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南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甘南民族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兴办特色体育赛事、积极推动民族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强化体育设施建设等策略来大力发展甘南民族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2.
卓尼县旅游业已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宣传促销活动成效日趋明显,旅游业综合收入逐年增加,但开发水平不高,力度不大,尚存在不足。卓尼县要高度重视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贯彻"旅游活县"战略,全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五彩卓尼大峪沟"旅游品牌,准确定位发展方向,使其进入一个理性、快速发展阶段。大力弘扬民间特色优秀区域文化,积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是卓尼县旅游业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正> 甘南有草原、森林、矿藏,水利和旅游等得天独厚的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现实却未能使甘南彻底摆脱贫困,更不能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而且差距呈扩大趋势.当今国内国际经济又正在掀起一个新的发展浪潮,甘南面对这一形势,只有打破常规,不失时机地探索一种跳跃式发展经济的战略,才能尽快脱贫,走向繁荣。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也为甘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客观科学地重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基于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构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信息熵权法及PROMETHEEⅡ测算法对环杭州湾和粤港澳两大湾区及其所辖18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表明:(1)2018年环杭州湾大湾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优于粤港澳大湾区;(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两级分化明显,湾区城市群旅游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共享互赢湾区优势;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差距较小,一体化发展轨迹明显,但缺乏强势有力的吸引及带动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共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高地;(3)两大湾区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应摒弃只注重规模效应、投资驱动的产业成效评价模式,只有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培育、技术创新以及科技赋能等转型升级渠道,才能真正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SWOT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Strenth),劣势(Weakness),发展机遇(Opportunity)和环境威胁(Threat)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为实现湖南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结合浙江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对浙江省旅游产业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11地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平衡性.根据这种不平衡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划分为高度集聚、中度集聚和不集聚(分散)3个等级.其中,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为高度集聚;嘉兴、金华、台州、舟山为中度集聚;丽水、衢州和湖州为不集聚.今后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树立"大旅游"概念,作出总体开发规划,构建良好的旅游产业空间发展战略来指导浙江省旅游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古城的保护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大力加强旅游营销的创新,提高古城的旅游知名度;应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中来,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加强旅游协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加强娱乐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创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任少鹏  高万辉 《河南科学》2014,(9):1915-1921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的空间演变规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向工业后转型,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已对区域旅游的空间发展与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术界也已逐渐深入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研究.该文以大西安为例,探讨其旅游景区(点)对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动因及其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赋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9-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的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均呈上升趋势,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研究区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保持在0.4~0.6,但各省(区、市)均呈较稳定的缓慢上升趋势,逐步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耦合协调度大致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主导制约因素皆为旅游产业滞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选取河南省2005-2015年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象限图法和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河南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旅游收入和GDP呈正相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2)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提升质量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未来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3)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增长速度渐趋平缓.(4)当前旅游产品对人们的吸引力正在逐渐降低,需要增加对旅游业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推出新型特色产品,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作为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加快"长吉图"先导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因此,要科学制定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看力打追旅游精品,加快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的文化扶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结构极不平衡,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旅游开发与文化扶贫在甘南州并行不悖。旅游流的产生、壮大,给甘南州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带来直接影响,并由此激励出甘南州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实现旅游开发的文化扶贫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赣州、龙岩和梅州2009-2017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估算赣龙梅三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产业超前型,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2009-2017年期间,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有所改善,由过去的严重失调衰退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但整体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上升空间很大。因此,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对两大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成为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探究数字经济下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估和甄别了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用熵权法对2016—202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资金资本、数字技术、市场规模、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政府支持、创新能力等因素对旅游产业数字化创新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政府支持、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作用最大,数字技术和市场规模因素影响作用较大,交通条件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5.
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关联性分析--以中国4A级旅游区(点)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把握高级别旅游景区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为区域旅游业发展寻求适度规模和合理方向。方法 选取3种不同指标,分别利用最临近点指数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4A级旅游区(点)的空间特征和关联关系进行测度。结果 以陕西省为实证的研究表明,4A级旅游区(点)在空间上呈凝聚分布,与代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结论 高级别旅游景区在拉动旅游就业、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显作用,不同地区要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实现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与福建省代表性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结合"人口-产业"模型研究非旅游类行业依托型特色小镇旅游要素嵌入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非旅游类行业依托型特色小镇旅游要素嵌入路径为:(1)产城融合提升小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与整体环境;(2)立足资源优势和突出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3)运用全域旅游理念发展产业旅游;(4)把控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GM(1,1)模型对于预测事物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实践性.选取2004—2011年之间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以及人均旅游消费为三大考量指标,在论证GM(1,1)模型对预测妈祖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情况适用性的基础上,预测今后4年2012—2015年妈祖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战略、产品、市场以及产业四大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发展研究主体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了解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旅游发展研究的主体框架,并对框架的主要内容,如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社会资源的旅游化和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等)、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测度、城市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2018年国内37家旅游上市公司的业务融合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HHI)对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融合HHI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产业融合度呈现出由中低度融合向中度融合发展的趋势。景区类、旅行社类、餐饮类、旅游电商类旅游上市公司产业融合程度加深,酒店类、旅游电商类则融合波动较大。最后,从顶层设计、创新发展、融合主体等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结合莱州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从资源评价、向产品的转化方面对莱州市进行资源(R)分析,从旅游者的偏好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关联程度进行市场(M)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莱州市旅游发展的主要产品,并进行产品(P)分析,最后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