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徽琅琊山风景区某崩塌隐患点的特征并提出治理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研、地形测绘、三维激光扫描仪、稳定性评价等手段,获得该崩塌点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该崩塌点具备倾倒式崩塌的特征,4个主要危岩体都是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结论】采用设置锚杆、支撑墙、水泥浆充填等方法对危岩体进行加固,并采用人工清除松动石块、发挥截水沟的作用等方法进行治理,能够消除崩塌隐患,确保景点安全和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甘肃地区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1年,甘肃地区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的频发时段集中在6-10月;中强地震活动的分区特征显著,表现为周期性及成组性.  相似文献   

3.
刘丹 《河南科技》2024,(1):100-103
【目的】山区公路工程边坡落石崩塌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强致灾性特点,是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地质安全隐患,有必要对落石崩塌运动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西南地区某处公路边坡落石为例,在介绍落石运动分析计算算法的基础上,采用CRockfall落石软件模拟了典型落石运动轨迹,获取了主要运动特征。【结果】从统计最大值曲线峰值来看:落石运动动能能量、弹跳高度和速度分别约为2 000 kJ、75 m和53 m/s;统计95%保证率和均值曲线规律基本一致,从曲线峰值来看:落石运动动能能量、弹跳高度和速度分别约为500 kJ、25 m和25 m/s。【结论】在典型位置利用软件数据采集器功能获取落石运动特征参数,为后期拦挡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第四系黄土层(Q3m)广泛分布,以黄土高原地貌为特征。但受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形切割强烈,冲沟发育,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局部沟谷两侧因洪水冲刷出现小的崩塌,其破坏性不大,地质环境相对较恶劣。目前区内无任何工矿、企业,居民点较少,多以农业种植为主。地表未发现危害性较大的污染物,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较好,空气清新。  相似文献   

5.
周迎  易武  刘朝  敖亮  贲琰棋 《河南科技》2023,(12):101-105
【目的】探究不同地层岩性崩塌体的破坏特征,并提供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以鄂州鄂城区白雉山林场崩塌与鄂西兴山县下公堡崩塌为典型代表,结合现场实地调查一手资料对不同运动路线的崩塌落石滚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岩性落石破坏过程和坡脚的微地貌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寒武系覃家庙组白云岩落石滚动路线为三条近似平行直线,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裂隙扩张阶段、消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粉质黏土夹碎石及中~微风化的闪长岩滚落的路线是发射状,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岩块风化阶段、崩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结论】崩塌体所处斜坡坡面地质特征存在差异性,崩塌体能量消耗过程、运动过程均不相同,因此防治措施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变带与寒区冻胀丘及新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地震冲击应力矿物的几种新发现的组构型式进行了论述,最后讨论了地震活动及新构造活动对盐湖资源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量化评价岩体崩塌灾害危险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突变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评价模型。以秦岭田峪为例,通过实地踏勘,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诱发因素3个方面选择崩塌体规模、岩体风化程度、风荷载等14个指标建立岩体崩塌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16处潜在岩体崩塌隐患点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突变理论与传统HSP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重复度高达87.5%,且改进突变理论能够克服传统评价方法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以及评价因子间相关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该区域存在7处低度危险点、6处较低危险点、3处中度危险点、无高度危险点,中度隐患点诱发因素均处于较不利状态,应做好区域地震、强风、暴雨等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青藏高原的地震形变带与寒区冻胀丘及新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地震冲击应力矿物的几种新发现的组构型式进行了论述,最后讨论了地震活动及新构造活动对盐湖资源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濮阳台数字化改造以来记录的豫鲁冀交界区地震并进行限定筛选,再对这些地震进行严格仔细的参数测量、提取、作图,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振幅比、波速比、S波分裂四种方法来分析研究地震波特征的变化和与震例的对应关系,从中找出地震发生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影响河南省地电阻率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入手,归纳分析了典型干扰的变化特征及干扰机制,对干扰的排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有效地判别一般性干扰及地震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学学报》2014,(1):21-21
正近日,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及防灾救灾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观的防灾减灾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通过对我省近30年来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分析,以及对"5·12"汶川地震造成省内次生地质灾  相似文献   

14.
鄂拉山断裂带是青海省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走滑活动断裂带。前人对该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缺少详尽的地震地质研究内容。笔者在其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断裂北段新构造运动以来地面展布形态及变形特征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工作,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登封市白坪乡煤窑沟村袁家门南掰缝山北坡发生1处地面塌陷并引发1处滑坡、2处崩塌地质灾害。地面塌陷、滑坡、崩塌规模均为小型,灾情为小型。地面塌陷为主体灾害,滑坡、崩塌为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小浪底库区历史地震资料,根据小浪底水库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结合库区地震时、空、强分布特点,综合小震定量描述方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库区的震级-频度关系b值、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震级变化趋势和能量释放的时间分布等进行新的统计分析,用以作为水库区域地震活动特征的量化表达参数,总结出1970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变化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对教学创新知觉及创新型教师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体育教师对教学创新知觉及教学创新型体育教师的特征.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教学创新知觉"与教龄存在差异;"教学创新型中学体育教师"具有明显的特征.教学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理论积淀、实践积累、交流展示、专家引领、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和教学创新等的提升与质的飞跃过程.在体育教师培训中要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建筑物光谱特征存在严重的“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等情况,发现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比其光谱特征更加典型. 在总结了建筑物的一些典型几何特征之后,进行了基于几何特征(面积特征、矩形拟合度特征、长宽比特征、走向特征)的建筑物提取实验,发现利用几何特征能够比较有效地提取到建筑物. 由于图像分割离不开光谱特征,即建筑物几何特征的计算受到其光谱特征的影响,依据几何特征的建筑物提取结果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高度特征是建筑物最典型的几何特征之一,因此将高度特征引入到图像分割和建筑物提取过程是提高建筑物提取精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1,(2):111-115
美国一流大学为全球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其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美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征为:强调通识教育的"全才"培养理念、设置自由广博和跨学科的课程体系、鼓励互动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奉行尊重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推动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这些特征对于突破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困境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的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具有急剧、短促、猛烈等特点。滑坡的运动方式一般沿某一软弱结构面滑动,滑体的水平运移大于垂直运移,多出在55°以下的斜坡,与崩塌相比其整体较好。滑坡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自然环境等,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