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理名词的修辞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以及小说的批评指向———现代人因高度理性化而造成的自我伤害。  相似文献   

2.
小说<哈瓦那>中有着众多的地理名词,如井冈山、美国、上海、南美洲等,但这些地理名词被人物进行了修辞化的认知,如地理名词的形象化、地理名词的方式化、地理名词的情感化,从而使小说中的地理名词产生各种修辞义.只有正确解读这些地理名词的修辞义,才能准确地理解小说的含义以及小说的批评指向--现代人因高度理性化而造成的自我伤害.  相似文献   

3.
"白"多项修辞义主要从"日光"、"帛"、"曰"分别派生而来,它们的形成与民族文化、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等有密切联系。"白"在汉语里存在着两种极端对立的修辞义且用于消极义项的明显高于积极义项。  相似文献   

4.
文本延伸必须展开叙述,而小说叙述视点又具有多样性与交错性:可以文本外"旁观者"视野叙述,也可以"局内人"修辞身份叙述。后者又包括"我"的一元叙述及文本内部人物间多元叙述。亦即叙述主体"我"分为"假我"、"真我"、"无我"或多元交错叙事模式。从M.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认为这几种"我式叙述"分别反映了文学话语在表达与接受过程中的"熟悉化"、"陌生化"、"狂欢化"修辞策略,同时显示出文本"独白"或"对话"性的修辞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小说中的两种修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中的修辞元素分为结构性修辞元索与非结构性修辞元素。从静态看,结构性修辞元索是一组上下位词或类义词:从动态看,结构性修辞元素是肯定与否定的辩证运动。从主题意义来看,小说中的非结构性修辞元素与结构性修辞元素之间存在着点与线的关系或点与面的关系。在点与线的关系中,结构性修辞元素传达着小说主要的主题意义;在点与面的关系中,非结构性修辞元素传达着小说主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7.
词的借代义和词在修辞上的借代用法不同:词的借代义是从修辞借代用法固化而来的意义,它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存在,大多被收入了词典.词在修上的借代用法其称代所指是依附于具体的语境的.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固化为借代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本体使用频率较高;二,借体一般表达普遍概念;三,本体与借体的联系要有普遍性;四,本体与借体关系大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9.
"表意性"和"音乐性"是黑人小说的鲜明族裔特色,是黑人文学重要的文化基质,而比喻性语言是黑人文学的表意策略。拉尔夫.艾立森的短篇小说《在异乡》中积极修辞的广泛使用成为小说的主要表意手段,而音乐背景在小说主人公感情的跌宕起伏中推波助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小说标题的多维阐释空间与文本语言的"表意性"和"音乐性"有机结合,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使小说主题思想得以升华,表现了主人公在"情感的故乡"和"心灵的异乡"之间求索的心路历程,彰显了黑人小说独特的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考察颜色词"黄"的多个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频繁运用及生产实践、民族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对"卮言"的使用具有"一词两义"的特点——既有"曼衍"之义,也有"始卒若环"之义,它们分别指向《庄子》在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上所采用的不同修辞策略与编码方式,因此也承载着各不相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义组合中,某些修辞手段的构成恰恰是利用了义位的某些隐含义素。词语的变异,往往就是隐含义素催生的结果,使语义在原有义和新增义的和谐与矛盾中显得更为新奇别致、富有吸引力,语言也在这种情形中鲜活起来。要想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发话者所表达的修辞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突破话语的表层,通过隐含义素直入其深层含义去理解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修辞词语的特征是与其邻近词汇现象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首先,修辞词语是一种词汇现象,其词义带有与生俱来的修辞味;其次,修辞词语词义与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是综合型的,其词义引申具有简洁性,此外还具有缤纷的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晶晶 《科技信息》2009,(28):I0165-I0165,I0167
在安徽作家潘军的小说中,反讽修辞集中表现在文本叙述语言、人物自我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中。这种反讽修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颠覆传统阅读经验的修辞方式,而且内化为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体现了潘军小说的真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可以发现“外套”作为小说的核心意象,既指向概念义(物质外套),又指向修辞义(精神外套)。“外套”的概念义和修辞义不仅参与小说语篇建构,更参与了小说主人公阿卡基精神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小说戏曲的修辞理论,其中不乏精辟的修辞鉴赏思想。他注重修辞鉴赏的态度和前提,特别总结了修辞鉴赏的方法虽然较为零星,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种时刻注意把表达与接受融为一体的修辞鉴赏观,显示了评点辞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陈亨初的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以公文体为载体呈现小说主题而引发关注。作者通过精心的文本修辞设计、巧妙的修辞主题设计和充分考虑修辞接受者的社会性等综合因素,实现其成为微型小说优秀范本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呈现了同义、反义、一词多义、同形同音异义、部分--整体五种词汇关系在双关语、对照、矛盾修饰法、反复、提喻五种英语修辞手段中的应用.具备基本词汇关系方面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