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梦溪笔谈》的内容从总体上看以自然科学为主,但对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如语方学也有较多涉及。《梦溪笔谈》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和价值,涉及到古汉语的音韵、字、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等,重点论及的有:语词训释、字形义、音韵格律、语序句读、修辞方式等。其中与语言学有关的40多条笔记,犹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早在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就已悄然兴起,从中央到地方,到诸子百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着语言学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已经涉及方言、词义辨析、修辞、训诂、语言理论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不仅启迪了先秦之后的语言学家,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语言学研究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祝诚  江尉庐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3):10-14,32
将我国文言的古籍名著翻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从而将古代文化中的知识精华,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这是一件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功德无量的好事。所以,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十分重视、大力倡导、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不少文史专家也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与《齐民要术》、《营造法式》、陈鲁王氏农书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水经注入《徐霞客游记》等被列为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其中,尤以《梦溪笔谈》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诸多门类。如欲将其全文精当贴切…  相似文献   

4.
《过庭录》是宋翔凤积数十年的读书笔记,其内容涉及考辨、校勘、文字、音韵、训诂,其所做的校勘等工作就是现在所称的古籍整理工作。宋翔凤于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之学上力求阐述一己之见,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工作说明他是乾嘉学派转变到今文经学学派的中间人物,其所做工作应该予以恰当评价。综合而论,《过庭录》之古籍整理工作比起乾嘉学派已经大为不如。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的研究在每一阶段都曾出现过代表性专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成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始发著作。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许多语言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写出了许多具有创见的专著。其中王德春教授著述的《语言学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以下简称《通论》)就是值得推崇的力作。作为通论性质的语言学专著,其内容不仅涵括了普通语言学的内容,而且涉及应用语言学科。其要旨不仅有对语言大家研究成果的合…  相似文献   

6.
《滕王阁序》为古代骈体文之华章和杰出代表,其对仗之工整,音韵之和谐,用典之精巧,构思之奇特,均为历代骈俪文之最。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其骈体文《滕王阁序》文学艺术价值也极高。本文结合《滕王阁序》的对仗、音韵、用典等方面,来谈谈古代汉语的文笔之美。  相似文献   

7.
修辞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上的一句话:“修辞立其诚”.对于修辞的研究,我国自古有之.例如:六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宋代陈骙的《文则》、元代王构的《修辞鉴衡》等书,都涉及到修辞学.到了近代,“修辞学”、“修辞格”一类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32年,陈望道教授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是一本系统的修辞学书,开创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初叶竺可桢先生率先对《梦溪笔谈》(以下简称《笔谈》)进行研究与应用以来,《笔谈》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不同领域的人士从各自专业角度,对《笔谈》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范围涉及《笔谈》的作者、版本、校订、注疏、译述、条目属性、《笔谈》在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应用价值等,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对《笔谈》研究的内容与成果进行综述,有助于把握《笔谈》研究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改革家。《梦溪笔谈》是沈括所写的学术著作,涉及范围很广,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占1/3以上,所记载的内容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宗保 《皖西学院学报》2023,(3):146-152+156
庐剧语言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根据已有的庐剧剧本可以挖掘其中的相关词汇、修辞和语法等语言特征。词汇特征主要包括指称与方言词两方面,修辞特征包括析词修辞、语音修辞和混合修辞三类,语法特征则可以从词的用法特征与结构表达特征等两个角度来考察。庐剧语言的相关特征与方言、近代汉语及戏曲语体本身特征有密切关联。相关考察有助于庐剧语言及戏曲语言的语言学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博大精深的《文选》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在音韵学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选》中的诗赋等都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所以以今音读之,很多地方已不能明其韵律。本文以《文选》诗为例,来探析《文选》诗中的音韵,以证《文选》诗中韵的和谐以及对以《诗经》为主的古音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音韵修辞在汉译时呈现出一定的不可译性.汉语音韵修辞的音乐美、均衡美、简约美可为英文汉译提供补偿.意译法、直译法使音韵汉译时意蕴深长,异韵滋长.  相似文献   

13.
在《致云雀》中,诗人雪莱巧妙地运用了规范而又新意进发的音韵手法,围绕作品主题灵活穿插了比喻等多种修辞形式,极富音乐性和画面感地烘托出了云雀那自由不羁的形象和欢快激昂的歌声。诗人借云雀抒情明志,向世人传递自由、喜悦与希望,从而使作品达到了音美、形关、意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代既是一个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交融、语言创新的时代。裴启《语林》一书语言特点有三。首先是雅俗并重。裴启《语林》不仅多清词丽句、注重用典、具有玄奥性,而且多简洁活泼的口语。其次,裴启《语林》语言富于机智性和幽默感,文中多机巧性隽语和谐谑性隽语。再次,裴启《语林》语言之白描和修辞均有特色。就白描方面而言,裴启《语林》叙述语言简练含蓄,概括力强;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就修辞方面而言,裴启《语林》的修辞形式多样,技巧娴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体表现为比喻、对比和夸张。  相似文献   

15.
刘蓓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F0002-F0002
“镇江市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杨国祥、尹家明等人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著作)和潘天华的《梦溪笔谈说解》(著作)荣获一等奖;万碧波、丁钢等人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著作)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汉语同素反序词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素反序词的产生和发展 ,是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内在的发展规律可循的 ,它与汉民族思维特点、汉语构词法、诗歌等韵文叶韵、语言修辞的需要、方言分歧 ,口语与书面语存在着距离、造词过程中偶合等因素有关 ,它不仅涉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领域 ,而且还涉及语言学、汉语史、方言学、修辞学等诸多学科。  相似文献   

17.
陈骏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骏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18.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未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有惊人的巧合之处两书产生于同时代,同为说服术,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语言学视角,以Robin Hood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按照"求美"规律进行语言诸层面偏离的选择和运用,即如何发挥文学语言的偏离机制再现文学言语的形式之美。充分论证了文学创作为了"求美"的目的在音韵、书写、语法、修辞等层面而行的偏离之势,并遵循言语美的规律以维持言语偏离的平衡,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英汉对偶修辞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偶作为重要的结构修辞手段之一,具有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整齐匀称、音韵和谐等特点。在英汉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它们既有共性也有不同。通过对英汉语言特点的比较,分析了对偶辞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英汉互译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