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新平 《科技信息》2010,(24):167-168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因此,语言的学习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语言学习是我们对母语的学习,第二语言是我们为了某种需要或兴趣而学习的其它国家的语言。近些年来,语言学家曾就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各自不同的理论。本文在介绍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由此指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远利 《科技信息》2007,(8):115-116
英语作为国际文化及学术交流的媒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它的作用也越显重要.师范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讨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的几个重要环节,即不可或缺的正音过程、词汇教学、语法学习和语篇分析与文化背景教学.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交流愈加频繁,交流所用的手段和媒介也日趋多元化。影视作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层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引进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影视作品,使目的语国家更多的了解异域文化,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中心环节,决定着影视作品能否顺利在目的语国家流通并被国家所接受。采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以英国热播的电视剧新福尔摩斯的字幕翻译为例,详细分析影视作品翻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交流日趋国际化,需要人们掌握除母语外的第二种甚至是第三种语言。成人二语学习倍感困难。本文尝试探讨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文化信息输入模式对于成人学习者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告是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交流媒介,广告翻译是一种商业活动,也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主要从文化意象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论述了译入语社会的习俗和读者的审美情趣对广告翻译的成败起着制约作用,提出了文化迎合和文化避让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向敏瑜 《科技信息》2008,(35):251-252
本文介绍了在晚清末期,翻译不仅作为一种文化上交流的方式,更影响颠覆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翻译在中国一悠3000年的历史,是记载中国文化发展的媒介。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为文化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提供了机会,而她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发挥了其显著的作用,甚至改变了中国社会对妇女地位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7.
进口商标的文化意蕴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双霞 《甘肃科技》2004,20(8):195-196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短缺的作用。所以.语际问的翻译便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商标及广告的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流,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及审美价值的差异,决不是逐字逐句地把一种语言切换成另一种语言。它涉及到语言学,社会经济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实践已经证明,成功的商标和广告的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成功的商标和广告不仅回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公司或国家的形象。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商品商标和广告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外加状语在语篇建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语篇衔接手段,能够引导读者与作者一起参与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建构。一个语篇的生成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是他们共同努力从无限的语言资源中做出有限的选择的结果。外加状语使得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有了沟通的渠道,所以它是构成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是语篇命题之间的动态衔接枢纽,对于建构一个衔接连贯自然的语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是以传递中国文化和声音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特色时政术语反映了我国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方针政策,其外宣翻译的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术语规范前后使用的各种英译,同时结合一些热门术语的译法提出:中国特色时政术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语",为达到对外交流的双向平衡,突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异化的翻译策略为主导,用中国英语进行外宣翻译。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应在保留"中国特色"的同时考虑英语的习惯用法,根据时政术语的类型特点以直译为主,辅以注释和释义,全面展示时政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0.
媒介全球化开辟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同时它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内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面对国际传播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应对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媒介全球化大潮中维护自己的信息主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传媒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外语学习者提高中国文化素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娟 《科技资讯》2007,(35):250-250
文化与语言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外语学习者在重视目标语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己对本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本文针对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一些现状提出了若干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母语是相对于其他外国语言或外族语言而言的。二语即除母语之外的语言;二语习得可以第二外语、第三外语甚至第四、五外语的学习,只要是非母语的学习都可称为二语习得。母语是传承本民族语言经过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对外交流的工具。任何一种外来语的引入,都会深深地烙上母语的痕迹,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何借鉴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有益因素,去除其不利因素,提高二语学习能力是笔者写此文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文化现象也是语言现象。死亡委婉语是每一个社会都要面临的问题。通过死亡委婉语的分析可以反映不同社会的文化。中西方社会在宗教、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中西方的死亡委婉语就反映着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原因,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吴勃 《科技信息》2010,(17):J0403-J0404
文化的交流可以使整个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也在对周边的民族进行着影响。与此同时。在交流过程当中的民族之间会形成一个共有的文化财富,并延续发展下去。中华文化之所以会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交流使它逐渐完善并巩固下来。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会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断更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联系十分密切,并且相互交融。丰富和促进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少数民族的文化是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来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来进行互动的,可以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在诸如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这使得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给东西方文化学习与交流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窑切。随着联系的目益加深,中西方文化冲突也逐渐增加。语言交流是交流最主要的形式,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中西方道德观、世界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析,探索中西方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田野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3):79-80,63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使用英语的国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和内涵,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英语应用能力。我国加入WTO以后对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各行业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使得各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参与这种交流的机会增多。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有必要多注重英语背景国家的文化学习。英语的习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英语背景国家的文化现象,教师可利用课文中出现的习语为切入点,有日的地进行英语背景国家的文化,习俗学习。让公共英语的学习多偏重一些文化成分的学习,使英语学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汉语的干扰下产生的、不被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的语言形式。本文从中介语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在中学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指出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暂时且必然的语言现象。同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花卉语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美丽的语言。花卉语作为一种交流情感的工具,部分地承担了交流媒介的作用,广泛使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花卉语言中的隐喻及其象征意义以及它的缘由,以此说明隐喻的使用,有效地增强了花卉语言的表现力,使之简练、贴切、生动、含蓄,从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流。有意义的交流都是在语篇层次上进行的 ,而语篇模式又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 ,在语篇组织方面很不相同。如果用典型的汉语语篇模式去组织英语语篇 ,则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本文从汉英语篇比较的角度探讨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指出学生应超越单纯的字句层次 ,跳出汉语作文的框架限制 ,努力从英语语篇组织的角度去考虑文章 ,以充分地实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