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十几年中,古典文学研究者解放了思想,对400年来一直列入“禁毁”书目榜首的《金瓶梅》进行重新评价,气氛热烈,研究不断深入。先后召开了六次国内学术研讨会、两次国际性学术研讨冷。出版了一批专著、数百篇学术论文。研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其在文学、美学、语言、民俗、宗教、政治、经济、历史、性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其中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更为突出,整理出版主要版本、编辑搜集研究资料、注释词语、编纂词典。这些基础性研究成果,提供资料版本,有力地推动了“金学”研究的开展。得到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齐鲁书社于1987年1月出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1988年修订重印);齐导书社于1989年6月出版7《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会校足本;吉林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10月出版了《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早在1985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金瓶梅词话》校点本。1995年8月,岳麓书社出版了《金瓶梅词话》校注本。在新时期的十几年中,《金瓶梅》的主要版本都经过整理出版,基本上满足了学术研究的需求。根据有关出版政策规定,这些整理校注的本于限数印制,专业对口控制发行。因此.能够读到这些本子的读者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与学者了解《金瓶梅》版本嬗变情况、整理校注工作的艰辛,也是为了回顾新时期《金瓶梅》研究与出版的业绩,本刊选取王汝梅教授为《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撰写的两篇前言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金瓶梅》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词话》全校本,都促进了《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金瓶梅》的版本,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三种类型。一是词话本系统,即《新刻金瓶梅词话》现存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23回残本(北京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明人笔记相关记载与《金瓶梅词话》文本为据,从对诸多矛盾现象的分析入手,考察出眼下见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是三刻本。初刻书名《金瓶梅》,无序文,刊刻时间为万历四十三年;二刻书名《金瓶梅传》,三篇序文俱全,刊刻时间是万历四十七年。《新刻金瓶梅词话》为《金瓶梅传》的翻印本即三刻,除书名的变化外,内容上无变更,翻印时间是万历四十八年之后。  相似文献   

4.
第一奇书《金瓶梅》语言索解匪易,向称难读。台湾《金》学家魏子云先生《金瓶梅词话注释》,为学人研读《金》书,扫清了语言障碍。日人植田均先生《〈金瓶梅词话〉词语汇释》,已将其全部收录;内地中州古籍出版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两度予以重印。足见其需求、影响之大。是书于方言俚语诠释,多有创见,笔者披读,获益良多。然亦间有未惬人意之处,兹摭取十七条,略陈鄙见,以就教于作者及博雅大方。本文出条及条下标页码注释,据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金瓶梅词话注释》(增订  相似文献   

5.
“词话”一词,本身就带有说唱文学的鲜明特点,“话本”是指“说话”艺术的文字稿本。《金瓶梅词话》的故事结构虽然在相当大程度上保留着明显的“话本”风格,但它已是第一本以它话写的世情章回小说了。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山东诸城有一个影响深远的说书艺人瞽者李杲,他以说唱《水浒传》为主,精于塑造市井女性形象。李杲与《新刻金瓶梅词话》及其续书《玉娇李》原稿的收藏者丘志充关系密切。丘志充所藏可能就是对李杲演说武松杀嫂“关子书”(“扣子书”)的记录、整理。李杲与丘志充,还影响了丁耀亢《续金瓶梅》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再论毛泽东对《金瓶梅词话》的评价①——关于《金瓶梅词话》对皇帝的暴露孟进厚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讲:“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都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仔细。《金瓶...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我被邀请出席秦皇岛《水浒》讨论会.会议要求撰写论文.当时恰巧买了本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金瓶梅研究》,压卷之作是章培恒同志的《论金瓶梅词话》.他用《水浒》作为《金瓶梅》的陪衬,认为《水浒》的现实主义成就不如《金瓶梅》高,人物性格也不如《金瓶梅》复杂、真实.我就写了一篇题为《不能因为〈金瓶梅〉贬低〈水浒〉》的文章与他商榷.后来我因事未出席秦皇岛的会,也不知章培恒同志去没有去.但论文寄出去了,上海《文报汇》还发表了论文的摘要,也不知章培恒同志看到了没有,但他似乎并没有答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中发现188个东北方言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语和34个近似东北方言的词语,为认为《金瓶梅词话》中含有北京官话成分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基于前学的研究和笔者的考察,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金瓶梅词话》所使用的语言,是16世纪北方通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约可区分为1900~1923年、1924~1949年、1950~1963年、1964~1978年、1979~1999年五个阶段。本文为其上篇,即1900~1978年《金瓶梅》研究史。1900~1923年是《金瓶梅》古典研究阶段的终结;1924~1949年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标志,以发现和影印《金瓶梅词话》为机缘,以吴晗、郑振铎为代表,开创了《金瓶梅》的现代研究阶段;1950~1963年是一个热后冷却的阶段,但日本的《金瓶梅》研究则是高标独帜;1964~1978年在台港、欧美、日本形成三个《金瓶梅》研究中心,而中国的《金瓶梅》研究一度消歇之后,其巨大的潜力即将奔突洋溢,可以想见,一门新的“显学”——“金学”,正在催生。  相似文献   

