可取性:中式文本的特殊性与其面对的尴尬、变译的原因、变译的主要应用范围和变译事实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黄忠廉先生将翻译活动中的变通手段加以系统地总结归纳,提出了变译理论,虽多加补充,仍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译乃方法论一说表述不当;全译与变译、释与译的界限不清;译者主体性的度缺乏界定。实际上,变译与全译皆为基于原文宗旨和最大化实现传播目的的翻译活动中的两种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业中变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农业文本英语,翻译中变译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变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理念,为农业英语的翻译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将有效促进农业英语的翻译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农业对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詹璐 《科技信息》2013,(35):156-157
变译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它围绕一个关键词"变通"而展开。变译是由黄忠廉教授首次提出的,他还构建了变译理论的基本框架。而译者是变通和变译的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实用文体而言,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与心态,必要情况下译者应对原文进行变译,甚至是浓缩或改动原文的内容,来完成传播信息的目的。而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中的某些翻译方法以及"变译"原则,对实用文体里信息传递的翻译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译者的主体性在运用变译的整个过程也要得到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变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科技文献翻译更为重要。本文对黄忠廉教授近些年提出的变译理论作了简要回顾,而后结合翻译实践探讨变译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阐述了其相对于全译的优越性与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丽 《科技信息》2010,(20):I0166-I0167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提升,中国的饮食文化之地位日渐显著.饮食之窗口--中餐菜单,又因其蕴含厚重民族文化而增其固有的不可译性,为译者翻译增加了难度.本文在肯定其中的不可译性的前提下,分析中餐菜单的命名特点,并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翻译理论为指导,采用其中的摘译、阐译和改译等变译方法,提取餐单翻译中的精髓,以弘扬民族文化,满足外国食客点餐宗旨为己任,从全新的角度对餐单英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以河洛地区旅游文化的汉英翻译为例,分析了旅游翻译中的变译的使用.研究表明变译方法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起到宣传介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平 《科技资讯》2013,(36):208-208
翻译时对原作的语言形式如何处理?是抠紧一些,接近一些,还是灵活一些,大胆一些?根据对语言形式的不同处理方式,早期的翻译分成了死译与活译,直译与意译四种。如今,翻译界又提出了新的翻译范畴:全译与变译。即黄忠廉先生提出的"翻译求似律"。本文旨在浅谈这一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们翻译工作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旅游文本的地道、准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根据旅游翻译的目的和旅游文本的特点,文章探索了变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桂滢 《科技信息》2007,(14):138
翻译目的论是近代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译者才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对整个翻译过程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对口译、新闻编译和儿童文学翻译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验证,在这些特殊翻译领域中,为了达成翻译目的,译者常常采用变译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额外加工。目的论的提出无疑为这些领域的“边缘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理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两重身份:原语读者与译文作者,探讨了在意图、主语、连贯、意境不同的情况下,译者对原文作出的选择性变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翻译日渐成为经济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的翻译原则无法适应广告这种特殊文本的翻译。笔者将从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即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角度出发,探析广告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提出译者应把握广告的目的性原则,通过直译、释译、改译、套译等方法,按照目的语文化的要求来重构广告用语,以激发消费者兴趣、扩大公司影响、促进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4.
功能主义观照下选择中的中国近代译入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飞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1):98-101
本文拟用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主义观来探讨中国近代译入语文言文,白话文及欧化这三种不同的形态,指出这三种不同形态的译入语在翻译中的选择和使用无不受到功能主义翻译观的影响和制约,译者选择和使用适合的译入语语言进行翻译活动是实现其特定的翻译目的一个重要前提,"信"与"不信"不再是首要的翻译标准,体现的是一种纯粹的功能主义观。本文的最后指出了用功能主义翻译观去看待中国近代译入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谈广告语言的科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的翻译是考验翻译工作者对译入语和译出语两事言掌握的深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探讨如何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运用仿拟的技巧,模仿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弥补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意义和风格等方面的损失,提出广告译文必须以目的语消费者为核心,尊重目的语文化。认为语言是广告的核心,优秀的广告语以其精练的句子、独到的修辞及蕴涵丰富的表达打动消费者的心,敦促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仿拟是广告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但是,广告难译,尤其文化内涵丰富的广告语更难译。  相似文献   

19.
鉴于介词在英语及汉语中使用频率及发挥作用的不对称性,导游的讲解词要做到既能忠实于旅游资源的历史真实性,又必须考虑英语游客的审美心理。认识英汉语的这种差异,还要运用变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把这些元素相结合,才能达到满足游客审美的交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
范林夏 《科技信息》2013,(6):239-240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