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运用生物统计法确定西施舌幼虫和贝苗的适宜盐度范围,结果表明。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贝苗对盐度的耐受力不同。D形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为17.27~27.90‰,且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是17.27~19.93‰;壳顶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向低盐度延伸,为13.29~27.90‰,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为19.93‰。平均壳长2.9mm的贝苗存活适盐范围向高盐度延伸,为13.29~35.87‰,其中27.90‰是贝苗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幼虫和贝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运用生物统计法研究西施舌幼虫和贝苗的适宜盐度范围,结果表明,D形幼虫、壳顶幼虫和贝苗对盐度的耐受力不同。D形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为17.27-27.90‰,且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是17.27-19.93‰,壳顶幼虫生长的适盐范围向低盐度延伸,为13.29-27.90‰,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为19.93‰。平均壳长2.9mm盐度延伸,为13.29-35.87‰,其中27.90‰是贝苗生长和存活的最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岐脊加夫蛤幼虫与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盐度对岐脊加夫蛤Gafraiumdivaricatum(Gmelin)幼虫及不同大小稚贝(壳长0.8~1.4mm)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水温30±1℃时,加夫蛤幼虫阶段的适盐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15.95‰和38.53‰,其存活率低于30%.水温25±1℃时,稚贝Ⅰ(壳长0.8~1mm)适盐度范围为19.93‰~33.22‰,最适盐度为22.59‰;较大稚贝Ⅱ(壳长1.3~1.4mm)适盐范围为15.95‰~38.53‰,最适盐度为25.24‰,其下限和上限分别为9.30‰和45.17‰.  相似文献   

4.
大弹涂鱼受精卵孵化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水温23.0-28.0℃,盐度20.8-23.5,PH8.0-8.1的条件下,大弹涂鱼受精卵经96h胚胎发育后开始孵出仔鱼,孵化时间延长至168h。人工授精卵在筛绢网上上的平均孵化率为4.2-20.5%;在塑料桶内的平均孵化率为36.3%-70.6%。  相似文献   

5.
Mian状黄姑鱼人工繁殖及海水池塘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Mian状黄姑鱼(Nibea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海水养殖实验基地进行人工养殖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实验。实验把大獭蛤精、卵置于盐度为21.3‰、24.0‰、26.6‰、29.3‰、31.9‰、34.6‰、37.3‰的海水中静水受精及孵化,从人工受精开始到D型幼虫期连续观察盐度对胚胎发育情况。每个海水盐度设3个重复,海水温度保持恒温(28.7℃)。实验结果表明,大獭蛤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过程都受到海水盐度的影响,大獭蛤能正常受精的适宜盐度为29.3‰~31.9‰,大獭蛤受精卵正常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6‰~31.9‰。  相似文献   

7.
花鲈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描述了人工繁殖的花鲈胚胎的发育过程。花鲈的卵为圆球形、浮性,吸水膨胀后卵径为1.38 ̄1.51mm;大多具1 ̄2个油球,少数具3 ̄4个油球。在温度为12.2 ̄14.0℃、盐度为22‰的天然海水中,花鲈胚胎发育历时的86小时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分为5个阶段,共30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8.
介绍 状黄姑鱼(Nibenmiichthioides)的催产、受精、孵化及仔、稚、幼鱼生长发育等情况。采用海水池塘培育方法进行人工育苗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在繁殖季节,海水温度20.5~21.5℃、盐度28.3~30.0的条件下,催产亲鱼获产率为83.3%、受精卵孵化率95.7%。利用海水池塘,投放65万尾4日龄仔鱼,培育期间池塘水温22.0~25.2℃、盐度21.5~28.6。经一个月培育,共获19.1万尾幼苗,其全长为2.0~3.8cm,成活率为29.38%。  相似文献   

9.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鮸状黄姑鱼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网箱内培育3龄以上的亲鱼经激素诱导后可在网箱内自然产卵;催产激素LHRH-A和HCG,催产率达到100%;效应时间公36—40h之内;受精卵在水泥池充气孵化,平均孵化率为85.7%。在水泥池培育仔鱼的平均成活率为52%-75%,培育稚鱼的成活率为35%-45%,培育幼鱼的成活率为11%:使用土池培育早期仔鱼,15d仔鱼,22d稚鱼和27d稚色的成活率分别为8%,19%,30%和45%。在盐度30、水温24.2℃的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苗需要23h30min,在试验期间海水盐度为20-34,水温18—28℃,DO6.5mg/L以上,pH值为8—8.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河川沙塘鳢的胚胎和胚后发育以及温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根据外形和内部主要特征,将胚胎发育分为30个发育期。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各鳍亦已形成。胚后发育以卵黄囊的消失和鳞被的形成为依据,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胚后发育不经过浮游生活期。在自然水温中,胚胎约经21天发育孵出仔鱼。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为30.0℃,最低临界温度为10.0℃,适宜温度范围为15.0~27.0℃,其中21.0~27.0℃为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 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 h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培育水温25.4~29.4℃、盐度26.6~30.6时,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仔鱼前期,2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4~16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17~24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25日龄进入早期幼鱼期.  相似文献   

