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述了某多层砖混结构的底层局部大空间改造和加固做法,特别是底层承重砖墙拆除后,增设托梁支承上部墙板荷载的具体设计内容和施工步骤,以及使用效果。通过该实例的介绍,对类似的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用于既有砌体结构隔震加固的钢-砌体组合托换梁.针对托换梁的特殊支撑形式和梁构造形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支撑形式和托梁构造形式对托梁及墙体受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一般固定支座的钢筋混凝土墙梁相比,采用隔震支座作为支撑的钢-砌体组合墙梁,上部墙体除可能发生局部受压破坏外,还可能发生斜拉破坏;托梁与上部墙体的共同工作的效应会有明显减弱;托梁的构造形式对墙梁效应的影响比支座形式更显著.同样的墙体荷载作用下,隔震支座上的钢-砖砌体组合托换梁的弯矩增加约30%~35%,轴力减小约20%~25%.因此,此类梁不能直接按一般钢筋混凝土墙梁进行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2种桩承台设计方案及多种施加静压力的方案.在一个5层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固工程中,通过计算,直接改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作桩承台,在该基础上打膨胀螺栓,通过传力杆锚固荷载分配梁,由它固定反力架,从而给桩施加静压力.实测结果表明在砖混住宅中,把反力架固定在已建承重墙或基础上,通过千斤顶给桩施加静压力,能解决场地狭小问题,并能消除已有承重墙与基础对桩基础施加静压力时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砌体危房加固工程中,当软弱地基墙下条形基础沉降过大时,可优先采用静压桩设计方案加固承重墙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砌体结构因投资造价较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某砌体结构工程根据业主需求进行一些改造,在原屋面上局部增加一层,另需拆除一楼部分墙体、将原墙体洞口加大等,拟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墙体,增加圈梁截面、外包型钢加固砖柱方案进行加固。为确保工程安全可靠,本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加固计算,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某公司抽柱换48m梁工程为例,介绍行车梁拼装、柱加固拆除及托梁吊装前后的测量及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某三层砖砌体建筑物因建筑功能发生改变,需将顶层两间办公室中间的承重墙抽除以形成一大空间的会议室。抽除承重墙体形成一大空间后,必将导致原结构体系中传力途径的改变,因此需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加固。根据预应力结构原理,采用楼层下面的预应力筋加固方案。在粱两侧的三折线型预应力筋上采用张拉配置,可减小需抽除的承重墙中的竖向轴力,最终达到抽墙而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的目的。当原粱截面较小或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张拉预应力的支承结构可由梁两侧增设的承压钢梁充当。本工程托换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竣工验收后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杨敏 《科技咨询导报》2007,(19):52-52,5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砖混结构拆墙换梁大空间改造的方法,阐述了托梁拆墙的施工技术要点,供类似工程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端裂缝问题,根据简单相似性原理构建了一1:4比例、每层均布有构造柱和圈梁的H型六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墙体模型.通过对墙体模型进行竖向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模拟了纵横墙荷载差,深入研究了在竖向荷载差作用下砌体房屋顶端裂缝的产生行为和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承重墙上竖向荷载的增加,承重墙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玄武岩筋增强混凝土(BRRC)和玄武岩纤维网增强混凝土(BTR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对5根配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进行了抗弯试验,包括1根未加固梁、2根采用不同面积的BRRC加固梁和2根采用不同面积的BTRC加固梁.分析了BRRC和BTRC加固层对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位移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RRC和BTRC加固方法能有效提高试验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刚度、控制裂缝发展;与BRRC加固梁相比,BTRC加固梁抗弯承载力略低,但裂缝分布更均匀,二次浇筑混凝土与纤维网能更好地共同受力,BTRC加固梁具有更好的延性和刚度.  相似文献   

10.
除基础外,住宅建筑主要由墙体、梁板、楼(屋)面、门窗组成,所有结构部分,设计人员均按规定计算确定,人们自行装修引起不安全隐患的因素也大多表现在这些结构上,常见以下几种现象: 1.破坏承重墙 承重墙,一般指直接承受上部各层楼(屋)面传来的竖向荷载并抵抗水平地震荷载的墙。所以,承重墙  相似文献   

11.
