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构建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从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出发,结合音乐审美教育现状,探讨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醒 《科技信息》2009,(20):I0213-I0213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手段和审美情感体验,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审美知识,提高审美技能,发展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包括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透彻的理解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这几方面论述了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贤 《太原科技》2006,(3):43-44
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从审美教育、审美心理导向、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生应正确地感知音乐审美情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想像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审美。该文通过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出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提出了音乐的审美规律,从音乐教学上探究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是美育形式的纽带。现代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提高传统音乐的审美教育对提高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师视唱练耳是一门多元化学科,不仅是基础课,也是美育课。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认识有着悠久历史,然而,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却忽视了其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等基本功的教学。在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关键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树立审美意识,把视唱练耳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的性质特征为审美教育,遵循音乐审美教育性质特点来实现的音乐教学目标才是受学生欢迎的。音乐的审美教学可统筹为认知性审美、情感性审美、思想性审美、创造性审美四项目标内容。按这四项教学目标性质标准来实施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监营、督导,音乐教学将取得教育目标价值实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莉  李晶 《科技信息》2007,(33):23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中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也是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由于审美主体不同的文化修养,因此审美层次也不同.音乐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审美创造力,对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不断得以加强,并且通过改革强化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理念,"培养音乐审美素质"也是教改对高师钢琴教学提出的要求,高师钢琴教学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钢琴教学是高师音乐教育音乐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对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刘晓蕊 《科技信息》2011,(11):194-19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更多的人将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理论的高度,而高校素质教育里的音乐审美教育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不仅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高校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校教育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审美在高校教育中不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全社会兴起“审美热”的背景下探讨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论述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特性、方式、功能以及音乐教师应培养和具备的专业素质,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一门“审美教育”的艺术,音乐教育既给予人审美享受,也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那么,音乐要如何达到完美的表演来进行审美教育,使人的耳朵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真实内容和思想情感呢?本文就钢琴演奏对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音乐结构的创造性整合能力,提出音乐结构整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歌唱教学是音乐审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提高青年大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等,具有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从歌唱教学的意义及审美体现两方面入手,阐述歌唱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高师视唱练耳是一门多元化学科,不仅是基础课,也是美育课。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认识有着悠久历史,然而,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却忽视了其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片面强调技能、技巧等基本功的教学。在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关键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树立审美意识,把视唱练耳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 ,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 ,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和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对人民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 ,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 ,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 ,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音乐艺术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本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本土音乐的定位,是进行有关音乐教育的前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本土音乐作了学术定位:从性质、地域、艺术形态方面作了范畴的定位;以审美教育为前提,对其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作了功能定位;作出本土音乐为小传统文化,是民族区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并提出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蓉 《科技信息》2009,(21):215-215,216
随着中国教育领域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体现出了它的审美特性.这种特性与心灵,感情形象思维相沟通,使音乐教育的核心成为了音乐审美教育。赋予它的特殊价值。由于教育观中音乐审美教育认识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也干扰着音乐教改实践不能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唱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欣赏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以及相互间的结合渗透,浅述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进而阐述借助发挥音乐的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