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美国人对死好像不那么忌讳,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几乎都会捐赠自己的器官给那些需要的人。他们都立了"遗嘱",万一发生什么意外而丧生的话,自己的器官就可捐献出来挽救别人的生命。美国人的驾照上几乎都写有一个"捐赠者"的字样,因为开车总免不了会出车祸,而如果出了车祸不幸丧生时,自己随身携带的驾驶执照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警察马上可以知道死者是一位器官捐赠者,这样就可以争取时间把器官及时移植给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身体内外"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毫不起眼,却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巨大。"粪便移植"疗效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捐献自己的血液、组织或器官,但你听说过捐献粪便吗?这听上去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粪便的价值也许远超你的想象。美国一家名为"开放生物组"的非营利机构  相似文献   

4.
或是立法的形式促进器官捐献,以满足移植和研究的需要。尽管几十年来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科学进步显而易见,但现实是,来自于自愿捐献的配型器官仍然很少,而且,器官捐献者必须在生前明确表示愿意捐献。例如,在威尔士进行的调查显示,虽然有三分之二的被调查人表示,很希望看到自己死后的心脏、肝脏、肺和其他组织能得到重新利用,但这些人中只有一半会去器官捐献登记处注册。在威  相似文献   

5.
中了彩票和意外致残的人谁更快乐?答案是:他们最终一样快乐。因为外物都是浮云,实验证明快乐来自你自己的内心。经验说:我要是中了头彩,这辈子就快乐啦!实验说:快乐来自内心,你的"心理免疫系统"可以自己合成快乐。二选一,你愿意中头彩还是终身残疾?好吧,不该这么问,因为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后者。那么,中头彩和终生残疾哪个更开心呢?如果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上一个一样简单,那么你就错了。一年之后,因为事故导致终身残疾的人不再悲伤,中头彩的人也不再高兴,事实上他们的高兴程度变成  相似文献   

6.
正露丝和杜克都是律师,他们有一个6天的休假,决定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在芝加哥,露丝找到物理学家的姐姐思瑞莎,邀她和他们一块出去度假。他们一行3人驾车来到克罗拉多,决定在落基山脉的无人区进行一次徒步旅行。瀑布前的危险滑行"嗨!伙计,快点吧!"露丝停下来冲着好友杜克和姐姐思瑞莎喊道。思瑞莎笑呵呵地抱怨道:"天知道我怎么会让你说服了上这儿来。"看得出她正在努力适应高山上稀薄的空气。"我  相似文献   

7.
变脸术     
各种器官移植成功似乎已成为医学不断进步的代名词,人们乐观地认为,也许要不了多久,人体上不论哪个器官出了问题,都可以像更换汽车部件一样,将损坏的器官换成新的就行。果真是这样吗?如果一个人的脸面出了问题,他是否愿意换一张脸?  相似文献   

8.
与人同悲     
正1这是我每天最愿意见到的场景:LW31个子高大,"皮肤"银光锃亮,却背着奥莉的粉红色猫咪印花小书包;奥莉则乖乖巧巧的,像温顺的猫一样黏在LW31的手指上。晚上,我替奥莉把被角掖好,正要出去,她突然拉住我的袖子,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她出差都有好久了。""她昨天打电话来了,说过一阵子就要回来。""哦。"奥莉点点头,把头往被子里收了收,因此传出来的声音闷闷的,"让妈妈给我带礼物。"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假说     
<正>玛丽莎·林根的这篇小说无疑是从Facebook之类社交网站中获得了灵感。假如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看到平行世界里其他众多个"你"的最新情况,会带来怎么样的场面?要照顾好你自己。"你要上床睡觉了吗?"他喊道。"马上就来。"你喊话回应,"互联网上的某个人不对劲。大概是我。"你告诉自己,第20号你——你有一份用电脑记录的小名单,这个你养了一条比特斗牛犬——这条比特犬的眼睛看起来不对劲,你真应该带那条狗去让兽医检查下。你心里的大石块落地,拉下滚动条,浏览起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3,(1):55-57
<正>01电车难题"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相似文献   