贴片加固混凝土梁界面粘结剪应力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弹性理论为基础,根据贴片加固混凝土梁的截面变形协调条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任意线性荷载作用下贴片加固梁的界面粘结剪应力及片材端部界面最大粘结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2种情况下的具体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表达式考虑了混凝土梁、粘结胶层和加固片材性能对界面粘结剪应力的影响,因而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这些公式可以对不同荷载作用、不同粘结长度和宽度及不同梁截面形式的贴片加固梁片材端部界面最大粘结剪应力进行验算,以防止加固梁片材端部出现界面剥离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获得T形梁复合加固效果及不同加固参数对承载力、刚度及裂缝的影响规律.方法对10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对比分析荷载-挠度及荷载-裂缝条数关系.结果复合加固T形梁开裂荷载Pcr、屈服荷载Py、极限荷载Pu达到对比梁的242.1%,182.5%和196.8%.Pcr、Py随着预应力提高而增加,Pu略降低;随CFRP层数增加,Pcr、Py与Pu呈线性增长;预裂梁Py与Pu达到对比梁150%以上.预应力10%~15%时,加固2层的屈服后刚度比1层提高近1倍.复合加固裂缝最少,随层数增加,最大裂缝宽度随荷载增大而减小.结论复合加固对荷载及屈服后刚度影响明显,并有阻裂效果,可显著提高T形梁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采用不同厚度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对梁侧面进行加固,并对其进行单点静载试验。观察梁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并根据梁的荷载-应变曲线,分析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层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试验梁的裂纹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加固梁相比,加固梁的破坏形态由脆性剪切破坏转变为延性弯剪及弯曲破坏;随着加固层厚度的增加,加固梁开裂荷载、峰值荷载和变形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可以直接从试验梁表面获取细微变形和应变分布情况,并进一步预测试验梁表面微裂缝位置及破坏形式。最后,建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计算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裂缝间距与宽度,为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2组共计11片不同配筋率、不同纤维布加固量及不同加载方法的混凝土梁的试验方案。基于试验数据获取了各试验梁的裂缝形态分布及裂缝宽度数据,分析得出了未加固梁、1层纤维布加固梁、2层纤维布加固梁在不同初始荷载情况下的裂缝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裂缝间距与宽度的修正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与实测结果相比,修正后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公式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85%~6.5%和3.33%~15.7%,而规范公式计算误差分别为4.73%~13.2%和8.69%~22.2%,与规范公式相比,提出的玄武岩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裂缝间距与宽度修正计算公式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各种组成材料的布置特点,选用分离式模型,建立了粘钢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同一钢筋混凝土梁在粘贴钢板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层数粘贴的加固梁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在相同荷载作用下,粘贴1层钢板梁的挠度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最大,粘3层次之,粘2层最小。这表明多层加固的效果优于单层加固,但加固层数不宜太多,这些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这说明该模型对未开裂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平荷载下底部框架砖房的底部框架力学性能,对400个考虑上部砌体影响的底部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考察了底部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和托梁高跨比对水平荷载下,底部框架托梁梁端弯矩与框架柱顶端弯矩比值、托梁梁端轴力与框架柱剪力比值、托梁梁端剪力与框架柱轴力比值;底部框架柱的反弯点和剪力分配的影响规律,以及托梁的内力分布.结果表明:与纯框架相比,考虑上部砌体影响时的框架托梁梁端弯矩和剪力均较小,梁端轴力较大.基于底部剪力法,给出了考虑上部砌体影响的水平荷载下该类建筑的底部框架内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桥的加固效果,结合某桥梁大修工程,通过在简支T梁梁底粘贴4层碳纤维布以提高其正截面承载能力.为检验加固效果,分别在加固前后对试验孔进行荷载试验,加固前后均采用两辆重约330kN的同型号三轴载重汽车作为试验荷载,重点检测了加固前后主梁跨中挠度、梁底混凝土及碳纤维布应变以及裂缝扩展情况.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在简支钢筋混凝土梁桥上粘贴碳纤维布可有效抑制混凝土开裂,增加破损主梁的抗弯刚度,提高上部结构整体受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底框上砖混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分别采用框支墙梁设计法和满载框架设计法对上部墙体不同层数,不同开洞位置,以及不同跨度的连续托梁进行了内力分析,确定了考虑墙梁作用的连续托梁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钢板加固RC梁抗弯性能和破坏形态,做四根试验梁,对破坏后钢板加固的3根梁和1根普通对比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测出钢板层数(1、2、3层)加固下RC梁的荷载、裂缝、挠度等值,与未加固RC梁进行分析。有限元模拟软件对试验各个梁进行有限元分析,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对比验证,深入分析配筋率和钢板长度对加固RC梁加固效果和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板加固层数、长度、厚度和配筋率影响因素中,钢板层数的改变对RC梁抗弯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且钢板存在最佳配板率和最优加固长度。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碳纤维网格这种新型碳纤维产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桥梁规范中的适筋梁理论为基础设计试件,采用实际工程的碳纤维网格加固方案分别对未开裂的和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加固,开展碳纤维网格加固梁正截面破坏试验研究,并与未加固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未加固梁、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均发生了正截面破坏;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开裂荷载相当,但裂缝特点不同;加载过程中无损伤加固梁的变形小于有损伤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荷载较小时,有损伤加固梁与未加固梁跨中挠度相当,随着荷载的增加,有损伤加固梁的变形开始小于未加固梁;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较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3.6%和16.7%;卸载时,加固梁的变形出现了明显的回弹现象;加载过程中未出现界面剥离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碳纤维网格在桥梁工程中的加固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