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洪灾害壅高河道水位带来的流量放大作用影响了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法在山丘区流域的表现。针对这一问题,以汶川地震后山洪灾害频发的都江堰白沙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究引发流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引入线性放大系数修正山洪灾害对流量的放大作用,耦合一阶自回归残差模型与不同异方差转换函数构建了6种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案,利用GR4J模型模拟不同方案下流域出口日径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雨量与线性放大系数能够有效识别、修正山洪灾害对径流的影响,与未考虑山洪灾害影响的贝叶斯径流模拟方案相比,白沙河流域径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精确性指标分别平均提升19%、32%、62%。该方法可在山洪灾害频发流域推广应用,为山丘区流域径流预报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山区小流域降雨-山洪演进正演模拟和预报方法,构建了从降雨、植被截留、土体入渗、坡面汇流到山洪演进全过程物理模型.采用一阶迎风差分格式求解描述坡面汇流到径流过程的扩散波方程,并在凸地形点采用修正算法确保计算精度和求解简便性.基于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像处理器)异构并行加速技术实现从降雨到山洪动力演进全过程快速模拟,计算效率相对CPU单核提升300倍左右.通过一维构造地形试验、V型槽实验和都江堰龙溪河真实小流域山洪过程分析,验证了当前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为基于动力过程的山洪灾害实时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极端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科学认识山洪形成过程,揭示山洪致灾机理,以湖北省柳林镇“8·12”重大山洪灾害为例,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分析评价数据结合实地调查,采用自主研发的FFMS(Flash Flood Modelling System)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柳林镇暴雨山洪过程进行反演模拟.从洪水来源、产流组分变化入手,深入剖析此次山洪灾变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时空变源山洪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分析山洪过程流域产流机理及组分变化,实现对暴雨山洪过程的精细刻画.柳林镇“8·12”重大山洪灾害成因主要在于该地区超历史极值暴雨导致上游3条支流所在流域超渗产流量激增,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理位置造成主、支流洪峰几乎同时在柳林镇断面遭遇叠加,加之下游莲花溪洪水汇流浪河后形成顶托,共同作用下导致山洪灾害放大效应,给柳林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辽宁省山洪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基本技术标准,给出了研究步骤.据此开展了山洪地质灾害区划研究、山洪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山洪地质灾害特点分析、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给出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山洪灾害的合理防治规划、减少相应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小河流地区山洪灾害预警一直是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通过对2015年至2019年汛期新疆范围内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主要山洪灾害的统计进行分析,对巴音沟河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汛期山洪灾害进行分析比对,提出提高对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认识的建议和提出加强省级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危害与成因分析,指出暴雨是造成山洪灾害的根源,特殊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等因素加强了山洪灾害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山洪灾害的特点,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提出山洪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工程现状等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总结出了造成甘肃省发生山洪灾害的三点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意图通过此措施尽力将山洪灾害发生造成人员的伤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陕西南郑地形地貌及山洪灾害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了山洪灾害的特性及形成过程,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成县地理、河流概况和成县历史山洪灾害等方面的阐述,简要分析了成县目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成县目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旨在为该地区减灾防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受特殊的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和气候特征影响,山洪灾害防治历来是泾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泾县通过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实现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预报预警、安全转移撤离,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等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治理山区城镇洪水,本文就设计洪水的地区经验公式和洪水的综合治理方法提出了水文物理模型和治理规划模型两种数学公式,并对这两种模式的计算程序作了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实时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决现有实时校正方法对山区小流域洪水进行校正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入K最近邻算法用于洪水预报实时校正。以安徽省沙埠流域为试验流域,构建基于K最近邻算法的实时校正模型,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实时校正法和传统的误差自回归方法,以洪峰相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各校正模型的校正结果。结果表明:基于K最近邻的实时校正法对确定性系数改善最优,BP神经网络实时校正法对洪峰误差校正更精确;将历史洪水资料纳入学习样本后,基于K最近邻的实时校正法的校正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基于K最近邻的实时校正法能够有效避免误差自回归方法对洪峰误差控制较差的缺陷,适应性强,反应灵敏,精确度高,可作为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实时校正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当前应用热点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智慧水利",尤其是防汛抗旱信息化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行业防汛抗旱业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山洪灾害多发区域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为例,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韧性理论构建丘陵岗地雨洪管理模式,计算研究区的承洪能力并提出相应的雨洪管理构建模式。【方法】根据演进韧性理论结合仿生学原理,选取南京栖霞山东片丘陵岗地为研究区,借助GIS空间分析计算,利用矢量地形数据,对其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流向和汇水进行分析,提取自然洪泛区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雨洪格局的划分。【结果】研究区洪泛区内可洪泛地约32.57 hm2,地表可洪泛比为55.38%,虽可浸性较高,滞渗能力较强,但可洪泛地分布较分散,连续性较弱,因此对雨洪的转移能力较差。基于此,创建了具有丘陵岗地特色的“掌状复叶”结构的雨洪管理模式,即适用于丘陵岗地的三级“脉序”结构的径流网络、三级“基部”结构的汇水中心和三级“叶肉”结构的自然洪泛区的雨洪管理模式; 提出了研究区内三级径流网络、三级汇水中心和三级自然洪泛保护区的“掌状复叶”结构的韧性雨洪管理格局。【结论】基于韧性理论的丘陵岗地“掌状复叶”结构雨洪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渗透、转移和控制雨洪,有利于保护丘陵岗地的生态系统,可为构建类似地形地貌区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笼在山区桥梁建设中应用广泛但水毁频发。为研究石笼结构具体的水毁模式,通过模型实验加数值模拟来对河流泥沙的冲刷形态和水流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于双排网箱,三排网箱具有良好的耐冲性能。至失稳时间,三排基础网箱桥墩最大冲刷深度超出双排基础网箱桥墩7.1%,最小冲刷深度超出双排网箱13%;网箱的主要变化是产生了一定范围的沉降,这些沉降点集中于垂直水流方向的侧倾和沿Z轴方向,其沿水流方向(X轴)产生的位移很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 泥石流与溪河洪水 泥石流 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 滑坡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相似文献   

17.
高温多雨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水设计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寿命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排水工程及水害防治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确保路基的稳定和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本文结合黔(黔江)彭(彭水)高速公路,介绍了高温多雨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系统设计和施工要点,与同行探讨,同时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实施山,水,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北省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差异很大,可持续发展地区间各有选择重点:山地可实施绿色战略,开拓绿色产业;平原地区结合防洪实施蓝色战略,开拓水上产业;强化区域中心武汉市并启动鄂中与鄂东两冀,实施陆地的灰色战略,开拓第二、第三产业。使湖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98特大洪水透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除大气环境因素外,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生态环境恶化所致。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锐减、陡坡开垦严重、中上游水土流失剧烈和中下游湖泊蓄水功能降低等诸方面。要从根本上防止或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水危害,就必须增强环境建设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发展,扭转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实现国土安全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系统的阐述了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矿山山体开裂、山崩、滑坡及地面塌陷及其给附近村舍、交通带来的次生灾害,同时,亦对不适当农垦工程活动手致的山洪灾害,水土流失及诱发地震灾害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