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皓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8):167-169
依法治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校法制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然而,我国的军校法制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军校法制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增强军校法制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而“革命化”的建设目标首当其冲,是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法治专门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理论指导摆在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革命化”与“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相辅相成但是又各具特色。从核心意蕴的角度辨析,“革命化”针对的是思想层面笼统抽象的问题,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针对的是实践中具体操作问题;从实践要求的角度辨析,“革命化”的实践要求是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实践要求则是针对法律职业的管理监督、培训以及保障;从功能机制的角度辨析,“革命化”发挥着思想统领的作用,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是“革命化”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法制教育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就必须从普通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强化法律素质;建立科学的普通高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普通高校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4.
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对于法律进化和普遍守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理念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要求正义信仰的法理念,法治社会的权威是正义的司法,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因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5.
刘波  闫枫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5):110-113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是“依法治国”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德育”作为教育的“五育”之一,自然也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培养和提高德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意义深远.从“法治理念”这一独特视角,从德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两个层面来探讨“法治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6.
西部法治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传统化的影响。西从分析传统诉讼化对法治现代化的消极影响入手,提出在扬弃传统化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治理念,建立道德感召与法律威慑并重的社会运动模式,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措施,加快西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对职业院校改进法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进程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时下职业院校生源素质、法律意识现状及法治教育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期能对提升职业院校法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一个国家以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的,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实施方法和最终的目标、状态及结果的完整的综合体。法治的核心是对于政府强制力行为的约束和限制。法治的本质是法律被贯彻、运用、遵守的一种状态。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社会皆非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付丽梅  何毓敏 《科技信息》2008,(34):229-229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从法学的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呼唤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关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这就意味着,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实现法治化,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以法治规则为先导.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等法学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现阶段,在高等法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培养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两方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刘泳平 《科技信息》2012,(36):123+125-123,125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精英培育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基地,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双重身份,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高校的双重任务,高校法治理念教育和依法治校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众的法律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强调法律的至上性与权威性,这就要求公众要建立对法律的美好情感。公众的法律情感是法治国家的观念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形成。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科学民主的立法制度,强化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利保护功能。通过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法治化的重要尺度。法治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法治意识淡薄。教育是培养法治理念的主要手段,我国正在建构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反映着义务到权利的回归,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进化,其内涵正是法治理念培养之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国家进行全民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和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的关键。普法重在普及法治意识培养法律精神,高职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新见 《科技资讯》2013,(31):232-233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结合法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法治阶梯"教育模式。这个模式把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启蒙、法治信念的培养与法治意识得到实践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能循序渐进,又能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当然,这个模式能否满足当前法治教育的需要,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制观念逐步树立,然而在农民法制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村普法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理念方式存在问题等。加强新农村农民法制教育需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入手,明确教育理念,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符合农民的要求,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8.
法治和人治的争论由来已久,古代西方和中国对法治和人治都有各自的论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理念,也有许多差别,比较中西方关于法治与人治的思想,得出法治内含的平等、正义、自由等社会价值。通过分析法治与人治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吸取其法治精华成分,借鉴人治中的“德治”思想,通过当下发生的几起引人深思的案例,分析德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对现代中国法治进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学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法学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法学课堂。目前的法学课堂存在如下结构性缺陷:教师处于法学课堂的中心位置,讲授是法学课堂的主导形式、讲台位于法学课堂的俯视角度以及知识是法学课堂的优先选择。这些缺陷导致法学课堂师生差异的异质性程度很高,虚化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不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法学课堂的结构性改革建议为:学生回归课堂中心以及学习成为课堂主导形式,座位向上与讲台在下的扇形教室格局,方法优先于知识的课堂选择。矫正后的法学课堂结构有助于实现“一个中心、三项指标”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主治的理念和精神,必然有其内在的文化基础。对人性来源和本质的不同认识,使得东西方走上了“人治”和“法治”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认为人性来源于人的自然本能,因此,对人性的预设就是恶的;而在东方,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都代代相传着“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思维观念,从而导致了对完美人性的极端推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人性本质的重新认识也开始让我们思考“法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