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自20世纪初提出高分子的概念以来,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材料科学中最具代表性和发展前途的一类材料。高分子材料现已成为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前瞻领域的交叉与结合,对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通用高分子、生物医用高分子及能源高分子等应用于不用领域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出发,简述其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并指出其发展对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分子材料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使人们对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概念与种类,分析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材料是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全能新材料,它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高科技的不断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当今时代,高分子材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各大领域应用广泛。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历史,说明了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人们了解和学习高分子材料,进而促进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分子材料作为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文中主要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在不同的药物控制体系中的作有和药物控制系统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被细菌、霉菌、藻类等微生物在酶或者化学水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两大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降低传统合成高分子工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有助于降低过量"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下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的新要求,已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作为重要的新型全能材料,已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7年高分子科学领域硕果累累,超分子聚合物、石墨烯、高性能材料、纳米多功能材料等方向都炙手可热。本文遴选2017年可拉伸高分子半导体、柔性储能材料、不对称聚合物分子刷的高效精准制备、二氧化碳吸附、塑料回收再利用和毒品检测方面的高分子应用等方向取得的成果进行盘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2000,(4):19
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被称为现代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尽管高分子材料因普遍具有许多金属和无机材料所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获得迅速的发展,但目前业已大规模生产的还是只能在寻常条件下使用的高分子物质,即所谓的通用高分子,它们存在着机械强度和刚性差、耐热性低等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高分子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环境适应性优势,高分子材料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纺织、通信等。本文以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为研究内容,结合高中阶段所学相关知识,对几种目前较为常见的高分子应用进行分析,以加深人们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并能够对高中阶段化学相关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中的战略地位高分子材料原料来源丰富,制造方便,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效益显著,因此,在材料领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80年代中期,世界上塑料的体积产量已接近钢,化学纤维的年产量已接近天然纤维,合成橡胶的年产量是天然橡胶的两倍。高分子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运动是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环氧树酯材料为例,对环氧树脂材料高性能化研究领域的难点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科学创新的认识根源开展了分析和探讨,对发展高性能环氧树脂材料基体的可行性、现实性以及研究途径进行了讨论。最后根据高分子材料科学范畴、理论、规律和逻辑,提出高性能环氧树脂材料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材料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建成 ,使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以其固有规律跨越国界向全球扩散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目前 ,这股潮流正以汹涌澎湃之势将人类推向 2 1世纪。在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 ,材料工业与信息工业、生物工程、能源工业一起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 ,而在木材、硅酸盐、金属和聚合物这四大材料体系 ,高分子材料将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本文将根据中国高分子材料工业的现状和世界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探讨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说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研究在高分子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勇进 《科技信息》2012,(11):234-234
结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基本特点,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育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高分子材料研究几大重要方向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高分子材料目前存在影响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指出高分子材料在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高分子材料要继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指出了下一个十年中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最近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除具有一般高分子的特性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因此,在国外亦被人们称为合成有机金属。与标准金属相比,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重量轻、比强高、易成型、成本低、电阻率可调节的特点,并可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而获得多方面的特点和优点,从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随着电子工业、情报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美、日和西欧各国均在积极开展研究。日本通产省甚至把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列为“下二十年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规划”中十二项优先科研项目之一。我国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功能性材料中的一种,生物医用材料被用于诊断和修复组织或器官,其不会对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液产生影响和副作用的特性使得生物医用材料在医学领域科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控性和稳定性,因此备受疾病治疗领域的的关注。基于上述背景,在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种类,其次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的优劣势和部分制作原理,再次介绍了目前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所展现的不同应用,最后提出了对疾病治疗领域内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研究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柔性电子是基于柔性有机/无机功能材料、柔性/可延展基底并结合相应加工工艺得到的新型电子器件.与传统电子器件刚且硬的缺陷相比,柔性电子优秀的力学性能(柔性化和可拉伸等)使其更加适用于可穿戴电子、人机交互、软体机器人等尖端电子领域.自柔性电子起始阶段,高分子材料就被视为实现柔性电子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材料,例如柔性高分子基底材料、高分子界面改性材料、柔性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借助于高分子材料的优秀性能,半导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实现了电子器件的柔性化,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柔性电子在生物医学、柔性显示屏、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然而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应用领域的苛刻需求,亟需在功能材料研究上获得突破.目前,研发用于柔性电子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点之一.因此,本文基于本课题组的相关工作,综述了近期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基于柔性电子器件的组成角度以及加工工艺角度,从柔性电子中的三种关键材料(柔性基底材料、界面改性材料、柔性功能材料)出发,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目前,在生命科学、医疗器械、药物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日等发达国家及中国钢铁产量与塑料产量的演变的分析,认为稳定钢铁产量提高塑料产量是我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塑料工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高校应大力发展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材料专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