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休耕地管护是休耕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不同休耕地管护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可以为优化休耕地管护政策献计献策.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管护方、农民之间的博弈均衡取决于休耕管护收益、机会成本、罚金等参数的大小比较;这些参数的大小受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以及管护方和农民管护意识的影响.提高休耕管护的质量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休耕地管护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休耕地管护工作;建立管护方与休耕地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城市群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行动者具有相同治理收益为前提条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考察成本大小对合作治理策略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采取不合作治理时获得的"搭便车"收益大于合作治理获得的收益时,合作治理行为陷入"囚徒困境",合作治理行为逐渐消失,各地方政府回归属地治理;当中央政府对合作与否施加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时,合作治理收益明显大于"搭便车"收益,则合作行为不断增加,合作强度加强,演化策略收敛于(合作,合作)。最后,为促进区域环境合作的长效进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报告是重要的政府开放科技数据和科技战略资源.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分析了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的博弈关系,探讨了市级科技报告工作的推进机制.研究发现,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演化博弈模型中,省级政府策略选择主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收益,市级政府除了考虑自身成本和收益外,还受省级政府策略选择的影响;推进市级科技报告工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尽可能降低市级政府的成本,提高市级政府的直接和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对港口企业采纳绿色技术行为决策中的作用,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地方政府与港口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结合前景理论思想弥补了传统演化博弈理论中收益值为期望效用的缺陷,采用更加贴切的主观感知价值构建基于碳配额约束下博弈双方的损益矩阵.结果表明:当港口企业采纳绿色技术获得的主观感知收益与购买碳排放额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马娜 《山东科学》2019,32(1):113-117
基于区域性巨灾应急救灾的特征,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受灾群众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三方之间相互作用因素的分析,建立救灾成功的概率函数,得出救灾成功后以及救灾失败时的实际收益。通过三方救灾成功后的期望收益分析,建立参与者决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受灾群众三者的期望救灾收益最大情况下,三方救灾投入成本存在均衡状态,并且可以求出最优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趋势.研究表明,当企业超额排放预期增加收益发生变化时,此博弈系统的演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均衡.为此,地方政府需要采取加大对积极遵守碳约束减排企业的激励、适当提高碳市场碳交易价格、降低地方政府监管严格与宽松时的成本差、加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等措施,来督促引导发电企业自觉减排,从而实现社会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利益主体存在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开发领域,不同利益主体均有各自利益诉求.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分析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两大核心利益主体的策略博弈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依据,基于演化博弈视角,选取了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及其支付矩阵,并且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和动态相位图,分析了演化稳定策略及收敛路径.结果显示,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领域中,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之间存在策略选择相关性和依赖性,收敛路径及稳定状态受到博弈双方初始支付成本、收益、超额收益及分配系数等六个因素影响,通过设置合理的分配机制、提升超额收益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洁  菅利荣  姜凤珍 《河南科学》2023,(11):1645-1659
基于微分博弈模型,以Nash非合作博弈、文化服务成本分担的Stackelberg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分别刻画政府与文旅景区不同合作情形,求解3种情形下的均衡策略、文化消费效用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以及文化服务成本分担策略下政府的最优补贴比例.研究发现:(1)在一定条件下,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改善文化消费效用水平.(2)对景区门票、文创产品定价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文化消费效用水平的改善.(3)Stackelberg博弈下政府的最优收益高于Nash非合作博弈下政府的最优收益.(4)文旅景区收益上交给政府比例较小时,Nash非合作博弈下文旅景区的最优收益高于Stackelberg博弈下文旅景区的最优收益.(5)文旅景区收益上交给政府比例较大时,Stackelberg博弈下文旅景区的最优收益高于Nash非合作博弈下文旅景区的最优收益.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文章引入有限理性条件下,基于学习、模拟过程的进化博弈方法,推导出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模仿动态模型,研究转变的利益机制,提出了应加强政府投入,降低农民的转变成本,并且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模型,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产生机理及增值收益在各主体间的分配关系,发现地方政府通过征地等手段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进程,所获增值收益绝对量增加,但其增值收益占比下降,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也因此受损。认为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应该分为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指出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在征地过程中村集体土地潜在价值未能有效体现,提出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及其权利内容、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相关利益主体应该追求综合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近年来在学界和政府层面被广泛涉及。但对于其概念界定和构成群体的认识,学界却并不一致。本文从中国"职业农民"概念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进而明晰其构成群体及其群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农民由"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制约因素,以期对目前热议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常平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问题,由一个小村发展成一个年产值50亿,既是集体的,同时又产权清晰的产业大集团。在前往壶关县常平村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和地方干部讨论发展小城镇和"农转非"的问题。现在,在地方城市边缘纳入城镇发展的农民,往往  相似文献   

13.
现行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探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运用土地征用权来获取各项经济建设所需的土地。通过土地征用,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在这土地性质转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违反法律规定滥用征地权,强行征用农民的集体土地,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或为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有的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多获取土地收益,或节省工程投资,普遍存在压低征地补偿费标准的情况。另外在征地费管理和使用上,存在征地补偿费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安置。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将征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中物流资源投入程度是否积极的问题,引入政府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以及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得到模型中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走向以及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参数进行赋值,用 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只有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形象效用、降低监管成本、增大处罚金额时,政府监管部门才愿意选择“监管”策略;而增大供应商与加工商积极投入物流资源的收益增加比率、缩减投入成本、减少“搭便车”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加大消极投入的处罚时,供应商与加工商更倾向于“积极投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政策对农民产生了深远而普遍的影响,也是各级政府存在及履行其职责的重要手段。农村政策调整了农民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其落实过程更引起了各级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和博弈。作为三种最为重要的农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土地调整政策、农业税政策的落实揭示了影响农村政策落实中博弈格局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公众参与下交通基础设施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风险分担再谈判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如何规避企业再谈判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结果表明:当企业采取非机会主义行为策略所获得的收益小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策略所获得的收益时,公众参与能促使企业采取非机会主义行为策略;在公众参与概率较低的情况下,规避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高政府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同的公众监督水平对政府处罚力度的要求不一样,在公众监督意愿较低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惩罚力度才能迫使企业转变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度出城镇化对"农转非"家庭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农转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过程中转变为城镇家庭对家庭消费倾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家庭比农村家庭在基本生活消费倾向的概率增加了14. 8%,与此相反,"农转非"家庭比农村家庭在医疗保健消费倾向的概率降低了2. 4%。这表明城镇化过程中,推动了"农转非"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倾向的提高,小幅降低了医疗保健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转型时期,中央向地方实行政治分权以及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扩大,随之产生地方保护、经济短视、逆向调控等失范的行为,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地方政府利益选择、政治晋升博弈下的政绩压力、转型时期的体制缺陷等原因。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与调整,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罗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169-169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收益问题复杂,要严防农民土地流转收益被侵占,或是被地方强权组织盘剥,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有可能会出现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地方腐败现象。这必将会引进全国农民的强烈不满。该研究者简要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收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实现土地级差定价,农民自由选择定价内容;合理划分集体提留收益比例,公开集体收益去向;规范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有偿收费,明确服务收费项目;全额减免土地流转登记服务各类手续费及合同手续费。该研究者希望我国政府重视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问题,真正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流转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重抓和严抓,从而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0.
崔如松  焦振华 《科技信息》2007,(25):149-149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经济运行,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地方政府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营者,具有双重角色,在当今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区域管理者身份总体上是从属于市场主体身份的,而市场主体身份反过来又需要强化区域管理者身份,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