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17届中国科协年会“国际科学大师论坛”邀请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或涉及某一重要科学问题的发展、或涉及科学家的某一段科研心路历程,也不乏科学家的研究心得。《科技导报》整理了其中的4篇报告,自本期开始在“科技纵横”栏目刊载,每期1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30日,一场题为“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的学术辩论在北京大学上演。而引发这场辩论的是发表在《纽约客》上的一篇关于表观遗传学的报道文章。文章发表后,一些科学家指出其过度强调“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 ,而忽视了更为主要的调控因素“转录因子”。表观因子相对于转录因子究竟有多重要,科学家论剑争锋,相持不下。  相似文献   

3.
 《赛先生》微信公众平台由3 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饶毅、鲁白和谢宇在2014 年7 月发起并担任主编,它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普知识,也传递科学的态度,不仅是科学家们建言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也是一份颇具可读性的科学读物.《科技导报》从2015年第13 期开始,与《赛先生》合作,每期选取一篇《赛先生》发布的高质量原创文章,与读者分享,“与科学同行”.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概述了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分别分析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科技帅才”与“战略家”的战略科学家特征,为发掘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读了《科技导报》2014 年第26 期“职场”栏目中的“与初入高校任教青年教师的问答”一文深有感触。很多青年教师入职后,存在各种困惑和压力。  相似文献   

6.
 3月30日,中国科协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里出发--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暨中国科学家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旨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凝练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新内涵,汇聚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磅礴力量。围绕座谈会主题,“载人深潜”“中国天眼”等科技团队的代表以及数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与会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指出,在大科学时代,中国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走向无人区,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更加强烈地需要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我们不仅是要缅怀老一辈优秀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弘扬其精神,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秉持这样的精神,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12 月9 日,世界3 大顶级科学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杂志--它们在科学界被简称为CNS,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细胞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n 公开撰文抨击选材“浮华”、用“不恰当的激励损害”科学研究,误导年轻研究人员只确信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篇文章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科学家发表言论称上述刊物确实妨害科学发展;另有科学家指出,抨击影响到科学进程的刊物是一种示警,人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减少影响科学家研究的各种利益诱惑。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公开、公平、公正”(以下简称“三公”)评审原则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文化的精髓。“三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的基金项目资助工作的根本原则,伴随着从组织规划、申请评审、资助实施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2010 年,中国科协科普部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确立的“科普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项目下设立了“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子项目(以下简称“ 研究生资助项目”),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在读硕、博士研究生进行科普研究专项资助。(有关该项目介绍与申请的信息请见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3635728.html)  相似文献   

10.
 11月7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科技导报社、《中国科学》杂志社、爱思唯尔(Elsevier)、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承办,《Research》《科技导报》《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One Earth》《iScience》《TheInnovation》《Patterns》《Artificial Intelligence》《IET blockchain》以及Scopus数据库和INSPEC数据库进行学术支持的“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闭幕式上发布。“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为了外交的科学”“外交中的科学”和“为了科学的外交” 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科技活动。以色列通过“为了外交的科学”,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中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巩固和提升了双边关系。通过“外交中的科学”,以色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当前,以色列加大在华吸引投资力度,进一步助力本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了“为了科学的外交”。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艺术     
 13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题为《科学与艺术》的讲演中说:“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李政道在给柳城《电影三字经》的序言中写道:“我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与表达世界的不同道路,这两条道路并不是楚河汉界,也不是泾渭分明,更不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恰恰相反,这两条道路通向了一个共同的高峰:真、善、美。作为个体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向这共同的目标奋进。”李政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提倡科学和艺术的交融,他曾经邀请很多画家,用画笔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用画笔表现出来。后来他主编出版了一部大型的画册《科学与艺术》,其中有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吴冠中等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2017年11月,李政道发起成立了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并担任名誉主席,我应邀为成立大会写了题词(图1)。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刻苦攻关的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后人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为展现我国科学家与党同心、锐意创新的爱国情怀,《科技导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请王院士讲述研制“中国芯”的科研经历。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导言”,是该书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的研究来阐明形而上学自然观必然破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必然产生这一客观规律的。而在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史的时候,恩格斯得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即“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自然辩证法》第162页,以下没有注明书名的真码,都是该书的页码)粉碎了那种把自然科学发展看成是个别科学家的偶然发现的唯心史观。但还必须看到,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即社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皇家学会经常举办公开讲座、学术会议和各种主题展览,大部分活动都面向公众开放,可以免费参与。公开讲座和会谈通常会邀请科学家、学者、作家和评论人员针对科学研究、科学史、科学与文化艺术等内容进行讲解与讨论。本期“英国皇家学会推介”栏目介绍英国皇家学会2014年4月即将举办的3个具有代表性的讲座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翩然而至,2013年恋恋不舍地关闭了时光之门。回顾2013年,有光荣与喜悦,有喧腾与寂静,有质疑与争鸣,甚至还有“对峙”与“反目”,大大小小的科技事件构成了全年科技界一道道色彩斑斓的风景。哪些科技事件在2013年这段时光轴上尤其令人过目难忘?新年伊始,立足“科技事件”栏目的视角和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栏目将分2期为您“盘点”推出2013十大科技事件。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刚刚过去,我谨代表《科技导报》衷心感谢各位读者、作者朋友一年来对我们的支持、鼓励、帮助和理解。2016年,《科技导报》的出版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每期都有前沿科技专题的内容,文章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例如“蓬勃发展的中国计算机事业”、“核安全”、“新能源汽车”等高质量专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2):6-10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科技导报》以“礼赞建党百年风华,弘扬科技爱国精神”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为建党百年寄语,鼓舞、激励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0.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6):152-152
 “一带一路”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推动着东西方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对话与交融。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受到灾害威胁,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上的共性问题和重大挑战。因此,为推动《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以下简称《仙台减灾框架》)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亟需沿线各国科研机构及科学家真诚合作、攻坚克难、协同创新,围绕防灾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挑战,构建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打造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国际协作创新平台,推动合作研究与创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坚实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了发挥科技对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重要作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中外科学家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汇聚国际智慧,提出以下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