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通常的代理签名方案中,任何人都可以验证代理签名的有效性。在定向代理签名方案中,由原始签名人指定一个人作为签名的接收者,以此来防止签名的滥用。当代理签名人产生签名后,只有指定的接收者可以对签名进行验证,进而接受签名。分析了Dai等定向代理签名方案,它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即原始签名人可以成功伪造代理签名人的代理签名。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定向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原始签名人对代理签名人进行恶意攻击,并将其推广到代理多签名方案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two-party Schnorr签名方案,提出一种指定接收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在代理授权的过程中,原始签名人和代理签名人通过two-party Schnorr签名方案产生用于代理签名的密钥;在代理签名过程中,签名请求者先用RSA算法加密消息,然后使用指定接收人的签名方案获得相应的代理盲签名.该方案中,只有指定接收者才可以恢复消息、验证签名的合法性,通过执行交互的零知识证明,指定接收人可以向第3方证实签名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间接地起到了对代理签名人的代理签名的监督作用,防止代理签名人滥用他们的代理签名权.与其他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成本低、计算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新的具有指定接收人的代理多重签名方案,利用这个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由一个代理签名人生成代表多个原始签名人的代理签名的目的,而且代理签名人只能对原始签名人指定的接收人产生有效的代理签名,从而解决了代理多重签名定向的问题,防止了代理签名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一类增强的代理多重签名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代理多重签名体制中,多个原始签名人可以分别将签名权力委托给各自的代理签名人,再由这些代理签名人联合生成一个代表所有原始签名人的数字签名.文中对现有的这种代理多重签名体制进行分析、改进,利用带委任状的部分代理机制,构造出更安全有效的方案.安全分析表明:新方案生成的代理签名包含代理签名人的真正信息,克服了抵赖问题;可以在委任状中限制代理签名人的签名能力,或在委任状中指定合法代理签名人的集合以防止代理签名人将签名能力向其他人转移,阻止了签名能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改进指定验证者的代理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安全漏洞.系统中的一个用户如果截取到原始签名人发送给代理签名人的信息,则可以伪造对消息的代理签名.该攻击方案可以成功的原因是在原签名方案的验证中仅使用了指定验证者的公私钥,没有其他的公钥信息.该攻击方案虽然短小,但对原始签名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一种被指定的多重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称为被指定的多重代理签名方案 .在这种新方案中 ,原始签名人可授权多个代理签名人 ,分散了代理签名人的签名权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向新银等提出的强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方案进行分析,指出该签名方案存在安全缺陷,即代理签名人能够得到原始签名人的私钥,从而代理签名人能做原始签名人所能做的任何事情.同样的安全缺陷还存在于张学军等给出的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签名方案中.最后,对该签名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签名方案的安全性是基于CDH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Dai和Wang分别给出了一种基于Schnorr签名体制的指定签名验证者的代理签名方案,但是,在Dai的文献中所采用的代理签名方案并不安全;Wang在文献中所采用的代理签名方案虽然克服了Dai方案中的缺点。但该方案中代理签名人和授权者在产生代理签名密钥时交互过多,因而效率比Dai的方案低。因此通过利用schnorr签名体制生成代理签名人的私有参数和公开参数,给出了一种新的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不仅克服了Dai和Wang方案的缺点,而且更为安全、简单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陈春华,徐秋亮(2007)提出的一个基于[HHW方案]的具有指定接收组特性的方案之后指出,这个方案的签名验证数据中没有回避孤悬因子,因此不具备强不可伪造性,即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一个有效的代理签名通过验证,并成功地在代理签名人身份揭示阶段向公众证明该伪造的代理签名是由合法的代理签名人生成的.在分析该方案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改进后的方案可以抵抗原始签名人的伪造攻击,具有强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10.
指定签名验证人在实际应用中起着防护签名人敏感信息泄露的重要作用,是数字签名研究的热点.对刘云芳等人提出的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方案的进行了研究,指出它存在以下3个问题:(1)代理签名人可以破解原始签名人的私钥;(2)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有效的代理签名;(3)方案不具备签名验证的指定性和抗代理权滥用性.采用区分别名和授权阶段的随机参数、明确授权书内容、嵌入验证人特征和修正代理密钥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改进方案,它对进一步构造有特殊性质的指定验证人代理签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等人结合了代理签名方案与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的优点,利用Weil对的双线性映射,构造了一个基于身份的指定验证者代理签名方案.然而,该方案是不安全的,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代理授权参数成功的伪造原始签名者.当出现争议时,可信中心无法揭示原始签名者的真正身份.为了避免这一安全隐患,提出了新的签名方案,新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不足,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0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blind signature was firstly intro- duced by David Chaum in 1982[1]. Since then, scholars have tried their best to propose various blind signature schemes and applied them to some security systems, such as e-cash and e-voting …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RSA密码体制的代理签名方案.与其它方案相比,该方案中的原始签名人与代理签名人的安全参数互不相同,并具有无需以安全方式传送代理秘钥和容易实现相互代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Efficient ID-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Introduction Ablind signature, primitively introduced by Chaum[1],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such as e-voting,e-payment that require user anonym- ity[2,3]. Such a signature allows a user to obtain a signa- ture of a message in a wa…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变色龙散列函数和离散对数签名方案(如DSA,Schnorr签名方案),给出一种新的代理签名方案,方案中代理人无须产生新的代理密钥,从而使代理人省去了管理和保护代理密钥的麻烦;同时,代理人只需找出给定变色龙散列值的碰撞即可产生代理签名.由安全性分析可知该方案是一个安全的代理保护的代理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16.
An Identity-Based Strong Designated Verifier Proxy Signature Sche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IntroductionIn 1996 ,Jakobsson, Sako and Impagliazzo introduced anew pri mitive called designated verifier proofs[1]. Suchproofs enable a prover Signy to designate who will be con-vinced by a proof .Furthermore,Jakobsson,Sako and Impa-gliazzo proposed a designated verifier signature. Designatedverifier signatures provide authentication of a message, with-out having the non-repudiation property of traditional signa-tures . They convince one-and only one-specified recipient thatthey are va…  相似文献   

17.
将指定验证者的功能引进代理盲签名中,提出一种新的签名方案称为具有指定验证者的代理盲签名方案.代理签名者可以代表原始签名者对消息进行盲签名,只有消息拥有者指定的验证者验证代理签名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新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An identity-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is introduced,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proxy signature and blind signature. Furthermore, our scheme can prevent the original signer from generating the proxy blind signature, thus the profits of the proxy signer are guaranteed. We introduce bilinear pairings to minimize computational overhead and to improve the related performance of our scheme. In addition, the proxy blind signature presented is non-repudiable and it fulfills perfectly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a proxy blind sig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