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岳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52-152,125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利用语言正向迁移,对于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正确看待,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历经一百多年的研究,从最初的赞许和应用。到批评和忽视,直至现在进入到认知阶段的理性研究。充分说明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价值一直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旨在以错误分析为理据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出现负迁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证明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错误量与所犯错误的总量成正相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会采用回避策略来避免错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正确认识并积极克服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对语言迁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片面逐渐走向全面、从肤浅逐渐走向深刻的过程。而对语言迁移全面、完整的认识,并且同时从虏时的角度加以分析,对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丽丽 《科技信息》2012,(28):189-189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的中心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母语的迁移。负迁移,又称为干扰,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套用目的语的句型或规则,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本文旨在从文化、词汇与句法三个层面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语习得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和促进三语习得的因素。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跨语言距离的影响、负迁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还有对第三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促进三语习得的因素主要有正迁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构建等。经过这十多年的研究,对国外的研究介绍要比实证的研究多。本文论述了三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简述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最后对三语习得对壮族学习者的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丽 《科技信息》2011,(23):218-218,155
本文一方面回顾了语言迁移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英语作文探讨语言迁移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重大。本文简要分析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语法、文化等方面的负迁移现象,以及负迁移给二语习得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降低影响,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二语习得,进而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王慧 《科技信息》2009,(25):184-184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按其性质,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习得时间不等三种。其中负迁移对二语学习者影响更为显著。语言负迁移可以分为语音层面的负迁移、语义层面的负迁移、句法层面的负迁移以及语用层面的负迁移等四种。语言负迁移的纠正可以分为知识性负迁移纠正、情景性负迁移纠正和行为性负迁移纠正等三种。按照正确的方式纠正语言负迁移能够有效促进二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琴 《科技信息》2009,(31):279-279
"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学习的或者没有完全学习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迁移不仅仅是传统的迁移研究中所指的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它还可以指学习者已经学习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于新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而语言迁移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影响着二语习得。文章旨在从构词法的角度来探讨语言迁移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晓丽 《科技信息》2012,(7):413-414
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它是由已有的语言知识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产生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许多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源自于汉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5.
标记性及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迁移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标记性作为制约迁移的重要因素对于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已经被国内的学者所广泛讨论与研究。而对于心理类型这一制约因素国内的研究却很少。根据Ellis和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及标记性理论建立新的假设,有利于探究这两个迁移因素对于语言迁移的预测能力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语言中的隐喻形式以其标记性与抽象性展示出各国文化的不同认知。目前,中外研究者主要从词汇、形态、语音、文化等角度研究颜色词。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就认知语言学颜色隐喻的视角研究了女性在二语习得中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英汉颜色词隐喻的异同,阐明了母语迁移的作用。最后,笔者提出了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思考与建议,希望对二语习得者与教学者有所助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理论,以典型例子分析研究藏族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说明汉、藏语言在藏族学生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作用,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秦艳荣 《科技信息》2010,(18):I0128-I0128
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在研究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时,研究者过多地讨论了母语的负迁移,却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本文试从语音、词汇、句法、写作四个方面来讨论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学习中,迁移是指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更快地理解目的语,而负迁移则会妨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依据,探讨在二语习得中如何掌握迁移规律的运用艺术,这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科技信息》2007,(20):164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的研究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着重讨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并列举英汉两门语言在语音、语序以及写作中的语际共性,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