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理论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其现实启示则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定位应与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特点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基本制度应与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也应与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复杂的。在每一个社会形态里,都有一种生产关系占主要地位,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主要特征,也规定着这个社会上层建筑的主要特征。从社会形态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应该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和“三形态”中的第三社会形态。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昔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不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而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二社会形态。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同时态”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二形态的社会主义,以产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这种非对抗性的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又断言“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著名论断是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前进的灯塔,其基本思想是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指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它的基本思想,要正确理解马克思这两个著名论断的科学内涵与内在联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它在本质上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性表现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是优越的,思想文化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社会文明理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强调“两个明部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强调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含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含义的历史演变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0年分别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写序言时说过相同的话: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页;第22卷第68页。以下引《全集》只注卷数、页数)1891年,他在《德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德国的社会主义只能秘密地存在。只是在1862年,马克思的学生拉萨尔才重新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但是这已经不是‘宣言’中的大无畏的社会主义了”(第22卷第288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结果.从世界历史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将其理论体系推向了新的高度。因此,在生产力同样比较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走创新的发展之路,要求在充分理解“跨越”理论基础内涵的基础上,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惫,并且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即社会形态的含义、“五形态”与“三形态”之争、“三形态”划分的差别、“两阶段”论、社会形态的“跨越”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并且作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1.
向丽芳 《科技信息》2008,(5):327-327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设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围绕突出“以人为本”核心地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论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学术界关于这一理论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即社会形态的含义、“五形态”与“三形态”之争、“三形态”划分的差别、“两阶段”论、社会形态的“跨越”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并且作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这种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者列宁所谓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有其作为社会制度的为人类历史上其它社会制度所共有的多重属性,如社会形态的有机统一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阶级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的现实性等;同时,与其它社会制度特别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这些个性特点表现于外是社会主义不同于其它社会制度的特征,表现于内则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表现于外的…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7,(5):37-41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唯物史观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对资本主义之后社会形态的一种逻辑思考、判断、理论。从经典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文本出发把握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是进一步评判共产主义思想以及指导实践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信仰,一种思想理念,也是现实的运动,对于现实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完全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底子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突出的特征,它是我们经济理论研究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道德是从无产阶级的斗争利益引伸出来的。在社会主义时期,它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共产主义觉悟,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开展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精神武器。共产主义道德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高度地发扬,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习惯,又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帮助人民摆脱从旧社会带来的精神枷锁,是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严重任务。可是近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利用党内外的一股“左”倾思潮从事反革命活动,也在道德领域里造成了严重混乱,他  相似文献   

17.
一、从确立全社会“主旋律”的高度认清中国革命史课的基本功能 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其根本任务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革命史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述功能教育中,最具优势的当是  相似文献   

18.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看成是以生产力为主,包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其他一切社会要素在内的有机体系。他提出“五形态”说和“三形态”说,从不同角度说明社会的演进过程和特点,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延续性和跳跃性的统一。通过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再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的需要问题历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和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在人的需要问题上有其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的新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要满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还要改变、发展人的需要,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文明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不能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由不够格到够格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长,今天我们只处于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及江泽民总书记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关初级阶段长期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系列观点,揭示了这个特殊中间阶段的规律,无疑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