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3.
人名翻译究竟该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一直是翻译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翻译更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除了要考虑人名本身的文本内语境外,还要考虑到接受语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飘》的两种不同译本为例,从诗学规范、文化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其人名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语境在译者对人名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幽默文本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化,更涉及到文化的交流。汉英文字结构、语义系统及文化背景的多重差异构成幽默翻译的障碍。而归化、功能翻译等策略在幽默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能大大提高幽默的可译度,是对幽默文本的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文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文从哲学概念的术语化及风格两个方面简要地、对比性地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 ,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6.
施波 《科技信息》2007,(28):116-117
在翻译实践中,异化和归化的矛盾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傲慢与偏见》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中译本即以异化为主要翻译策略的孙致礼译本和以归化为主的张经浩译本,通过对这两种译本的分析比较,论证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凯瑟林娜.赖斯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批评理论为基础和框架,就孙致礼和张谷若的翻译理论及二者对《苔丝》的两译本展开对比分析。从文本类型、时代因素和读者接受能力三方面论证,现代全球化语境下在英汉文学翻译中采用异化为主的策略可以使译作在忠实于原作风格的前提下被现代读者接受,其忠实性和读者接受是统一不悖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叛逆广泛地存在于不同语言间文学作品的译介中。传统的翻译研究总是把它置于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对照之后的“信”与“不信”、“意译”与乱译”、“归化”与“异化”之中去讨论。现试图从接受环境对译本的影响角度入手 ,从翻译史中抽取若干个创造性叛逆的个例来分析它们的诸多成因  相似文献   

9.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模因的传播过程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诗歌语言模因传播的关系;指出相较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中的核心模因,更加有效地帮助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1.
乡土语言是汉语表达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西方的影响力,以便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文化参考,以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研究结果发现葛浩文在中西文化之间建立起了第三空间,将归化与异化杂合,从而使其译本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对葛浩文翻译策略的探讨对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文 《科技信息》2008,(30):226-226
电影字幕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给电影字幕的翻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字幕既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要让目的语观众理解接受,那么归化的翻译策略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运用了归化翻译,让目的语观众接受电影的信息,才能使影片广泛传播。本文对比了《卡萨布兰卡》的两个中文译本,以便更好地讨论归化翻译法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英语幽默反映英语语言文化,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英语。翻译幽默语言应首先具备欣赏幽默的能力。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而功能翻译、直译和归化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动态顺应是翻译策略,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是动态顺应过程中主动顺应或被动顺应时表现出的一些具体方法。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是译者动态顺应译语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从而实现翻译目的的一个过程。因此,分析比较《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两个英文全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是否顺应译语文化并能实现译者的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5.
比较《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通过阐述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读者会发现归化与异化并不矛盾,任何译本都是两者结合的结果。译者应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在作者和读者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译出准确流畅,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走出语言学模式,开始考察影响翻译的众多语言外因素,诸如权力关系、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单纯的语言内翻译研究不足以解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中国出版业创造的奇迹。《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主要归功于赞助人——中文版赞助者中国人民出版社、发行商和媒体的巨大努力。文章拟以勒菲弗尔的有关赞助人理论和韦努蒂有关出版业的理论分析《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销现象,考察这一译本生产与流通的政治化、体制化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大多是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进行,即以语言分析为基础。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则摆脱了单一语言研究的束缚,使翻译研究从文本内部走向了社会、文化及政治等领域。运用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归化、异化、杂合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探索如何在抵制文化霸权的同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翻译要传达三种信息:主题信息,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对《红楼梦》诗词的英译,进行两种译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海外中国典籍译本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国内对于这些“走回来”的海外中国典籍译本的研究中,出现外文汉译错误,影响学者们对译本正文本的研究。在英译本《群玉山头: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的研究中,学者们对译者名、书名和题记等副文本的汉语翻译出现错误。分析原始文献,正本清源,并基于副文本的理论视角,指出这些汉译错误与译本原文所体现的译者翻译思想相背离,以此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