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江  冶军  吕新 《科技资讯》2011,(8):190-190,192
遥感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遥感影像数据库收集和实践教学方面,谈了对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回顾40多年来国内外基于多源遥感监测的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进展,对研究文献的研究年度进行计量分析,将其研究进程划分为3个阶段,1979—1996年为起步发展期;1997—2007年缓慢增长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增长期。从数据挖掘、信息提取、模型方法、监测评价4个方面介绍国内外多源遥感监测对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1)多元遥感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旅游效益评价的精度与深度;2)空间数据挖掘算法与3S模型的引入加强了评价指标的空间化能力;3)旅游效益评价模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4)多源遥感监测能有效匹配不同旅游效益评价的时空尺度,并提出6个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1)复杂环境下多源遥感挖掘提取信息技术有待深入发展;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成果差异大;3)旅游效益动态监测与动态评价研究不足;4)旅游效益评价缺乏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5)传统旅游效益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联系不紧密;6)旅游业综合效益监测尺度有待进一步深化。最后,引出未来多源遥感监测对旅游效益评价研究科技展望。  相似文献   

3.
袁艳  黄明焕 《广东科技》2011,20(16):6-7
一、前言 近几年来,广东省资助的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主要分布在医学、农业、信息技术、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学科领域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管理领域,合作国别涉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0多个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1999年批准建立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以我校遥感与GIS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以及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依托,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程地质”和“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博士点为支撑,是我国在国土资源勘查、环境保护、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1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五个民用科技领域和二个军用科技领域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 (“973”计划 ) 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相似文献   

6.
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五个民用科技领域和二个军用科技领域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 (“973”计划 ) 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六  相似文献   

7.
973计划全称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于1997年3月提出,1998年正式启动,简称973计划.973计划分为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8个领域.2006年,国家启动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入973计划的管理.截至2007年,973计划共立项464项(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2项),国家财政投入82亿元.  相似文献   

8.
国家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深入,急需建立一个面向全国范围开放式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用数据管理子系统提供数据管理、资源生态环境分析评价等功能,用信息服务子系统提供数据产品检索查询、在线下载等服务,系统在Visual.NET环境下嵌入ArcObjects控件,利用ArcIMS等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卫星的基本情况,结合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HJ-1)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宏观监测中的实际应用,针对HJ-1数据的生产流程及生产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土地利用遥感宏观监测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宏观监测成果及其质量进行精度评价与验证,建立一套基于HJ-1数据的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与流程,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积累经验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行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是发达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制度建设,是实现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科技创新调查和创新报告制度主要经历了中国科学技术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和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三个阶段。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主要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评价5个方面,搭建了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议应当增加和强化“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占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和使用效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整体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国家科技政策实施效果专家系统评价评估”、“重要科技创新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国际比较与创新潜力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创新环境和创新条件建设问卷调查与评价评估”、“科技创新人员获得国际学术头衔与国际科技奖励的数量和比例”等方面的评价评估测算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实现高原山区作物种植精准监测是现代山地农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无人机遥感具有机动灵活、复杂环境适应性强、数据获取快速等优点,适合高原山区农作物精准监测。研究从多云雾天气、地形崎岖、耕地破碎、种植结构复杂、超低空飞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高原山区作物低空遥感存在的挑战;总结了无人机飞行平台与数据类型、作物识别与分类方法、作物类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光谱为核心的作物"时-空-谱"样本库、作物精细分类方法、作物低空遥感数据共享平台等研究与应用方向。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山地精准农业遥感、探索农作物精准监测和估产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是在1992年成立的四川师范大学城镇土地经济评价研究所基础上,整合本校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遥感与GIS应用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实验室建立而成,2006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8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导报(北京)》2006,24(8):F0004-F0004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于1989年由我国著名水质学专家汤鸿霄院士创建,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跨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征的环境水质学研究机构。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验收批准成立,1993年通过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评佑验收正式开放。在1998年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的评估中,本实验室在地学领域排名第三;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实验室旨在面向国家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大需求和本领域的国际前沿,深入研究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水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发展水质改善与保护的科学与高效技术,建立水质资源保障、水质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安全研究的基本模式和科学方法,不断完善环境水质学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环境水质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集成的基地,成为本领域国际一流的实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科技导向务实领先湯鴻(?)2006.5月  相似文献   

14.
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实验室。实验室围绕核资源与环境的有关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有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即:"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核资源勘查方法与技术"、"铀矿采冶与矿山环境"、"核废物处理与地质处置"。方向一:"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生与外生铀矿的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12日,可持续农业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与日本京都大学生物传感工程实验室联合举办。57位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首先由浙江大学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应义斌教授宣布研讨会开幕并致辞。应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以"可持续农业信息  相似文献   

16.
郭新华 《河南科学》2012,30(7):968-975
河南省"十一五"地质环境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对地质环境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地质环境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二五"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完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恢复治理技术能力,提高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技术水平,促进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地质环境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提升全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09,(11):56-56,F0003
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建设,实验室主任由所长、博士生导师黄敬峰教授担任。现在学术研究队专职人员41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9人,分别来自5个学院;客座人员20人,分别来自1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生69人,分别来自5个学院。  相似文献   

18.
1.3纳米科技计划 2000年2月,克林顿政府宣布启动国家纳米技术行动(NNI),10月,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行动正式实施.2003年12月3日,布什总统签署的《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再一次显示了联邦政府对纳米技术研发活动的强力支持和抢占全球纳米技术研究制高点的决心.该法案支持在纳米技术研发领域强力投入,强化美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并授权设立一项永久性的《国家纳米技术研究计划》,成立"国家纳米技术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和管理纳米技术的研发活动.通过多机构的参与协调与合作,支持长期性的纳米技术研发,以使美国在材料与制造、纳米电子、医疗卫生、环境、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国家安全和本土安全等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以遥感和GIS等具有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宏观控制能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城市环境信息系统。该系统以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为对象,研究它们内部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是我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因此迫切需要获取精细化、精准化的耕地资源分布与变化信息.对地观测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为快速、精准、智能化的耕地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耕地监测领域相关的研究,梳理耕地相关监测内容,归纳遥感耕地监测分类体系,回顾遥感耕地监测领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