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全球盐湖、盐碱地广泛分布,我国西部内陆盐湖和东部滨海盐水域和盐碱地总面积约达1.06亿hm2,既是重要盐类资源,也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土地资源,随着"盐湖农业与盐碱农业"观念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农业由淡土耕地向盐土耕地扩展,可改善盐区环境、对世界人口膨胀、农产品不足等问题,为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21,(4)
正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是京津冀地区的海边明珠,这里海岸线长、滩涂广阔,盐碱地及生长其上的盐生植物便走进了植物学家的视野。这类植物有着怎样的特征?在天津沿海地区分布有哪些种类,又有哪些可供发掘的种质资源呢?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全球盐碱地面积近10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而我国的盐碱地面积接近1亿公顷,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约0.96亿hm~2盐碱地,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是巨大的后备土地资源.因此,如何可持续、绿色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盐生植物是指能够在等于或高于200 mmol/L NaCl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类群.盐生植物在绿化、畜牧、粮食、医药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潜在价值.本文重点论述了经济盐生植物在盐碱地绿色开发中的应用,对未来选育一些经济盐生植物用于盐碱地绿色开发并形成产业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盐碱地由于含有大量盐离子不适合普通作物的生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盐渍化土地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和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冰叶日中花是一种既耐干旱又耐盐碱的盐生植物,兼具食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拓展盐渍化土地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冰叶日中花的耐盐机理并展望了其在盐碱地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中国西部边疆的大后方,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钾盐、氯化锂、硼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85%、80%和25%,是中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地。2012年,中国生产氯化钾约642万t[1],青海柴达木盆地钾肥生产(以氯化钾计)约570万t,约占全国钾肥产量的88%。柴达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持续保障中国大农业的稳定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沉积有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成盐成矿规律的理想地区。通过对柴达木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含盐地层测年数据进行总结,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活动和构造运动进行对比,认为柴达木盆地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和干盐湖中通常发育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及末次冰期的石盐层,某些盐湖中还有希夏邦玛冰期、望昆冰期、中梁赣冰期的石盐层;迄今为止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中仅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冰期环境下的干冷气候及冰川扩张,造成盐湖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利于盐类物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王建强 《甘肃科技纵横》2002,31(6):20-20,11
1、甘肃省的比较优势表现 甘肃省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项,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现有耕地面积348.8万公顷,占可用土地面积2731.41万公顷的12.77%,人均耕地2.08亩,居全国第6位,尚有近186.67万公顷土地可供开发复垦利用.省内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项,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甘肃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业资源丰富.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项,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项,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多种类型的土地资源与特殊的气候、生物资源相结合,形成了发展甘肃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钾盐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柴达木盆地盐湖是中国重要的钾盐资源基地,其钾肥产量(以氯化钾计)占国内总产量87%,对保障国民经济及农业发展所需、平抑国际钾肥价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浅部盐湖钾盐资源量有限,强力开发的保障时间不可持续,近年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富钾卤水勘查发现,埋深350 m以下存在新类型大型卤水钾盐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察尔汗可靠的后备资源接替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 -咸水 ,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 .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 ,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 .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两种演化模式 .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分析化验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纪湖盆古水介质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第三纪湖盆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微咸水-咸水,并且在湖盆演化的不同时期其古水介质条件有明显的变化。碳酸盐岩,膏盐,盐岩组合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第三纪经历了两次盐湖旋回的演化,并且这种盐湖演化同第三纪湖盆沉积中心,沉降中心的迁移是一致的。在盐湖盆地沉积中粘土矿物呈现正常型和非正常型的两种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因其巨厚的新生代盐湖沉积成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古湖泊演化、气候环境演变以及盐类资源钾盐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磁性地层年代学是这种长尺度湖相沉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定年方法。总结了早期柴达木盆地各个沉积中心的磁性地层结果,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已发表的最新3个千米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成果,包括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沉积中心的梁ZK02孔和梁ZK05孔、察汗斯图拉沉积中心的SG-1孔。根据新的磁性地层年代结果,重新厘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中心的第四纪底界深度,并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和新型的砂砾层卤水资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制约。  相似文献   

12.
 以科研团队多年工作成果为基础,对藏北209个湖泊进行面积、盐度分类,结合藏北的生态特征和生态需求,阐述了可开展西藏盐湖卤虫生态修复的湖泊水域资源潜力,发展盐湖农业的优势与意义,以及盐湖水系生物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原则。阐述了西藏湖泊水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的物种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以及硅藻、卤虫、盐藻、水木耳(念珠藻)、轮藻、细叶眼子菜的资源及其科学与经济价值。阐述了西藏盐湖生态修复的生态意义和藏北高原盐湖卤虫生态修复的经济重要性,并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西藏拟溞、盐藻等的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提出以冷水鱼为特色产业的水域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闽东南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的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越冬条件好,以及蒸发力大、水分分布不均且略显不足的特点。探讨了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光、热、水和局地气候等环境因素,据此提出利用 农业生产潜力,发展农业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获取了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后备资源方面的数据,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开发潜力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盐类矿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盐湖众多,盐类矿物种类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国家组织各部门对青藏高原进行勘察和科考以来,在盐类矿物研究方面取得众多进展。目前青藏高原已发现盐类矿物53种,按照化学类型分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和硼酸盐,其中新矿物为5种,包括在青海大柴旦发现的章氏硼镁石、三方硼镁石和水碳硼石,居红土的祁连山石和西藏扎布耶盐湖的扎布耶石。近年来,对于盐类矿物的古气候意义研究逐渐增多,按照其形成和保存温度环境,可以分为冷相类、暖相类和广温相类,被誉为有根据的古气候“温度-湿度计” ;芒硝作为典型冷相矿物的代表,其稳定和不稳定芒硝层的古温度范围已确定;扎布耶石作为典型暖相矿物的代表,其形成和保存温度也已明确。利用矿物间的共生关系,可以反映湖区的古温度范围,在古气候研究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湿地农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区湿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潜力极大。该文通过对湖区湿地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湖区湿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87.5%,坡地资源具有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高,类型多、结构、格局复杂,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坡地资源在福建山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种植果、经作物,增收富民的重要资源.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中林业面积占比例最大;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丘陵区;果、茶园地基本分布在坡地,占有相当比例,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实现福建省坡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以林业为重点的山地综合治理,其次要整治侵蚀坡地果园,第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坡地资源利用方面法制建设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8.
汾河三坝灌区浅层咸水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汾河三坝灌区淡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坝线层地下咸水灌溉试验(1990~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0~5.1g/l的咸水灌溉小麦、玉米、棉花和高梁,均比不灌的增产30%以上;在春季河灌和汛期集中降雨淋洗的条件下,作物根层土壤不积盐;实行咸淡水轮灌,增辟水源,改善水质,可获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