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世人论吸温庭筠为“花间鼻祖”之原因时,多从其数量、题材、风格等角度着眼。但如果就《花间集》的编选目的和文人雅词传统确立这两个向度而言,温词的音乐性与典雅化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原因。也正是这两个重要因素,给《花间集》烙上了雅俗二维复合的历史印记,使得其中既有绮艳典雅之作又有淫糜低俗之词。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关于人类有两种“生产”的论述,是中华“阴阳”观念产生的依据。先秦儒家孔孟未涉及阴阳和兰蕙,至《荀子》之言“兰”,旨在明“礼”。此前屈原视兰蕙为“君子”,其阴阳与之无直接关系。阴阳观念对于《易》学的贡献,落到了道家的身上。发端于《老子》的“道”的阴阳“气”说,经《庄子》的发挥提升以及《易传》的系统深化,遂将“天道”推及于人事,解释大千世界。“阴阳”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和根本法则。《易传》的“阴阳合德”至汉武以后演为“阳为阴纲”,其“原型”(阴阳)的“置换变形”,可以儒家的礼制和人诗中的“兰蕙”为证。此乃以今人的立场,借古人的眼光,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生”《易》理作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倾心之作《秦腔》在学界评议众多。无论是认为作品的叙述过于烦琐,还是认为作品仅仅对上个世纪农村经济变革时期乡村变革的脉象把摸,都未能挖掘出贾平凹流露在作品中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剖析《秦腔》,以期揭示《秦腔》独特的魅力所在,从而得出,《秦腔》通过对农村物质现状和农民精神现状的现实主义刻画。深刻体现了贾平凹对传统的乡土观念和乡土精神的呼唤与告别的双重心态。  相似文献   

4.
崔瑞萍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1):19-21,45
历代人们对潘岳评价不高主要是基于对其“人文不一”的不齿,但并非潘岳的所有作品均有此特点。本文以《关中诗》为例,通过分析作品推演原因:人品低下却有非“谄事”之作;《关中诗》真实反映了作者思想;潘岳之人品低下在当时应如何理解;“人文不一”在潘岳的咏物和非咏物之作中应区别分析,进而得出对潘岳需要重新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屈戌”(一词新《辞源》作“屈戍”,释作:“门窗上的搭扣。”新《辞海》作“屈戌”,释作:“门窗上环纽、搭扣。”两部大型辞书,竟然不同,谁是谁非,实在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一、屈戌、屈膝和屈戍的关系“屈戌”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陆翙的《邺中记》:“石虎作金银纽屈戌屏风。”“屈膝”一词最早见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明周祈在《名义考·物部》中说:“曲须为屈膝。李贺诗:‘屈膝铜铺锁阿甄。’盖门环双曰金铺,单曰屈膝,言如膝之屈也。古《乌栖曲》作‘屈戌’,李商隐作‘屈戍’,皆误。”他认为作“屈戌”误,应该作“屈膝”,因为其意为“如膝之屈也。”那么,“屈膝”该是整体,是后来误作“屈戌”,即“屈戌”是“屈膝”的别体。另外,他说“《乌栖  相似文献   

8.
“书香”最早的由来是因为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人们遂把芸香草夹在书中,对其散发之香称之为“书香”。沈括《梦溪笔谈》记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饲用甜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在上午10时和下午14时分别有两个高峰,且第二高峰低于第一高峰,在中午12时有一低谷,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相对湿度(RH)日变化呈双峰型,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时间与光合速率(Pn)吻合.叶片温度(T1)日变化呈单峰型,高峰出现的时间为上午10时.覆膜饲用甜菜光合速率在第一高峰与对照差别明显,第二高峰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鳖棋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金瓶梅词语》中“鳖棋儿”一词 ,作了别开生面地、具体深入地研究 ,并列图以示之  相似文献   

11.
云南苗族的踩花山已有悠久的历史。踩花山的起源有“战争说”、“求子说”等说法。踩花山既体现了苗族同胞对祖先的缅怀,也反映了苗族同胞对生殖繁衍的追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踩花山已从最初的祭奠祖先或男女交游演变为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共同欢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在充满液体的等底等高的各种异型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相等,但对支承容器的面的压力(不计容器质量)并不相等。这是著名的“流体静力学矛盾”。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得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学上,Freedom of the press是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其基本内涵是新闻自由,然而对它的翻译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Freedom of the press的内涵随媒介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二是Press本身具有多重的词义.本文从社会变迁和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把Freedom of the press译为新闻自由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然而他对于文学鉴赏问题的论述,客观上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要求:文学作品俨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创作必须蕴含创作主体的性情和心灵,作品在外部风貌上要达到“文”与“质”的统一,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文”与“情”的统一和“文”与“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学中经与权的关系,与群己、义利之辩紧密地联系着,是先秦儒家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的儒家思想家对经权关系的阐释不尽相同,但作为先秦儒家整体趋向的则是在强调经即道德原则绝对性的同时,没有否认权变,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在经权关系上,先秦儒家的思路大致预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作为经之本的仁义的普遍制约性的强调,蕴含着导向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理论向度;其二,对权即道德原则相对性的确认,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独断论与权威主义的内在限制.  相似文献   

17.
张金成 《山西科技》2006,(4):109-110
文章介绍了“五王”钻井液的配方优选与现场技术措施。陕北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性强,能满足该区地层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写、比较志丹方言语气副词"该"用于不同句类、句法环境的语法意义,厘定了"该"和"敢"的区别;并结合陕北、山西晋语的情况和"该"的古今义之继承关系,考察了"该"的来源及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新文学史上关于“孝”的一些论争。发现在精英启蒙文化语境和大众伦理道德语境中“孝”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新文学家们强调的是幼者本位,而通俗文学家们则注重的是长者本位,因而发生的论争具有互补性,是现代与传统复杂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决定,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大的省份,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基本掌握了调查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推算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并就我省贫困县(区)的义务教育和下一步全面开展“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