11.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金瓶梅>》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金瓶梅>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12.
概括地说,《三国演义》崇扬的是“权”,《水浒传》崇扬的是“力”,《西游记》崇扬的是“神”,那么《金瓶梅词话》崇杨的就是“钱”。文学是人学,长篇小说作为信息容量很大的文学载体,综合地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风尚,元末至明其描写重心的转移,正体现了人们从对“权”、“力”、“神”的崇拜向“钱”迁变的心路历程。而对“金钱的崇拜”为什么会取代对“权、力、神的崇拜”(这是了解长篇小说风会转移的关键)以及如何在《金瓶梅词话》中得到表现的问题,便是本文试图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于植元校点的《林兰香》是该书的第一个简体字标点整理本,而且保留了批点和夹批,是现在研究《林兰香》最通行的本子,但这个校点本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现对其进行补校,以求更精确地恢复小说的文字原貌。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中运用最多的方言是淮阴方言,对其分析考辨对清《金瓶梅》的成书年代、作者、源流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应邀出席了第一届与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聆听了海内外代表们的发言,拜读了各位学者的论文或论文提要,很有收益。有些研究者谈到了《金瓶梅》初刻本、现存词话本、崇桢本与康熙间张竹坡评本的问题。其中有的观点与笔者的看法相一致;但有些论断笔者实难以苟同。为了探求符合于科学的结论,进行学术讨论是很有好处的。笔者不揣浅陋,现于这篇拙文中阐述一下管见,以就教于海内外的学者、专家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两部《金瓶梅辞典》(一为198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本,下简称“吉本”;一为1991年中华书局本,下简称“中本”)的相继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辞书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的“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这确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我结合阅读《金瓶梅》原著,查阅有关资料,和进行某些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17.
学界在论断《金瓶梅词话》为话本时,多据以下两条资料:一是《茶香室丛钞》十七。”《平妖传》、《禅真逸史》、《金瓶梅》皆平话也……”;一是张岱《淘庵梦忆》卷四曾记裁:祟桢七年。甲戌十月,携楚生往不系园看红叶。……杨与民弹三弦子、罗三唱曲、陆九吹萧,与民复出寸许界尺,据小梧,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中几类人物类型化性格的表现及其历史成因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同时又是由市民文学的价值现和审美趣味所决定的,是一种长期累积形成的写作程式和思维惯性。因此,能否成功摆脱这一惯性约束,是衡量我国传统叙事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特别是风俗习惯是由鲜明的地方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的。《金瓶梅词话》中涉及的风土人情与淮阴现在的风土人情相对照 ,有许多还基本保持着词话所记述的那种称谓和形态  相似文献   

20.
对“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的研究,历来以其文意、历史、名物、方言等为重,鲜及建筑。依据张竹坡评本及词话本二书,初步论证了西门住宅的位置、建筑规模、平面布局,以及其中的更道、人流交叉路线等,并纠正了“张评本”关于该书建筑的个别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