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基本现状,分析了5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状态,展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十多年来,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实施后,要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途径之一便是发展后续产业。通过选取甘肃中部的会宁县和通渭县,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模式之一的劳务输出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守福 《甘肃科技》2007,23(11):240-242,129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效益发挥,对今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民乐县实际,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优势的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是牵涉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政策性极强的工程,是联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认真总结、探索、研究和推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榆阳区十三个乡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退耕还林草实施中的作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论述了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广大退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证明了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大战略决策的科学性、重要性、实效性。对黑龙江省培育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快榆林区域蚕桑业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业作为榆林市的区域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各级结合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如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确保退耕还林地退得下,稳得住,把桑树定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大力发展以桑、草复合水平沟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生态桑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山市基本情况、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情况以及农户后续生计调查情况的深入调查,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发现文山市后续产业存在资金投入困难、后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林产品加工基础薄弱、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对广大退耕农民的有效服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其自然条件和退耕还林的特点,提出文山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相似文献   

9.
《榆林科技》2007,(2):9-11
榆林属全国的优质茧主产区。蚕桑作为传统区域特色产业,为我市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以及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各地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桑园,蚕桑业发展呈现出了可喜局面。为了尽快把榆林建成陕西乃至全国退耕还林后续优质茧丝基地,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浅谈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国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区内生态修复步伐明显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退耕还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林草保存率较低、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等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还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参与退耕还林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初 ,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目前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掀起高潮。我省自 2 0 0 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试点示范工作 ,两年来 ,根据全省东部地区不同的气候和立地条件 ,将浅山、半浅半脑和脑山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区域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模式。1 浅山地区退耕还林营造模式1.1 模式适宜的立地条件。本区域海拔2 10 0— 2 40 0m ,年降雨…  相似文献   

13.
淤地坝建设是我省黄土高原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主要用来拦泥、蓄水、缓洪、淤地等。同时,淤地坝建设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下游耕地,发展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解决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山区交通状况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省黄土高原地区大力推广淤地坝建设,是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学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原理。本文针对四川省生态环境特征,对四川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出了一些生态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选取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以沙地典型区3期遥感数据为本底,研究其近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经过5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研究区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和提高,沙地面积大范围缩小;研究区现以草地为主,镶嵌有林地和耕地,沙地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植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启明  常海清 《科技信息》2009,(20):I0046-I0046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举措。安塞县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林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林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在理论上可用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等3大工程来“圈层”构建。而在实践中则可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林林公园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太原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完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管护经营不善、缺乏强劲后续产业等问题,提出加强退耕还林的管护及发展后续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治理与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重大问题,而发展牧草业是实现生态治理、保护和建设的基础。因此,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战略,大力发展牧草产业,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对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恩施市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必要性,同时对恩施市退耕还林(草)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经济学和生态学效应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恩施市的影响,指出目前恩施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存在着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失调、缺乏完善配套措施、物种单一、重治理、轻管护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