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技术发展与伦理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虑到在技术哲学中“技术负荷道德价值”命题较之“科学负荷道德价值”命题更易被人接受,主要集中讨论技术伦理问题。通过对既有文献的考察注意到当前技术哲学研究正在从一般技术批判转向技术伦理探索,认为现代技术发展目前面临着敬畏生命和生命牺牲、控制世界和世界失控、生活改善和环境破坏的伦理困境,最后提出了在公民、企业、政府和全球层次上构建技术伦理秩序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命伦理学及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则、生命伦理学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医学伦理学的扩展,是将伦理学应用于解决生物医学技术引起的难题和挑战的。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社会化控制的要求。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原理及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出发,对由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若干社会化问题予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试图寻求其中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和技术做整体评价,简单地断言它是天使或者魔鬼,都容易陷入某种片面性.对于不同境遇下具有不同需要的主体而言,科学和技术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科学和技术研发、运用的具体问题研究,无疑会丰富和加深我们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全面理解.以下对现代生物技术伦理价值冲突的哲学思考,就是这种具体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灭绝生物技术是运用核转移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复活灭绝动物的一类现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获取遗传资源的需求下,这一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反灭绝生物技术具有目的 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其具有法律正当性,而法律正当性依赖于伦理正当性,故需对这类技术行为设定伦理边界,对复活对象和技术类型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有必要明确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5.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  相似文献   

6.
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生物技术产业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3个部分组成。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先导,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基础,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支柱。生物炼制是未来生物产业的核心,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及合成生物学构成了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学科基础,能源作物、分子机器、细胞工厂、过程工程和系统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科幻小说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幻小说中呈现出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人文、社会层面的反思,可以成为科技伦理研究的思想素材.科幻小说广泛的题材涵盖中已经包括了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域:如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元伦理等方面.因此,对科幻小说进行伦理解读的实质,是关注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祉,同时也引发重重的伦理风险。现代技术伦理风险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属性,技术主体的文化选择作为现代技术伦理风险防范的关键,要求利用文化调控技术伦理风险。通过对现代技术伦理风险消解与文化治理能力提升从应然到实然的系统剖析,探求面向现代技术伦理风险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以此来规约和消解现代技术伦理风险,实现对技术伦理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技术具有双重目的:治疗和增强。随着增强功能的彰显,生物医学技术不再仅仅是寻求治疗疾病的健康技术,而成为重塑身体和改造生命的增强技术。更重要的是,生物医学增强技术在分子层面对身体和生命进行深度干预、塑造和设计,由此导致生命政治的转向,且形成了新的分子生命政治,产生了一系列的公众反应,从希望、不确定性到忧虑,引发了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围绕着生命的性质、新优生学的选择、社会自由权利的限度、社会分裂的风险、技术的政治管制等议题进行争论。面对此种争议,应当摒弃简单的支持或反对的伦理立场,国家需要在政策层面规范生物医学增强技术,以确保此技术的负责任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基因技术引发了新一轮对生命问题的关注,人类可能需要重新提倡一种新的生命伦理,以回应基因技术向人类生命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其中"反"这一范畴,以"相应相成"的动态平衡关系,表明人类未来生命形态的存在可能性;以"生命自化"的运动内在动力,辨别技术干预生命的合理性边界;以"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启发生命伦理在基因技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复归其根"的生命本根与本质,揭示生命价值真正指向,为新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的可能与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生命伦理的一系列争论。在应用该技术进行人胚胎基因编辑治疗方面,相关伦理争论集中在其对子女后代健康、人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基于情境主义视角,分析表明:(1)根据CRISPR/Cas9的短期技术缺陷,并不能否定其应用的合理性。在技术成熟稳定的前提下,可以谨慎地进行临床应用研究;(2)临床应用的复杂情境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的结果可能不同,据此可以给予不同的伦理支持;(3)以医疗为目的,临床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的基因多样性。基于群体视角,对该疗法的拒斥有悖个体健康原则。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合的产物,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还包括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及生物制品等领域.目前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工业生物技术等的研究都取得了迅速地发展,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各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是生物技术产业最为成熟,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人类增强"问题是20世纪末伴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凸显的具有较大伦理争议的社会问题,这种按照人类的欲望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改善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将无疑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挑战。其道德和伦理蕴涵必然会影响到今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整体道德伦理规范。因此对于"增强"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理性地思考与商讨,从而全方位地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既能达到促进增强技术积极面的发展又能合理预期其潜在的风险性,预防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生物技术在引领现代生物经济发展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概括介绍,回顾了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历程,并介绍了世界各国发展工业生物技术的措施,详细分析了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针对目前工业生物技术整体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以微观和宇观为取向的发展使其逐渐超越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困扰着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判断和认知。以人类理解性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诠释学,为理解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前理解"作为形成理解的必要前提是现代技术伦理的自觉向度;"视域融合"作为深化理解的基本途径是现代技术伦理的间性澄明向度;"实践智慧"作为理解的内在要素和真正本质为现代技术伦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也开始蓬勃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环境下,监测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向,从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转向社会需求。同时,人也越来越适应监测环境,逐渐从被动监测走向参与式监测。监测技术与人的身体也逐步走向融合,监测技术构建了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唐·伊德技术身体理论,审视监测技术下的伦理问题,提出监测伦理的概念,分析监测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提出三个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国际合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在生物技术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和伦理问题,比如科学合作项目的安全性问题,知情同意问题,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益分享等。因此,有必要遵循平等互利,尊重人权,共同参与以及不伤害原则。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技术通过作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而铸造不确定性和风险,引发涉及健康和生命安全性的激烈争论。它操作的成熟和规范,无改"座架"铸造的本性,而人为不确定性因素的注入,又把转基因生物商品化的规模和产业种植,引向"缺乏知识"认识和多元价值的主观建构,形成当前专家、企业、政府和公众之间风险观与安全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不同时期美国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的作用。初创时期,关注人体实验伦理,构建生命伦理准则;发展时期,规范生命伦理议题,提倡科学家责任意识;完善时期,体现公共利益,建立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平台。发挥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公共论坛、伦理评估和伦理教育等作用,有助于我国生命科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计婴儿”中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风险及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设计婴儿",使人类对自身生命特质的控制日益技术化、便利化,但生命的技术控制亦会引发客观性伦理风险与主观性伦理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婴儿"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殊性质以及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利益冲突驱动技术异化、社会需求异化致使价值偏向等。基于此,人们可以从"责任伦理"的接受与实践、价值取向的协调、"境遇"考量的决策、"全球伦理"的调控等五个向度出发,规避与消解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