11.
8岁那年,母亲给她出了道选择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应该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但是为什么是我做?另一种人说:必须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做?”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妹妹从门外跑了进来:  相似文献   

12.
<正>许多有听力或视觉障碍的人,他们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可能并不亚于你。他们可能听不见,但还可以观看电视节目,有的可能看不见,但还可以聆听电视节目,但既聋又盲的残障人士该怎么办?如今,他们在特殊装置的帮助下也能"看"上电视了。这项创新技术能将电视信号以一种聋盲者可以理解的形式传达给他们。  相似文献   

13.
女青年 J:最近,我有件事情想求得一个朋友的帮助.可是有点不好意思张口。因为前不久我曾因别的事情找她帮忙,被她回绝了。这次我怕又被她回绝。请问,我该怎么办?智云:咱们先分析一下你的这个‘怕"字。你究竟是在怕什么?怕你的朋友?绝对不是!因为你的朋友至多不过无助于你,决不会妨害于你。因此,你怕的正是你自己,怕一旦再次被拒绝失了自  相似文献   

14.
<正>肾脏是人体的安全卫士,一定要从小保护好你的肾。肾,大家都不陌生,在现代社会里它被提到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广告充斥着补肾的重要和补肾大法,一些同学也会用肾来调侃人,譬如跑不动了,就说是"肾虚"了。可要说我们人体的肾脏是怎样一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该如何保护,恐怕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认识人体的肾脏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肾,因所处位置在腰部,又有"腰子"的俗称。每个肾如人的拳头大小,个头不大,担当不小,具有三大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不要觉得孩子烦,当你烦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会知道的。"这是我所认识的一个朋友说过的话,我一直记得。孩子对于爱的感知很敏感,谁对他们好,他们不用看,不用想,只用皮肤就能感觉得到。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他们便依靠鼻子,记住妈妈独有的味道。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谁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我记得曾经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情绪也不太好。于是把刚半岁多的女儿开心放在她自己的小床里,告诉她妈妈今天生病了,不能总抱着开心,不然就要把病传染给你了。所以,开心要  相似文献   

16.
生物科技公司正逐步解开有关记忆的奥秘,他们已能通过使用药物删除人的记忆以及让忧郁症患者忘掉忧愁。有一个例子,在新泽西州北部的一个研究所,研究员为了弄清大脑中有关记忆的分子是如何工作的,发明了一种叫“威而刚”的药物。你知道,这种药物能使某个器官勃起。结果,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初衷。研制记忆药物,一种真正有效地提高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在城市的街头遇到一名流浪汉,面对他的恳求,你会愿意把你的手机借给他吗?一段"流浪汉街头借手机,路人反应让人心寒"的视频刷爆朋友圈。扶助弱者原是人性的本能,是什么使人不敢实施这一善举?  相似文献   

18.
正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当你听见某个朋友的声音时,即便没看见其人,你脑子里也会闪现出他的模样,而且能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感觉出他是高兴还是悲伤,这种能力是因为你的大脑里有一个"语言区"可以感知语言的变化。目前,匈牙利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狗的大脑里也有专门的语言区,并证实狗的确能了解主人的心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报纸     
“余老师,我要是觉得那很有趣,为什么不能去试试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同物理老师辩解。 “怎么?你认为站在卢沟桥上往永定河里吐唾沫很有趣吗?还有,可以解释你头上的大包是怎么回事吗?”余老师翻翻眼皮并不理会我那可怜的反驳:“这个学期你给我惹的麻烦够了,听着,蔡钊,要是再有这么一次,我就要请示送你去慢班。”她停了一下:“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我当然知道,那意味着我将成为差班的孩子,意味着  相似文献   

20.
"医生,如果一个人只想学坏是不是有精神病?"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青年走进咨询室后,低头轻声的问。"你能不能讲具体点,为什么想学坏?""学坏是想报复她的母亲。""哦!为什么要报复母亲?这个人是谁?""呜……这个人就是我。"女青年双眼噙泪地抽泣起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