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历官所到之处都极为重视人才,他认为人才对国家强盛具有根本性作用,兴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选用人才应不拘一格,因人而用。他的人才思想具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人才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荒政系"仁政"之一,是政府和精英执政时的主要措施.晚清恰逢中国封建王朝权力中心下移之时,作为地方官和封疆大吏之政治精荚在地方所行之"荒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主要内容.李鸿章作为当时的政治精英和封疆大吏,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善政.使民安居乐业,其褒奖捐赈的劝善措施,形成政府与社会共行善举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领域之善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最具代表人物.本文即是以李鸿章为个案,来考察晚清公共领域中地方政治精英之善政的实施概况,并由此得出在晚清王权衰败之时,地方政治精英仍能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其浚(1789-1847)是清代集状元,封疆大吏和科学家于一身的名人物。他在从政生涯中,为官廉洁开明,体恤民情,有“洁己奉公”之誉。他在科学活动中的贡献更是蜚声中外:他的作《植物名实图考》,把中国传统植物学发展到了高峰;《滇南矿石图略》,被誉为“中国古代采矿名”;《治淮上游论》一,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治水方略。他将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科学家而名垂史册。  相似文献   

4.
丁宝桢是清代后期握有大权的封疆大吏 ,他走上仕途时期 ,正值西方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于外患 ,他主张采取积极的备战措施 ,支持一切抗御外患的行动 ,是一位有头脑、有胆略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5.
张允随作为清代前期云南地方政坛上继鄂尔泰之后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由其主要负责的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体现了重视水利交通,发展云南地方经济的思想。他治河的各项管理措施,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陶澍的禁烟主张、禁烟行动,以及林则徐禁烟反复征询陶澍意见,证明陶澍是最早大规模销毁鸦片的封疆大吏,是主张严禁鸦片的政坛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7.
康熙朝督抚王骘虽然鲜为人知,却以其操守清廉、实心任事展示了满汉合璧的理想人臣形象,是德才兼备的封疆大吏,他也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诸多宠遇和赏赐.研究其人其事,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传统标准、清代务实的用人方针,对当下的干部选任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阮元是清代中后期号称“三朝(乾隆、嘉庆、道光)元老”的封疆大吏,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献大师。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淮左扬州,系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他曾先任浙江学政,后任巡抚,长期客居杭州。《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四有传。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称他是“清代羽翼经学之功臣也,而其学识之博,则王昶朱筠辈所远不逮”。由于阮元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又能做到谦虚谨慎,博采众家所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金石、校勘、历算、舆地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阮元一生著述宏富,有《攀经室集》58卷、  相似文献   

9.
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镇压四川、广西等省人民革命运动的剑子手,以“劳勋最着”而飞黄腾达,爬到两广总督、邮部尚书等高位。岑春煊与袁世凯同是清朝最得势的官员,时有“南岑北袁”之称。岑家“三世为官”,岑春煊利用权势,对南方各省施加影响,在两广培植亲信,扩充势力,广西旧桂系军阀的崛起与岑春煊的发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旧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等人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辛亥革命后,岑以讨袁护国、护法为名,与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合而为一”,串通西南军阀,处心积虑地反对孙中山的革命。岑出于自身利益,曾长期与袁世凯敌对,他的“反袁”实质上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三司制度的弊端及社会现实的需要,到明中叶,巡抚制度终于取代了三司制而正式确立,巡抚成为节制三司,总领一方的封疆大吏。尽管巡抚位高权重,然而在明政府严密有效的层层制约机制下,巡抚只能俯首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对立面。明代巡抚制度对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巡抚及明政府对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三司制度的弊端及社会现实的需要,到明中叶,巡抚制度终于取代了三司制而正式确立,巡抚成为节制三司,总领一方的封疆大吏。尽管巡抚位高权重,然而在明政府严密有效的层层制约机制下,巡抚只能俯首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对立面。明代巡抚制度对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其濬(1789——1846),字渝斋,自号雩娄农,河南固始县人。他在清代的乾嘉盛世中丁丑(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后历广东乡试正考官、国史馆协修、南书房行走、提督湖北学政,通政使司副使等要职,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考试御史,转兵部侍郎、户部侍郎。道光二十年(1840)起代理湖广总督兼湖南巡抚,后改代理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道光二十五年(1815)调福建巡抚,改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直至道光二十六年病逝,吴其濬在庙堂之上位处清要;处江湖之远作封疆大吏,他都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朝廷  相似文献   

13.
陈宏谋(1696—1771)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一位政绩卓越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一位被誉为"岭表儒宗"的思想家,更被史学界誉为清代乾隆朝的三大清官之一。他的官箴思想可以归结为"民本思想,"这与我国当前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笔者将结合陈宏谋的民本思想与实践成效,并加以评述,希冀能为我国现在所大力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和“仁”的统一。两个半世纪后,苟子创立了以“礼法”为核心的封建专制的思想体系。封建专制思想自苟子始,至清亡终,“礼法”与“仁爱”消长。梳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不仅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思想,而且提出了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的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同民主与法制思想一起构成了其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社会实践中被应用,而且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不对社会主义民主全面论述,只就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性,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组织原则和民主的活动原则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一致 社会主义和民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需要民主,而民主则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高度发展,就是共产主义。 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李卜克内西曾深刻分析过社会主义和民主的关系。他说:“社会主义和民主不是一个东西,但它们不过是一个基本思想的不同表现,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来不可能相互矛盾。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臆想的社会主义,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一样。民主的国家是按社会主义原则组成的社会的唯一形式”。所以他认为未来将属于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列宁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他说:“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决定不完全归结于经济”。“必须有社会主义生产这个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有民主的国家组织、民主的军队等等”。又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只有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青年时代就是一个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并且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思想政治战线上尖锐激烈的斗争。在辛亥革命发生期间,鲁迅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他故乡绍兴的光复活动。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软弱,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妥协退让,致使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篡夺而告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了鲁迅一个很深的刺激。他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迎来的一线光明立即被乌云遮住,这使他感到很失望。一九一二年五月,鲁迅到了北京。在那里,他“耳闻目睹”了“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是当代台湾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令各方瞩目的一年。该年9月,长期与国民党争夺台湾政治空间的党外势力,首次突破“党禁”,成立了国民党去台后第一个新反对党—民主进步党。国民党当局被迫“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此后各种政治力量及代表人物纷纷登台,竞相组党。党外势力的崛起,意味着蒋氏两代在台湾建立的“一党独大”的“强人政治”时代行将结束。“一党优势、多党分立”的政治格局即将形成,充满矛盾的台湾又步入新的政治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在江西得到积极响应。江西对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西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正式爆发;武昌起义后,江西光复有力地支援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政权后,江西又誓死捍卫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兴亡之感 相国愧之——比较徐灿陈之遴唱和之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灿、陈之遴是明末清初的一对文坛爱侣,徐灿工于词,陈之遴工于诗。他们在明亡清起的易代之际,对故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在他们的唱和之词中时有流露,两相比较,那便是“兴亡之感,相国愧之”(谭献《筐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