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IPv6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并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是WSN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WSN应用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其符合IEEE802.15.4规范及IETF的6Lowpan工作组适配层草案的开放式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基于通用接口通信的应用层设计,最后通过一套智能家居控制实验系统表明,系统具有灵活性和移植性,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的高实时性要求和节能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传感器网络查询系统,采用了层次式的系统处理结构,并使用基于统计模型的优化方法改进了查询处理过程.最后给出了该系统与普通的WSN查询处理系统的性能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基于统计模型的查询策略提高了查询处理的效率,节约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容易出现空洞和盲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首先构建网络节点的信任度模型,进行节点轮换调度修复路由,然后采用改进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自适应定位寻优,以人工鱼群优化的节点分布模型重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覆盖连通图,实现优化网络覆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覆盖优化算法进行WSN网络节点设计,明显地改善了网络节点的覆盖质量,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4.
唐小婕 《科技信息》2013,(16):285-286
本文对WSN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通过一些方案分析研究WSN设计,通过各方面设计和实验来实现这些设计等。本文从基础上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需求,提出整体的、全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异构网络融合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网关系统和视频监控下详细介绍其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6LoWPAN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能实现与现有IP网络的无缝互联,但如何在汽车信息处理和工业监控等领域有效集成6LoWPAN协议和CAN总线协议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CAN总线协议、TCP/IP和6LoWPAN协议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以TCP/IP网作为中介,CAN总线网络与基于6LoWPAN的WSN网络的集成模型,并对该集成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延长WSN网络的生存时间,需要设计能量有效的自组织成簇机制,以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的成簇优化模型,并使用微粒群优化算法(PSO)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为了使微粒群算法适合于该问题的求解,设计了适合微粒群算法的微粒位置向量和速度向量的更新机制,并用罚函数法对两个主要约束进行了处理,给出了适应值函数,并通过MATLAB 7.1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是解决WSN能量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IPv6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并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是WSN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WSN应用系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其符合IEEE802.15.4规范及IETF的6 Lowpan工作组适配层草案的开放式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基于通用接口通信的应用层设计,最后通过一套智能家居控制实验系统表明,系统具有灵活性和移植性,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大气测量,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给出了WSN节点的硬件结构配置.根据应用需求特点,采用S-MAC作为传感器网络的接入协议,重点对该协议的理论性能进行了分析,定量计算网络的延时、信道利用率和占空比等主要参数,最后采用仿真软件NS2对一跳网络和多跳网络分别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嵌入式ZigBee模块的高压设备温度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的高压设备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监测终端、监测集中器和远程监测中心构成.其中监测终端由CPU单元、测温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电池供电单元等组成;监测集中器由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触摸屏等组成.监测终端通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监测集中器连接;监测集中器通过基于OPC规范的以太网与监测中心连接.论述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电池供电条件下的终端低功耗技术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所设计系统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特征选择算法和分类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性能表现不佳、检测实时性差、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和深度森林算法的分布式WSN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传感器节点流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轻量级随机森林分类器部署到传感器节点和簇头节点,传感器节点和簇头节点合作对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在基站上采用深度森林算法从大量流量数据中发现攻击行为;最后对WSN中的入侵行为进行实时分类入侵检测.使用无线传感器数据集WSN-DS和NSL-KDD数据集来评估所提出的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现有的入侵检测模型相比,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实时性较高,可避免模型过度拟合.  相似文献   

11.
IEEE 802.15.4的嵌入式IPv6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越来越多的IEEE 802.15.4设备的使用需要一种开放的网络层标准以实现互连互通.通过分析IEEE 802.15.4特性和IPv6协议,本文选择IPv6作为IEEE 802.15.4的开放性网络层标准,提出了基于IEEE 802.15.4的IPv6地址配置机制、IPv6组播地址和MAC映射机制、被动式重复地址检测机制和中间层分片组片机制,简化并改进了地址解析功能.这些机制降低了系统功耗和协议复杂度,改善了系统性能,使IPv6在IEEE 802.15.4上的实现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6LoWPAN的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不能直接构建于IEEE802.15.4网络上,为了实现IPv6 over IEEE802.15.4,该文对6LoWPAN的核心技术即适配层帧格式、适配层分片和重组、Mesh支持、报头压缩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TinyOS的系统特点,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TinyOS 2.0的6LoWPAN无线传感器网络。阐述了该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构建了测试环境,并对该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能够实现WSN与外部IPv6环境直接交换数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测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IEEE 802.15.4协议标准基础上,对MAC层帧格式、数据传输机制等做出相应修改,进而设计出一种用于测量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的方法.该方法避免了由于帧长度不同而带来的影响,使传感器节点能够更好地对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分别运用IEEE 802.15.4与修改后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IEEE 802.15.4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IETF草案在IEEE 802.15.4网络进行IPv6分组的传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 802.15.4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方案.通过修改适配层帧格式及使用路由标识符,该方案的压缩报头比草案的压缩报头小7个字节,并且它兼容现有IETF草案.在实验平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本方案能够延长节点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将IPv6与IEEE 802.15.4结合,在硬件平台上实现使用此协议的无线个域网(WPAN).该网络支持AODVjr路由算法,实现短程无线通信.重点论述了IPv6在IEEE 802.15.4上的AODVjr路由算法的实现.它实现了网络层路由表的建立、路由查找和选路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而如何将IPv6与传感器网络结合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IETF成立的6LoWPAN工作组,专门从事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IPv6协议栈研究工作,从而构建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路由协议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提出的两类6LoWPAN网络动态路由协议(Mesh结构与分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了一种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无线定位及瓦斯浓度测量系统,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矿井人员信息的近距离识别;在ZigBee协议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无线路由算法和自组网络灵活性的研究,实现煤矿安全系统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集成,实现信息远距离传输,并利用地面中心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处理,实现了"RFID标签—RFID读卡器—Zigbee节点—Zigbee网络主节点"的无线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