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牦牛乳上皮粘蛋白MUC1,通过比较乳MUC1的多态性发现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共5个牦牛群427头泌乳牦牛乳MUC1存在9种MUC1类型,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为163—208ku,普遍大于普通乳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牦牛乳MUC1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基因杂合度较大,根据乳MUC1基因频率可将5个牦牛品种明显地聚为两类,提示牦牛乳MUC1存在地方类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异交群体长期选择早代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方法,从DMA水平对小麦异交群体4个子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0个引物共检测65个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各子群体均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变异;(2)连续五次选择对千粒重选重子群体的遗传结构影响不大;而在株高选低子群体中,随着选择次数的增加,群体的遗传变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子群体间已出现一定分化但大部分遗传变异仍存在于子群体内部;其中,不同选择处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已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分化;同一选择处理群体,选择次数越多,群体分化程度越大,另外,在本研究数据处理中,首次将RAPD谱带结果转化为基因频率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得到与其它分析方法相吻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牦牛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牦牛的染色体、血液蛋白、体型外貌多态性,以及分布区的生态因子等方面探讨了牦牛品种(类群)的分类,结果表明:中国牦牛品种可分为2个类型,这与蔡立教授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青藏高原型”和“横断高山型”是一致的,而与其他研究者的分类结果相有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标记对8个假高粱及其近似种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在11对SSR引物中,有5对扩增出多态性,这5对引物共检测到25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能检测到5个多态性位点;(2)根据Nei’s遗传距离分析的聚类树显示:这8个高粱属物种共可分为2个类群,7个亚类群;假高粱和黑高粱、拟高粱和明福1号间的亲缘关系极近;(3)SSR结果揭示出所测8个群体的Gst为0.0864,说明本文研究的Sorghum属8个物种的群体遗传分化程度属于中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中国南部沿海美蓝拟相手蟹(Parasesarma eumolpe)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本文基于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对中国南部沿海8个美蓝拟相手蟹地理群体共95个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所有个体的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631 bp,共有4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76 8±0.032 5,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42 2±0.026 3,表现为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显示美蓝拟相手蟹群体没有分化出明显的单倍型类群,尚未形成显著的分支谱系;单倍型的网络关系图呈现出明显的星状结构,未表现出显著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群体在分布范围内尚未形成独立的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表明,美蓝拟相手蟹在历史上经历了明显的群体扩张,扩张时间大约在14万年前。幼体阶段具较强的潜在扩散能力,群体间能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再加上群体扩张事件,可能是美蓝拟相手蟹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我国红树林潮间带相手蟹类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地理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为0.770~0.876,核苷酸多样性为0.687%~1.967%;8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都呈双峰分布,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正值或统计上不显著的负值,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在历史上较为稳定;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5.87%),仅有4.13%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箭滩河群体与太平溪、小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他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远近无相关性;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建议加强长江上游鲢遗传资源保护,将产生分化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石刁柏花药培养植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芦笋(石刁柏)5个品种花药离体培养的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别,统计分析表明:花药培养植株群体倍性问的变异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单倍体占2.1%,二倍体占67.0%,多倍体占23.9%,非整倍体占6.4%.但各品种间的倍性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讨论了遗传多态性表现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昌黑山羊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建昌黑山羊血清白蛋白(A1b)、运铁蛋白(Tf)和酯酶(Es)等三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为了分析又利用台湾本地山羊、西德有色山羊等有关基因频率资料,计算出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并直接绘制出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这三个品种山羊遗传距离均超0.1,说明它们都是独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增殖放流后山东石岛近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遗传特征的变化情况,对采自石岛近海2016年和2020年两个年份三疣梭子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均较高,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显示群体内部遗传差异大于群体间,且统计检验不显著,表明两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和单倍型邻接系统发育树(NJ)也显示两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由此可得,经增殖放流,石岛近海2016—2020年三疣梭子蟹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并未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种质资源较好。  相似文献   

11.
Milk epithelial mucin (MUC1) of yaks was separated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 total of nine types of MUC1 were revealed in 427 yaks from five yak breeds including Maiwa yak, Jiulong yak, Tianzhu white yak, Qinghai yak and Tibetan yak.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MUC1 are from 163 kD to 208 kD, most of which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bovine.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gene frequency and genotype frequency of yak MUC1 differ among breeds, with relatively high gene heterozygosity. The five yak breeds studied fall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milk MUC1 gene frequency, suggesting that milk MUC1 exhibits specificities for local yak groups.  相似文献   

12.
西藏耗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西藏耗牛的4上血液蛋白位点(Hb,Tf,Alb,Pa)进行检测,得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遗传变异性分析,引用6个其它耗牛品种Hb和Tf位点的基因频率资料,比较分析了西藏耗牛和其它耗牛品种的关系,并探讨了耗牛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我国5个地方黄牛品种、5个地方水牛品种及2个地方牦牛品种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以及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分析,发现中国地方黄牛、水牛与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试验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与牛亚科代表性物种黄牛、水牛、家牦牛、野牦牛、欧洲普通牛、印度瘤牛以及摩拉水牛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黄牛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水牛的亲缘关系较远;中国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也有少量江河型水牛渐渗入中国水牛群体;中国黄牛为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进化树显示高原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环湖牦牛与家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马血清酯酶(Es)位点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的湟中马,柴达木马,陕西的关中马,宁强马,广西百色马,贵州马,泰国马,阿拉伯马,日本吐噶喇马,英国纯血马,韩国赛马11个品种血清酯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Es位点是不同品种马遗传分化的主要位点,对探索马的分类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牦牛在世界及中国、蒙古、苏联、印度等国的生态地理分布、生态类型、数量,以及牦牛的数量分布与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草地类型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定性定量关系。为牦牛资源的开发、划区、合理组织牦牛生产及牦牛的选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研究了内蒙古地区3个绒山羊品种的DNA多态性,由此推导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在所使用的12种随机引物中,有8种随机引物扩增出多态谱带,共检测到32个RAPD标记,其中有21个发生变异。用Nei的片段公享度公式计算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用UPGMA聚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3个类群彼此亲缘关系较近,分化不明显;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辽宁绒山羊和乌珠穆沁白绒山羊聚为一个大类,说明内蒙古白绒山羊与罕山白绒山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之.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耗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巳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8.
新疆3个地方品种绵羊微卫星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北疆地区3个品种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品种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Ph),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品种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1824、MAF65、OarAE101、OarFCB48为低、中度多态外,其余6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各品种绵羊总的平均PIC、h和E均低于、Rh高于国外其他品种的绵羊,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各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作为我国南方海域的经济水产鱼类,已面临着种质资源匮乏,过度开发的局面。为了开展其保护生物学研究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开展了赤点石斑鱼群体的微卫星分析,对中国东南沿海7个赤点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不同渔场之间的种群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分布特征,这为赤点石斑鱼的种质资源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