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短讯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育种卫星,预计250公斤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等作物的种子将随卫星遨游太空。育种卫星将是一颗返回式卫星,预计7至10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太空种子”经过筛选后,那些产量高、防病抗旱的“太空种子”将在农村推广。我将发射世界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7,(5):46-47
每天,当仰望太空时,人类都会有新的发现。不过,这些发现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终于,在这样一个人类可以遨游太空的年代,20年前的科幻小说变成了今天的现实,那就是去太空旅游,并且可以在“太空旅馆”住上一周。这个“太空旅馆”源于美国酒店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的梦想,他对太空旅游的前景十分看好。为此,他正在筹备打造宇宙中第一个轨道太空旅馆,并准备在2010年发射到指定的轨道。太空旅馆虽然比不上科幻大片《第五元素》中的豪华级的星际远洋客轮“失落的天堂”号,但是相比现在的太空游价格要划算得多。这种可充气式新型旅馆的最大好处是充气前体积小重量轻,可大大节约发射成本。其用途除了用于满足太空游客的居住外,还可用作太空医疗试验中心。预计这种“超五星级旅馆”将于2015年前后正式面世。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4,(10):62-62
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9月5日,据有关部门消息,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目前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蕃茄”已累计推广了3万余亩,“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20万亩。选育出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之旅,除了进行载人太空飞行之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飞船搭载40克猪的精液在太空停留,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相似文献   

5.
郑国中 《广东科技》2003,(12):41-46
导语: 33年前的4月24日,伴随着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中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3年后的今年10月16日清晨6点23分,伴随着“神舟”五号飞船和宇航员杨利伟在绕地球14图飞行后安全返航,中国又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 一时间,“神舟”五号和“中国的加加林”杨利伟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然而,如果我们避开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乃至世界意义不谈,而将其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来看的话,那么,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4,(1):42-43
前苏联科学家爱把狗送上太空,美国科学家则更热衷于让猴子成为“太空先锋”。不章的是,大多数美国“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实验中魂断九霄。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行研制的太空机器人已慢慢“长大”,日趋“成熟”,正在向国际空间站申请“上岗证”,打算到国际空间站“打工”了。我国的太定机器人取名叫”E先生”(即“EMR”),可它的模样却一点也不像人。瞧他邯怪模怪样,只有两条“腿”,没有躯干,也没有脑袋,倒很像“人”字的一撇一捺。它的线条很明朗,两条“腿”上布满各种导  相似文献   

8.
正A:太空育种是指通过返回式卫星等航天器,将农作物的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中一些特殊的条件,主要是高能射线的轰击,使得种子的基因发生突变,待返回地球后,再经过繁难的培育筛选出良种的育种方法。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如《科学世界》2016年第2期"转基因"专辑所介绍的那样,诱变育种增加了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超声育种中,不同的超声辐射频率对种子生长的影响不同,为了找到最佳辐射频率,采用透射系数对种子模型进行分析。根据球状植物种子结构特点,提出双层球形植物种子模型;利用分层介质理论,推导出超声育种系统中分层介质结构模型的声透射系数的表达式;根据绿豆种子和花生种子的等效特性参数,仿真得出了声透射系数对应的最佳辐射频率分别为240kHz和100kHz,即球状植物种子的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东部时间6月11日,美国将“伽马射线大区域太空望远镜(GLAST)”送入太空。美国的“大型观测台”计划包括“四大天王”.即“哈勃”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斯必泽”红外太空望远镜。其中.“康普顿”因为出现陀螺仪故障,被迫在地面控制下于2000年脱离轨道坠入大海。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设施农业的航天育种中心,也是一个观光好去处。太空种子,非"黑科技"物质。简而言之,并不是飞去太空"镀了一层金"就能被称之为太空种子,它既要上天,又能入地。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环境的经历会让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提高,育种周期缩短,但每一次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后,其基因变异的类型、频率是随机和不可控的。当返回地面后,一般要经过至少三到五年的稳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12.
运用声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植物种子细胞膜结构特点,提出单层平面矩形薄膜模型.推导出细胞膜振动的频率方程,在一定的细胞膜表面张力、面密度和膜大小的情况下,得到了计算植物种子细胞膜的共振频率的方法.此方法对超声育种中声参数的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批搭载在“神舟”飞船上的“太空花卉”和“太空蔬果”将在国际花卉节长风公园主展览馆一展英姿。这些蔬果花卉包括黄色的番茄、乳色的南瓜、金色的辣椒、铅笔长的一串红、以及极耐旱的沙棘子等。据了解,由于受到太空重力和射线的影响,基因变异后的太空蔬果,颜色明艳多变,果茎硕大健壮,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其中番茄、南瓜等食用蔬果  相似文献   

14.
<正>不管是住在乡下还是住在城市里,大家肯定都对种植不陌生,但你种过太空种子吗?2019年4月3日,安徽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小学启动了太空种子种植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活动缘起航天科技日新月异,其中有一项叫航天育种,它能让普通种子成为太空种子。种太空种子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了解航天育种技术,激发同学们对探索太空的兴趣和热情。植物在生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斯帕尔宇航公司制造的太空机械手已经被45次用在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中,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指定的任务,从未发生过故障。斯帕尔宇航公司一共为美国宇航局制造了四架太空机械手,这些太空机手在加拿大被称作加拿大手臂。在今年5月中旬作太空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也使用了加拿大手臂。参加“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加拿大宇航员是马克·加尔诺,加尔诺这次将是第二次上太空旅行、加尔诺在这次“奋进”号太空飞行中的任务是操纵加拿大手臂,释放航天飞机带上天的美国宇航局的斯巴达实  相似文献   

16.
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造月亮——“太空伞”的试验。这个距离地面400公里高轨道的“太空伞”,其直径为20米。它首次同月亮那样将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面的一面,从此划破了地球黑暗寂静的夜空,这一试验的成功,是人类人工照明和能源利用上的新突破。 “太空伞”就是在太空安放一个阳光反射镜。这种反射镜外形像一把折叠伞,升空时收拢起来,到了太空再张开。为了让伞的重量轻,反射阳光的效果好,伞面由一种特制的镀铝塑料薄膜作基底材料,再在它的表面喷涂一层反光作用很强的银色铝膜。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1月2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正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迎面“飞”来一物——一具苏联火箭残骸。航天飞机及时采取躲闪措施,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对于这种“太空撞车”的危险,科学家早就提出过警告。据调查,在近地球轨道上,目前已经“登记在册”的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约有2万块。它们大多是废弃的火箭  相似文献   

18.
《天津科技》2005,32(6):35
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开创我国空间生物制药的先河,其“神舟三号”口服液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产业化的太空药,年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应用空间生物技术通过太空搭载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将筛选出的高效优良菌株投入生产的制药企业,承担着国家S863-704主题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神舟三号”口服液的生产菌株,是该公司从1999年以来连续4次搭载“神舟”一号、  相似文献   

19.
美国:“激光扫帚”美国太空总署准备试验一种”激光扫帚”,专门清除国际太空站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科学家表示,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对太空站和太空人构成了新的威胁,虽然太空站已有仪器应付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地面控制人员也能探测直径10厘米以上的太空物体,并及早发出警报让太空站闪避,但对于直径1~10厘米大小的太空垃圾则没有对策。“激光扫帚”正  相似文献   

20.
到海底太空漫步,在海底建造凉亭,累了,还可以泡在“大鱼缸”里任由鱼儿排队欣赏……想上太空,现到海底练练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