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近年来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一直关注的贫困生问题,单纯经济上是无法彻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贫困大学生主要表现情况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当前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物质贫困得到了显著缓解,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却困扰着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主要是由心理、环境、信息以及思想等多重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环境不适、信息匮乏、享乐思想盛行等方面。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03级、04级、05级、06级8名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勤工助学、思想状态等方面的追踪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和消积并存。私以为,家庭、教师和同学影响着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建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来使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令人关注。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现状、价值取向、心理表现、求职消费和还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从高校角度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4):93-95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提升贫困学生幸福感为立足点,探索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从思想教育积极化、学生资助艺术化、心理救助人性化三方面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为贫困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心理和谐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而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7.
四川贫困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武安  黄梅 《科技资讯》2006,(1):145-146
调查报告通过大量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四川省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贫困不但给大学生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提出了如:建立贫困大学生捐助档案;帮助大学生“心理脱贫”等建议,对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给予了政策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讨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接着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良好社会知觉的培养,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关键,最后研究了贫困大学生自救方式探析.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从贫困生自身以及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以期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0.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资助主体与资助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期望与隐含承诺,这些并没有以某种书面的契约来规定,而是以心理契约的形式存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建构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从操作层面上提出心理契约模式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理论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特殊地位的同时,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当务之急,是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两者并行发展,共同开辟学生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弘扬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51-153
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佼佼者,长期艰苦生活的磨难锻造出他们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学子,使他们相形见绌,加之经济拮据的压力,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高校应从弘扬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入手,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学生在校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表现,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体育教师该怎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界定功能,在育人任务、目标、方式等方面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文章阐述了在育人功能方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从而避免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混淆或者顾此失彼。阐述了在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前提下,如何使之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承认知性认识并把知性认识引入认识发展过程,具有认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性认识是认识辩证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承认知性认识阶段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使认识的过程表述得更清晰,在理论上更能把印象主义,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唯理论的教条主义,辨别得更明晰;也能探明其产生的哩论根源。实践意义是:在实践中能克服印象主义,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唯理论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6.
体育审美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深入揭示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活动的奥秘.本文通过对审美心理各要素的探讨,来揭示体育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心理综合活动,这对体育审美和体育美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同的规定性的界定,比较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育人目的、任务、实施策略、价值判断以及途径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所发挥的不同育人功能,以避免相互混淆、取代、泛化或者顾此失彼,更好地使它们在发挥各自的优势教育职能的前提下,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现状,阐述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及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即德育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并提出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动机对体教班武术技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技能是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紧密相关,并受心理过程的控制.在体育师资培养中为提高武术技能形成,从男女合班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强课堂动机气氛,促进学生内部动机,让学生在运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感受对身体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使学生热爱武术运动,为终身体育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调查和教育评估实验等方法,对中学生篮球比赛心理负荷评价指标及测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运用统计学方法制定出中学生心理负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