12.
鲶胚胎和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鲶受精卵呈圆球形、绿色,吸水膨大后直径4.05~5.57mm.用胰蛋白酶液处理受精卵后观察受精卵和幼鱼阶段的发育.温度在27.5~31℃时,幼鱼孵出需要29.5b,初孵仔鱼体全长约4.64~5.32mm.幼鱼生长速度较快,孵出9d后,体全长可达32~36mm.还讨论了鲶胚胎和幼鱼的形态结构以及胚胎细胞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潍河银鱼地域环境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其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潍河银鱼受精卵孵化温度适宜范围在211℃之间,适宜盐度在0-10(‰)之间,从而印证了潍河银鱼受精卵能够在潍河口浅海区低盐度水中正常孵化。  相似文献   

14.
涪江下游川西黑鳍鱼泉胚胎和幼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黑鳍Quan成熟卵椭圆形或圆形,桔黄色,卵径1.7~2.2nm,受精卵遇水膨胀,胶膜直径3.0~3.4m,无粘性,比重略大于水,在(19.0~27.2)℃下从受精到孵化历时142h15min,有2种出膜方式:一是突然弹射而出;二是以头部破膜而出;二是以头部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0d,分为11期,初孵仔鱼发育较完善,仔稚鱼各鳍基部均有黑斑,这是川西黑鳍Quan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低于27℃而高于15℃,最适水温在24~18℃范围之内;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10.6℃,胚胎发育时间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仔、稚鱼对降温的适应能力与其个体大小,起止温度高低正相关,而与水温的下降速度、下降幅度负相关,水温低于15℃时容易出现仔、稚鱼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人工培育成熟的大黄鱼亲鱼于1989—1990年进行人工繁殖研究首次获得成功。实验结果表明,在越冬期(12月)将亲鱼移入室内强化培育,同时注射低剂量LRH-A促进性腺发育,大部分亲鱼在4月中旬至6月初产卵受精。常用催产剂为LRH-A;新型催产剂DOM+SGnRH显得特异效果,催产率在90%以上,大黄鱼的雌雄鱼在发情时会发出“咕—咕—咕”的求偶声,集群追逐。一次催产分批产卵,持续2—3天产完。产卵时间均在晚上9时至凌晨3时之间,天明即停止.在水温20—22℃,海水盐度18.9‰—29.5‰条件下,受精卵经35小时孵出仔鱼。但较低的盐度(20.2‰以下)将影响受精卵的浮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纵横》2005,(4):57-57
石斑鱼是海水鱼类中人工育苗难度最大的种类。其难点在于:一是石斑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以后发生性转化变为雄鱼,雌雄性比难于控制;二是初孵化仔鱼个体小(仅为真鲷、鲈鱼等的一半),对开口饵料要求严格,仔鱼纤弱.稚鱼的形态特殊,培苗管理难度大;三是变态前后鱼苗个体相差很大,自相残杀非常严重。因此,在石斑鱼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着3个死亡高峰,经常导致石斑鱼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8.
黄缘闭壳龟的孵化生态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死亡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缘闭壳龟受精卵的孵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它的孵化积温为50688~56784℃,最适孵化温度为28~31℃,孵化基质的含水量以8%~10%较适宜.用1:1的沙与土混合作为孵化基质孵化率最高.卵的大小及放置方式对孵化效果影响不明显,孵化过程中卵重减轻2.39%-3.71%.孵化温度、孵化基质湿度以及霉菌感染是导致受精卵发育过程中胚胎死亡的主要因素.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死亡曲线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19.
条石鲷的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条石鲷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条石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透明,微黄色.在水温23.6~24.8℃,盐度28.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30 h32 min孵出仔鱼.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6 d的26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及发育时间,拍摄了26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仔鱼图片,胚胎发育可分为20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01 mm(1.92~2.08 mm),孵出45 h后卵黄囊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20.
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与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2005年10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舟山大沙基地,对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生及盐度对其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舟山近海鮸鱼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1 000μm左右,油球直径330μm左右。在水温22~23℃、盐度26.6时,孵化时间约22.5 h;初孵仔鱼,肌节约32对,全长2 075μm,心跳116次/min;孵出后第3天开始开口,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7天油球完全消失。在盐度10.0~50.0范围内,鮸鱼胚胎发育的快慢无显著差异,均在22.5~23 h之间。胚胎在此盐度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盐度对孵化后仔鱼成活及畸形率影响较大,孵化率与盐度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分布,畸形率呈反抛物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